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酒局散場 青春逝去 三里屯酒吧街告別歷史舞台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3-02-13 08:09
「熬過這三年,眼看生活就要步入正軌,三里屯酒吧街卻真的要告別了。」在朋友圈裡,賈昉發了幾張和朋友在酒吧舉杯歡慶的照片,有些許感慨。她想起 2003 年夏天,非典結束後,一幫大學同學在三里屯 Swing58 酒吧聚會狂歡。時過境遷,聚會的人早已更換,身為「北漂」的她,也早已完成扎根北京、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
《第一財經》報導,1 月 31 日,氣溫零下,大風預警,三里屯酒吧街最後一天營業。冬夜街頭,路人稀少,車流依然繁忙。在北京計程車司機眼裡,三里屯北路東側這一段路最堵,不願輕易進來接客。
這條全長 260 公尺的街道,霓虹迷醉。但仔細看,十幾家酒吧中,有幾家沒營業。自去年春天以來,北京疫情不斷反覆,幾家酒吧門口掛的鐵鎖再沒打開。
早在去年耶誕節,賈昉等老顧客已經在朋友圈看到 Swing58 酒吧老闆胡聰倫發的消息,酒吧街店家收到三里屯街道辦的書面通知,根據「市區自建房屋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和綜合鑑定結果,這條街的房屋結構安全性已不適合經營,需要全面騰退改造。
一條酒吧街整改,對大部分人來說,並沒有唏噓或難捨。路人依舊行色匆匆,對閃爍在暗夜裡的霓虹燈無動於衷。很多年裡,三里屯酒吧街成了「遊客才光顧的地方」,蘭桂坊這樣的知名酒吧打造出落地大櫥窗,用現場鋼管舞吸引路人目光,門口常年有人拉客。這些酒吧的酒通常不便宜,不夠時髦,甚至還有點土。
三里屯酒吧街更像是一個陳舊的時代容器,留存著一些人回不去的青春、彷徨和記憶,也見證過北京文藝史上躁動風光的時期。或許它早已消亡,只是拖到今天,才用一個儀式去告別。
三里屯酒吧街是一場未經過彩排的喜劇
上世紀 90 年代,三里屯在作家馮唐筆下,只是「一堆沒臉沒屁股的六層紅磚樓」,除了離外國使館很近之外,和北京其他街區沒什麼兩樣。
三里屯分為南街和北街,早年南街是汽配一條街,生意紅火。時任三里屯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曉光曾回憶,當時汽配一條街的老闆中,身家人民幣百萬者比比皆是。在汽配街帶動下,他們在三里屯北街建起 30 多間簡易房,想做成另一條特色商業街,瓷器、玩具工藝品、鞋城都曾是考慮方案。
時任三里屯街道工委書記的郭衛紅曾說,三里屯酒吧街的發展像是「一場沒有經過彩排的喜劇」。他印象中第一家開業的酒吧是 Swing58,早期工商部門不批准酒吧辦理營業執照,業者只能以西餐店形式出現。
1995 年開業的「咖啡咖啡」,開業三周生意火爆,半年後回本。這種火爆與當時三里屯的地理位置不無關係。
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三里屯各國使館雲集,外交人員來來往往,催生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時酒吧是為外國人開的,三里屯就是外來文化最佳落腳地,並迅速向最前衛的文化圈人士滲透。
後來,更多酒吧如雨後春筍般開張。酒吧老闆也通常具海歸背景、熱愛文藝、喜歡夜生活等特質,一時間,開酒吧不僅是賺錢之道,是文藝先鋒者的狂歡,也是外地人來北京時感受時尚潮流的打卡地。三里屯北街鼎盛時期聚集著 28 家酒吧,整個酒吧街有 80 多家,日均客流量上萬人次。
三里屯酒吧街的風光與沒落
三里屯酒吧街沒落不是一個新話題,這條街由盛而衰,與北京城市更新和格局變化有關,也與中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有關。
昔日酒吧街客人,在這裡度過激揚青春,在有了各自事業和家庭後,生活方式和重心轉變,越來越沒時間和精力把酒吧當作娛樂選項。
一代人年華老去,今天的年輕人有更加多元的娛樂方式,加上什剎海、好運街等新興酒吧區域的發展,風格各異的酒吧不斷湧現,都在轉移消費者視線。三里屯酒吧街不再具獨特性,逐漸被取代。
對追逐時髦的年輕一代來說,他們喜歡的要嘛是劇本殺、密室逃脫、脫口秀,要嘛是露營、騎行、飛盤。三里屯酒吧街更像是遊客打卡地,儘管鋼管舞和現場演出的櫥窗能吸引人駐足,卻充斥著廉價的味道。那些當街拉客的人,那些在社交平台吐槽蘭桂坊酒吧一小杯雞尾酒要賣人民幣 90 元、一小盤瓜子要賣 60 元的貼文,都透露三里屯酒吧街不復當年的無力感。
三里屯街道工委書記孫曙光說,將拓寬改造三里屯路酒吧街,打造成慢行友好社區,民眾可以從太古里一直步行到亮馬河。政府完成酒吧街改造後,仍會保留「三里屯路酒吧街」IP,但政府會全面更新街景,酒吧街將以多元業態重新登場,不僅有酒吧,也會有咖啡、書店、輕食等複合文化生活業態。
「三里屯酒吧街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在去年 12 月的朋友圈裡,胡聰倫不無遺憾地寫道。在最後一天,他接待不少老顧客,回想起 28 年風雨,他感嘆,在離別那條路上,能有人一起分享路上風景,無論快樂、憂傷還是思緒,「這就會是一條奔向幸福的道路」。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