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年度策劃:2015年港股十大熱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的香港市場精彩紛呈,不僅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手中重奪全球頭號IPO市場之位,還出現了與人民幣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唱了整整一年的深港通暫未落地,美聯儲意料之中又姍姍來遲的“世紀加息”再補上一刀,李嘉誠等風云人物則繼續扮演“關鍵先生”的角色……下面,富途內容運營團隊為大家對2015年港股十大熱點新聞進行盤點:
一、重奪全球第一!2015年香港IPO規模達2600億港元
國際著名咨詢機構畢馬威估計,今年有117家新上市公司登陸香港,共募集資金2600億港元,超過去年109家新上市公司募集的2320億港元。這標志著香港取代紐約,重新奪回2011年之后失去的全球第一IPO市場的寶座。
畢馬威預計2016年香港將有大約100宗IPO,募集資金超過2500億港元。展望未來,香港市場還將迎來多宗大型IPO項目:中國國有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P2P網貸公司陸金所等公司都將赴港上市。
二、“股災”驚現人民幣狂搶頭條恒指“三起三落”
中國證監會於3月份允許公募基金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港股在復活節后實現“滿血復活”,掀起4月暴漲行情,恒生指數4月27日上升至28588點的逾七年最高水平。然而好景不長,隨著A股20多年罕見的“股災”爆發,港股也受累崩跌。
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此舉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意在引導人民幣匯率貶值,之后人民幣匯率出現了2005年匯改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港股遭到“股災”后的第二輪重挫。隨后受相關利好訊息展開反彈,再度回升至22000點上方。尤其在國慶節期間,港股更是節節攀高,恒生指數大漲8%。
但之后港股再顯疲弱,隨著人民幣納入SDR,人民幣進一步邁向國際化,且恰逢美聯儲加息前夕,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因而出現了歷史最長的“十連跌”紀錄,港股又迎當頭棒喝,恒指創下31年來最長的九連陰記錄。
三、深港通啟動在即首批7只中港互認基金推出
滬港通開通一年有余,內地股民很快又能購買香港基金了。中國證監會在12月18日表示,兩地正式注冊互認基金,首批互認基金共7只,包括3只香港基金和4只中國大陸的基金。
發酵了整整一年的深港通計劃也漸入尾聲,最早可望明年一季度推出。早前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察深圳時就強調:“滬港通后應該有深港通!”兩會前夕,李克強再次表示,中國將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聖誕節將至,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本月20日在寫給聖誕老人的信中提到,已為深港通大橋的開通做好了準備。這暗示深港通的籌劃工作可能已經完成,只待有關部門的批示。目前市場人士預計,深港通正式推出的時間基本不會晚於2016年上半年。
四、美聯儲啟動歷史性加息香港金管局九年來首次加息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美聯儲正式宣布10年以來的首次加息,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至0.25%-0.5%。
美聯儲加息后,香港金融管理局隨即宣布,香港基本利率根據預設公式上調25基點至0.75%,即時生效。這是香港9年來首次上調利率!
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加息是對美國經濟投下“信任票”,收緊政策使得國際熱錢有強烈回流美國的欲望,或繼續加大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
五、創業板屢現妖股香港證監會嚴打借殼上市
今年以來,多只香港創業板新股上市后股價暴漲,部分個股漲幅超過10倍!一則突出案例是,由內地著名影星趙薇參與投資的中國創意控股(08368.HK)在今年11月18日上市,發行價僅為0.39港元,但或許是受到星光的閃耀,該股上市首日即暴漲逾1000%,股價當天收於4.00港元,並在隨后不到1個月的時間,一度攀升至8.50的最高點,較發行價整整高出20倍!有人甚至因此得出結論:“20倍牛股哪里找,趕緊跟著明星走!”
