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創新預鑄工法 產業競爭力幕後功臣尹衍樑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2-11-20 10:00
撰文/陳怡如
他是企業集團總裁、工程營建專家,也是大學教授、慈善家,他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涉獵領域之廣,臺灣少有企業家能及。
尹衍樑的父親是「格子布大王」尹書田,他在 35 歲接下父親創辦的潤泰紡織,多年來不斷擴張,版圖橫跨營造、金融、量販、生技醫療與教育領域,為傳產多角化立下典範。
尹衍樑大學念的是歷史,拿的是商業管理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卻對營建工程有無比熱情,發展出多項既創新又高效的營建技術。光是他個人,就拿下多達 640 多件土木工程專利,建築工法甚至登上 Discovery 頻道,為臺灣的建築營造和高科技廠房興建帶來革新。
54 歲那年,尹衍樑通過臺灣大學的重重考核,成為臺大土木系教授。他的研發成果也獲國際肯定,獲頒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找出創新機會 預鑄工法獨步業界
尹衍樑從小就展現建造的天分和手藝。他 8 歲時,就用家裡蓋房子剩下的土磚,替愛犬蓋了一間狗屋。念初中時,在學校的木工實習工廠,老師發現他對製圖的空間和線條拿捏得特別好,還會找出最有效率的工法和製程,至今學校仍留有他當年做的桌椅。
對於營建的創新,尹衍樑是這麼看的,「任何行業都一樣,都有進步的空間。我進入這行業發現,明明有更好、更經濟的方法,但很多人卻只靠老師傅的經驗傳承,用最保守、最穩當的方法去做。這個行業創新研發的人少,這正是我的機會。」
尹衍樑身兼集團營建事業群研發長,親自帶領團隊研發創新,過去他個人更以每兩周發明兩到三項新工法的速度申請專利,其中最知名的突破,就是打造創新的箍筋工法「一筆箍」、「年年發」,並向國外取經,引入「預鑄工法」概念。
所謂預鑄工法,就是把建築結構中的關鍵建材,在施工前就鑄造完畢,再運到工地組裝起來,不僅更能掌握施工效率、良率,也能避免材料浪費,「如果是現場捆紮施做,隨著工班與施工環境不同,品質也會差異很大。我們不是一般傳統的建築業,而是裝配式的建築業,把現場製造變成現場組裝,更能掌握品質。」
他以螺旋箍筋工法「年年發」為例,改成圓型的螺旋箍筋接近真圓,受到重壓時,每一點都能均勻受力,因此雖然圓形面積是方形面積的 81%,但強度卻是方形的兩倍,同時只要用 51% 的成本,就能創造 150% 的效益。當同業依賴傳統工法在紅海中削價廝殺時,重視研發的尹衍樑,已為公司走出新局。這些創新技術,也陸續輸出到國外,獲歐美、日本、俄羅斯等國肯定。
更快更安全 科技大廠指名蓋廠
尹衍樑獨創的工程技術,不僅更耐震、更安全,也更快速,能省下約三分之一的工程時間,降低一半的作業人力需求,甚至曾創下「百日建廠」的紀錄。這對臺灣許多跟時間賽跑的高科技廠來說,工廠更快蓋好,意味著能更快投入生產、進入市場,也因此受到許多知名科技公司的青睞,成為在臺設廠的首選,是臺灣科技業快速回應市場,贏得先機的幕後功臣。
2001 年,潤泰集團以預鑄工法,替宏碁興建耗資數十億的宏碁雲架構資料中心,是臺灣第一、亞洲規模最大單一機房設施,可靠度達 99.999%,國際認證實際營運可靠度達 100%。近年台積電、群聯、群創、宏達電等國內廠商,及美光、Apple、Google、微軟等國外大廠的廠房興建工程,也都有潤弘的參與。
在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建築業也亟需創新。尹衍樑表示,過去曾委託工研院研發建築能耗模擬分析工具,「工研院是工業研究方面最好的導師,提供解決的方向,也鼓勵我們從事研發。」
尹衍樑對周圍事物充滿興趣,更以學習為樂,不僅擁有一間藏書破萬的小型圖書館,還有一套「翻筋斗」理論,「翻筋斗,讓你學半年,你會不會?」任何事情沒有人天生就會,但只要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總有學會的一天,造就他的跨域博學。
其實尹衍樑不是沒有失敗過。他 26 歲第一次創業,研發紡織機械,但經驗不足,兩年後倒閉。第二次創業做化學染料,卻發生大爆炸,3,000 萬瞬間燒光。但他認為,「失敗」比「成功」更能帶來經驗,「我的一生犯了比任何人更多的錯,但我善於用犯錯來學習,從中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很難想像,掌管偌大企業王國、頗有名士氣質的尹衍樑,竟有一段荒唐過去,他從不諱言年少輕狂的往事。他是家中第一個男孩,父親對他期望很高,從小就實施嚴格的打罵教育,他只好對外宣洩怒氣,初中就換了 4 所學校,父親只好忍痛把他送到彰化的進德中學。
揮別輕狂往事 教育改變人生
進德雖名為中學,實質卻像軍隊或監獄的感化院,學生犯錯甚至還會被關到鐵籠裡,人的尊嚴被重重踩在腳下。但在那裡,尹衍樑遇到了兩位老師,從此改變人生。
他還記得,因為不習慣學校裡的生活方式和飲食,3 天內就爆瘦 10 公斤,他的老師于敦德知道以後,特意走了 800 公尺,端來師母煮的一碗熱麵,尹衍樑深受感動,流淚吃完。
另一位老師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當時王金平剛從師大數學系畢業,每天自願犧牲午睡時間,幫他補習數學,追上中學基礎。這兩位老師讓他知道,「這世界上居然還有人愛我!」從此他發憤讀書,從全班最後一名念到第一名,尤其數學特別好,甚至在他後來考碩士和博士時,數學都是他得分最多的科目。
教育改變了他的人生,尹衍樑也發願,將來如果有能力,也要幫助別人。他出資開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設立光華獎學金;他當起大學教授,無私傳承創新經驗,更於 2011 年承諾捐出 95% 的財產,其中 30 億元設立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不分種族、國籍,表彰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等四大領域的傑出人士,以頂尖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人類發展。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凸顯自己,做了哪些「對」的事情,導致日後的成功;但尹衍樑卻不吝分享失敗,從跌倒的地方再站起來。他的故事激勵了平凡的我們,不管起步多晚,遭遇多少挫折,都要面向陽光、勇往直前,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68 期 2022 年 11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