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全球進入8級地震活動高發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26 09:39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表示,此次尼泊爾地震位於喜馬拉雅地震帶,是印度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擠壓逆沖造成。該區域歷史上就屬於強震活動帶。我國大陸屬於歐亞板塊東段,尼泊爾地震對我國西部地區動力環境可能會生影響,但該區域近期的地震形勢還需進一步研判。


據悉,此次地震震中距我國國境直線距離約為50公里,距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約80公里,距我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約415公里,距拉薩市約640公里。據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報告,拉薩、日喀則等地震感明顯,距震中約130公里的聶拉木縣城周邊部分房屋倒塌,樟木鎮通信中斷。中國地震局將密切監視震情趨勢發展。

蔣海昆介紹,全球地震活動以2004年12月26日蘇門答臘9.0級地震為標誌,進入了8級地震活動的高發期,到目前為止共發生8級以上地震15次,9級以上地震2次,呈現了類似20世紀前半葉全球8級大地震多發的狀態,並且這一態勢可能還將持續。

[新聞分析]

板塊交界“孕育”地震帶

尼泊爾8.1級地震雖然成因複雜,但從宏觀上,尼泊爾發生強震的主要原因顯而易見,因為該國正位於全球著名的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

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約100千米範圍的岩石圈並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連在一起的蛋殼。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層稱為板塊,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漂浮”移動,有的板塊會俯衝到地幔內數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若把世界地震的分佈情況與全球板塊的分佈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兩者非常吻合。據統計,全球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這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全球共有6大板塊,其中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便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所在地。這一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經緬甸到中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區,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區,其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釋放總能量的24%。

雖然尼泊爾地震的后果一時難以厘清,但參看這一地震帶上的其他震災可窺端倪。伊朗全境基本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2003年12月,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6.3級地震,造成約2.5萬人死亡。2004年12月,印尼蘇門答臘附近海域發生的8.7級地震,引發大海嘯,人員死亡超過20萬人。而該地震就發生在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一個名為“安達曼弧”的構造帶上。

當然,並非每次強震都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這與震源深度、地震時人們的作息狀態和震區房屋抗震性能相關。此外也應看到,地震活動是正常現象,地震造成的破壞是局部性的,不必過於恐慌。據地震學家統計,地球每年發生五百多萬次地震,每天發生上萬次。不過,震級為8級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僅出現一兩次。

[災難現場]

百余年古塔坍塌埋400人

綜合新華社報導

尼泊爾強烈地震發生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西北方向大約82公里處,震源深度約20公里,屬於危害較大的淺源地震。

電視面顯示,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大量樓房坍塌,不少道路出現巨大裂口,居民四散驚逃。

加德滿都特裏布萬國際機場因地震暫時關閉,但不久恢復運營。尼泊爾記者卡納克·馬斯尼推測,這次強震很可能是“自1934年以來尼泊爾遭遇的一次最強烈地震”。1934年,尼泊爾中部地區遭遇8.0級地震,超過1萬人死亡。

由於傷員激增,加德滿都醫院缺乏足夠床位,只好把大量病人安置在馬路兩旁。一名美國記者受輕傷,尋找醫生為他縫針,然而重傷者實在太多,醫生根本無法顧及這些輕傷者。“現場一團糟,人們在哭泣”。

這次地震導致尼泊爾一座建於1832年的著名高塔坍塌,大約400人被埋在廢墟下,亟待搜救,目前已確認至少十多人死亡。

比姆森塔(前譯“達拉哈拉塔”)位於加德滿都杜巴廣場,與周邊建築一起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這座塔高60多米,共9層,而觀光台設在8層,預計不少觀光客當時集中於此。

電視面顯示,塔體几乎全部坍塌,僅剩約10米高的牆垣,搜救人員從瓦礫下拖出至少十多具遺體。不少人在廢墟裏徒手挖掘,試圖找到倖存者。當地警官迪內希·阿查裏雅,搜救人員會盡全力,希望“能救出所有被困人員”。

每年有大量遊客慕名前來參觀此塔,為它的潔白塔身、銅製尖頂和200多級旋轉樓梯發出讚歎。據了解,塔拉哈拉塔曾在1934年強震中坍塌,后來獲得重建,但比最初減少了兩層。

得知此塔再度毀於地震,不少人在網上留言表達惋惜。一名網友,“得知塔拉哈拉塔坍塌,我痛心極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