而不少企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后即賣殼,繞過了正常的IPO借殼上市。港交所近日下發指引,進一步收緊借殼上市監管,規定資產過半為現金的公司將被視為現金資產公司(cash company),港交所會將其停牌,並將復牌申請視為新上市申請。
六、漢能股價單日腰斬遭停牌調查“首富”李河君走下神壇
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價從去年底開始一路飆升,不到半年市值已經逼近3000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新能源公司,一同成就了董事長李河君中國“首富”的美譽。然而,李河君的“首富”寶座卻沒能坐實,隨著漢能股價在5月20日當天經歷25分鐘左右暴跌47%的“閃崩”奇觀。
5月28日下午,香港證監會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發出聲明稱,“已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這表明香港證監會正式介入漢能股價暴跌謎案。
目前,漢能股票停牌時間已逾半年之久,停牌期間高官屢屢發生人事變動。最新數據顯示,漢能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利潤從去年的大賺近17億港元,變成了今年的虧損近6000萬港元。
七、長實與和黃完成“世紀重組”李超人撤資疑慮再起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年初公布世紀重組方案,令市場大為震撼。長和重組事件被稱為“香港回歸17年以來最重大的企業事件”,李嘉誠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風口浪尖,有關其“撤資”的猜疑再次席卷香江兩岸。
外號“超人”的李嘉誠,其一舉一動常常被視為投資風向標,容易受到外界的格外關注與過度解讀。然而,市場人士指出,拆解李超人在整個交易中的所有細節后,並不能得出“重組=撤資”的結論。
八、中信證券高管過半被查主席王東明退休
下半年以來,中信證券連續卷入“內幕交易”風波,作為其最高經營管理機構的執行委員會,區區8名成員當中就有6人被監管機構帶走調查或協助調查。
或許是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11月17日,中信證券召開黨委會宣布最新的人事變動,原中信證券黨委書記王東明退休,不再擔任黨委書記。
今年64歲王東明在1995年中信證券成立時加入,已在中信證券工作20年,是證券業的風云人物。人們嘆息,在“一代梟雄”離去后,中國證券業是否又將進入“草莽時代”?
九、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失聯”復星系股價齊跌
“失聯”成為了2015年中國股市的關鍵詞。自12月10日下午開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失聯的訊息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由於在本輪反腐浪潮中,郭廣昌已經多次陷入“被調查”傳聞,於是在失聯訊息傳開后,進一步引發人們的各種猜疑。直到11日晚間,復星系旗下多家控股公司才發出公告,確認郭廣昌正在協助相關司法機關調查。
復星集團控股、參股的公司眾多,在A股、港股和美股都有其身影,投資范圍頗廣,涉及生物制藥、房地產、資訊產業、金融、鋼鐵等多個領域。據統計,“復星系”在三地資本市場涉及上市公司共35家。受協助調查訊息影響,復星系股票幾乎全線下跌,整個事件在商界和市場上均引發不小的余震。
十、“野蠻人”破門而入萬科大股東易主深陷股權爭奪戰
11月30日,在無重大利好訊息的刺激下,國內地產龍頭萬科A、H股開始莫名拉升,萬科A更是出現罕見的“兩連板”,令眾多投資者感到錯愕。訊息人士於12月3日透露,前海人壽連續兩天買進35.2億元人民幣萬科A股,意在奪取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從此,萬科股權爭奪戰開始浮出水面。
12月6日晚間,萬科集團發布公告稱,截至2015年12月4日, “寶能系”超越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這距離萬科股價異動僅一周的時間,凸顯萬科所謂的“野蠻人”閃電般的“入侵”速度。幾天后,險資安邦也舉牌萬科A,到12月18日將持股比例提高至6.18%。
但寶能和安邦對萬科的興趣並不限於A股,它們還同時瘋狂掃貨萬科H股。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12月16日,鉅盛華持有萬科企業(萬科H股)22.45%的股份,18日,安邦保險將萬科企業的持股比例也提升至7.01%。到此,寶能與安邦合計持有萬科A、H股的比例雙雙逼近30%的“紅線”。最終,不甘被野蠻入侵的萬科被迫以籌劃重組事項為由宣布停牌,萬科股權爭奪戰演變為“保衛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