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河南PK越南 鞋服製造大遷移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2-08-29 08:14
老陳已經三年沒回福建老家過年了。
他是一家中國台資鞋廠的管理人員,這家工廠位於越南中部的嘉萊省。老陳在越南已經待了八年。之前他是福建晉江一家鞋廠的工人。
晉江一直是中國製鞋重鎮,老陳不是沒想過回家鄉,只是留在越南的理由也很現實:「工資比大陸和台灣都高一些,社保齊全」。
用沃特體育董事長蔡金輝的話來說,老陳屬於「被越南挖過去的人才」。老陳去越南時,中國沿海地區鞋服製造業向越南轉移已成為趨勢。蔡金輝說,2010 年前後,莆田已有多家工廠嘗試在越南開分廠,「一批具有一線管理經驗的人,去了越南淘金」。
近兩年,有關越南是否會取代中國的討論愈演愈烈,鞋服製造等勞動密集產業首當其衝。在 6 月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調查問卷中,85% 受訪外貿中小企業認為,訂單向東南亞轉移較為明顯。
葡萄牙鞋業協會(APICCAPS)發布的《2021 年世界鞋履年度報告》顯示,2020 年,越南占全球鞋業出口的比率為 10.2%,位居全球第二,2011 年只有 2%;中國的比重為 61.1%,仍高居首位,但十年間下降 12 個百分點。
老牌巨頭 Nike 和愛迪達(Adidas)的轉移更直觀——這兩家公司都從 21 世紀初開始逐漸降低在中國的生產比率,並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不斷擴大佈局。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說:「產業轉移本身是從工業革命以來很正常的一個狀態,勞動密集型產業本身利潤不高,會天然地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
不過,產業轉移目的地並非只有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不少沿海企業也遷往中國中西部地區,如今河南、四川等地已成為鞋服製造大省。
對很多鞋服工廠而言,出海並非從此前途一片光明,不論是一次性轉移,抑或從頭建廠,業者都要支出高額資金,並面臨不確定性。蔡金輝說,當年從莆田去越南建廠的企業,大多水土不服,能留下的通常有台資背景。
縱觀近年來鞋服製造業發展史,「出海」和「內遷」這兩條路徑,在時代發展軌跡上相互交織,而路徑當中相似的兩個重要節點——越南與河南——正走出差異化道路。
越南勞動力成本低 中國工人素質高
越南最天然的優勢是地理和交通優勢。從地圖上看,這個國家北鄰中國,東西南三面環海,緊靠全球主要航線。由於邊界接壤,中越兩國建立多個貿易區,鐵路和公路互通,貿易往來便捷。
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越南在國際機場、鐵路、港口連接方面更加完善,促進生產運輸與流動效率。
近年來河南省積極發展交通物流建設,內陸交通相對便捷,但對外仍需依靠海運和空運。空運成本高,陸路轉水路又增加時間成本,便利性不及沿海地區。
越南第二大優勢是成本更低。為了吸引外商,越南政府降低土地成本,調低企業稅收,對環境等問題的監管也沒中國嚴格。
不過,對鞋服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勞動力成本才是最關鍵的考量,而越南總體工資水準比中國沿海地區低,也比河南等內陸省份低。
老陳所在的工廠位於越南西部高原地區,靠近棉花產地,並不算富庶,勞工工資相對較低。
老陳說:「(工人工資)和國內一樣,按件計價,普通工人一月 550 萬到 600 萬越南盾(人民幣 1,580 元 - 1,800 元)。」通常鞋類工人工資會比服裝類高一些,大品牌再高一些,但折合成人民幣,超過 2,000 元者,就已經非常高了。
相較下,河南的工資水準比福建低一些。一位睢縣鴻星爾克工廠招聘經理說,針車車工平均工資介於 3,000-4,000 元,針車組長則超過 5,000 元。
雖然中國勞工的工資成本更高,但素質較高,且與管理層的交流沒有障礙。
一位曾在越南設廠的負責人說,雖然中越文化類似,但管理層與當地團隊的磨合仍困難重重。「思維還是本地化,許多習慣和工作方式都有差異,需要付出海量的培訓時間」。
老陳也當過流水線工人。他說:「光看動作,就知道越南工人比中國工人速度慢很多。前期培訓,國內最多兩三天就得上手,時間緊了就培訓半天。我們(越南工廠)最少要十天。」
最難的還是溝通。老陳很少與越南工人交流,工廠小圈子涇渭分明。他認為,越南勞工對企業缺乏「忠心」,說走就走。因此,他們選拔組長,往往不是看技術,「待的時間夠長就行」。
越南勞工對工作的理解也不一樣。「一到 4 點半下班時間,轟隆隆摩托聲震得人腦殼疼」。老陳認為,越南工人確實挺「自由」的,「加班屬於另外的工作,需要另付薪水」。
越南關稅優勢突出 中國製造能力強
唐遙說:「它的關稅環境比中國穩定,尤其是和歐盟等國家地區簽訂了高水準自貿協定。」
歐盟是越南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2020 年,越南成為全球第一個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開發中國家。該協議生效後,少部分服裝產品關稅降至零,大部分服裝產品將在 3-7 年內逐步歸零。
歐盟也是中國鞋服紡織重要市場之一,上述協定生效後,中國產品將面臨越南產品正面競爭。
與此同時,美中貿易戰衝擊鞋服紡織品。美國商務部紡品處(OTEXA)的數據顯示,中國占美國紡織服裝進口比重逐年降低,從 2018 年的 36.59% 降至 2022 年的 23.47%(統計至今年 5 月)。
部分類別中,中國已不再是美國最大進口國,例如,棉質服裝進口比重已被越南和孟加拉國超越,棉質紡織品則被印度超車。
很多研究都把越南視為中美貿易戰受惠國。官方數據顯示,越南 2019-2020 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分別為 6.8% 和 3.5%,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 7.6% 和 5.4%,均為東南亞最高。
然而,越南的罩門在於製造能力偏弱,中國更為先進。
Dezan Shira & Associates 諮詢經理 Maxfield Brown 說:「因缺乏與中國同等水準的製造硬體和採購材料品質,目前越南的基建和供應鏈,僅能代表幾年前的中國。」
一位愛迪達斯前大中華區主管也說,中越生產界線分明。中國代工廠主要生產面向中國的產品,以及部分高階跑鞋。越南則以生產「大貨」為主——也就是一般性運動鞋。這種鞋無論是生產,抑或組裝,都沒太大難度。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