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4大行資產惡化 首季盈利低增長 季績欠驚喜 內銀股捱沽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工行的非利息業務表現欠理想。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國4大國有銀行今年首季業績已全部亮相。受內地經濟增長減慢、央行兩度減息,以及銀監會降低銀行收費標準的多重影響,作為「百業之母」的4大行盈利增長放緩,2015年首季純利增長均不足2%。工行(1398-HK)(601398-CN)首季淨賺743.24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幅1.39%,錄得上市以來最低的季度增幅。建行(0939-HK)(601939-CN)首季純利670.05億元,增長1.86%,為金融風暴以來最低的季度增長。內銀季績欠驚喜,加上人行澄清買債傳聞,拖累內銀股回軟。

《星島日報》報導,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於今年初已預告,隨着內地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銀行規模愈來愈大,內銀的盈利增幅會由以往20%至30%,跌至10%左右,今年更會跌至單位數。建行首季的資產減值撥備按年大幅增長約73%,至200.05億元,拖低了首季盈利增長。建行稱,增加壞帳撥備,主要是充分考慮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信貸資產質量的影響,相應增加計提貸款損失準備。

工、中、建三大行首季的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由5.95%至8.17%不等,工行的淨利息收入增長在四大行當中最快。由於央行降息後貸款集中在今年首季,受此影響,中行(3988-HK)(601988-CN)及建行(0939-HK)(601939-CN)的淨息差(NIM)均按年下降,工行及農行在季報未披露息差數據。

令人意外的是,工行首季的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錄得負增長,亦是多年以來罕見。早在去年下半年,針對銀行收費過多而受到詬病的現象,發改委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通知,簡化及降低了部分銀行收費標準,而去年只有農行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出現負增長,但到今年首季,農行的淨手續費收入按年微增0.34%,工行該項收入按年跌1.25%,中行則勁跌15.93%,建行該項收入增長5.6%,表現優於主要競爭對手。

4大行資產質量亦趨惡化。經營穩健的工行首季撥備大幅50.6%,亦未能阻止不良貸款總額及不良率繼續「雙升」,首季不良額增加210.51億元,不良率為1.29%,較去年底反彈16點子。建行首季不良額增加141.06億元,不良率反彈11點子,至1.30%。

央行兩度降息及兩度降準,銀監會簡化及削減銀行收費,目的都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不過,目前來看,僅四大行調降部分收費,中小銀行並沒有實質行動。

香港《文匯報》報導,除4大行外,重農行(3618-HK)的不良貸款就比周二公布業績的農行(1288-HK)(601288-CN)為好,重農行不良貸款率為0.74%,較去年12月底還要低0.04個百分點。

不過,重農行的資本狀況則令人憂心,3個資本充足指標均告下跌。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5%,一級資本充足率則為9.96%,資本充足率為12.19%,三者較去年底分別下跌0.17、0.16及0.26個百分點。有分析員相信,未來重農行或通過其他方法集資,包括發優先股,甚至從市場融資。

雖然重農行資本狀況欠佳,但該行業務表現仍然良好,其中淨利息收入增長12%至47.8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受惠於銀行卡業務及代客理財業務增長帶動,收入飆升超過一倍至3.13億元,錄得純利20.3億元,按年增長1成。

內銀季績欠驚喜,拖累昨(29)日內銀股價捱沽。工行收跌0.58%,報6.87港元;中行收跌0.36%,報5.53港元;建行收跌0.9%,報7.69港元;農行收跌2%,報4.42港元;招行(3968-HK)(600036-CN)收跌0.62%,報23.9%。重農行收跌1.31%,報6.77港元。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