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借助可穿戴設備遠程體檢 雲醫院漸行漸近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重慶晨報記者 曹嘉智 報導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雲醫院”正慢慢飄進現實。在北上廣等地,掛號網、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平台發展得如火如荼,相繼拿到各類風投的大手筆投資。在重慶本地,一家去年底上線的雲醫院平台也開始悄悄走進人們的生活。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家名叫“康貓”的雲醫院,背后站的是金山科技這家以膠囊內鏡微型機器人起家的高科技企業。

付費20元就能諮詢一次

九龍坡區一家二甲醫院體檢中心的周醫生,是康貓“雲醫院”的一位簽約醫生。去年底,金山科技啟動“雲醫院”建設,借助互聯網打造一個醫患溝通的線上平台,他加入並成了一名提供在諮詢的醫生。

簽約后,周醫生除了在醫院正常上班外,一有空便拿出手機,進入專用客戶端,查看在患者的體征數據變化情況,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每天用一兩個小時的下班休息時間,就能解答不少患者的疑惑。還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在諮詢后,來體檢中心找我見面聊,成了老病友。”

目前,患者每次付費20元,就能得到一次健康諮詢服務。如果需要醫生遠程讀取病歷檔案,分析后給出詳細的病情報告,則需付費50元。

市民健康檔案可上傳雲端

昨天,金山科技董事長王金山表示,公司希望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可穿戴等新技術來促進醫療改革,建立面向未來的互聯網雲醫院。“現在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他向記者現場展示了手機上的“康貓”APP。打開“康貓”,界面裏整合了健康檔案、病人自測、健康服務、在導診、就醫檢查、名醫在等多個功能,病人可以在這些功能中隨意切換。

有了這個平台,通過小小的手機,市民就能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監測自己的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上傳至雲端,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檔案。對自己的慢性病等一些病情有疑問,也可以通過手機APP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生,在交流病情。與此同時,病人的過往健康檔案也整合在這平台上,醫生查詢起來很方便,“帶一個iPad或者手機,就能調出患者過去的就診、用藥、治療記錄,回答患者的在提問了。”周醫生。

政策放開對醫療行業利好

“截至目前,首批接入康貓‘雲醫院’平台的醫療機構和健康管理機構已經有近500家,這其中,位於重慶的有幾十家,更多的則位於廣東、上海、湖北、安徽等地。”昨天,王金山告訴記者,簽約的專科醫生已達2000余人。

“進入這個領域,是因為2013年下半年以來醫療領域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他。

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發布,其中提出“非禁即入”,這使得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的“玻璃門”有望打破。

2014年2月,《關於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幹意見(徵求意見稿)》開始徵求意見,作為醫改重點內容的醫師多點執業有望進一步放開。2014年5月,《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有望在今年落地,該辦法欲推行的新政中就包括處方藥可在網上銷售。

“政策全方位放開,對醫療行業是很大的利好。”王金山,前期投入已經超過了1億元,未來可能耗資更多。王金山透露,目前,康貓的注冊用戶量只有20萬,今年用戶量要力爭上百萬。另外,在重慶還要設立一家消化道的下專科醫院,和線上雲醫院形成互補。

專家分析>

現階段推廣雲醫院

還得靠政策落地

昨天,市衛計委衛生信息首席專家溫海燕告訴記者,眼下在我市推廣雲醫院,還有點難度。“最大的障礙就是政策。”他,雖然現在政策有放開的趨勢,但是作為醫改核心的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政策還沒完全落地。“現在看到的政策還是扭扭捏捏、羞羞答答的。”

他解釋,在現有的制度下,除了一些退休的老醫生,在職醫生很難離開醫院發展。此外,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暫時還無法顛覆整個醫療模式。因為嚴格的醫療診斷,需要望聞問切,包括問診、體格檢查(即摸到、掐到患者)、輔助檢查(即尿檢、血檢等一些檢查)等。而現在的技術只能做到簡單的線上諮詢和數據採集。

不過,從實踐來看,互聯網醫療顯然已經開始走進公的生活。去年,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的以“消費者眼中的移動健康”為主題的調查結果就顯示,有近一半的受訪者曾經使用過移動健康品。在他們中間,75%的受訪者表示選擇移動健康品的原因是“有健康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醫生諮詢”,70%表示“方便掛號,可預約,檢查結果可查詢”,52%表示“個人病例可攜帶、存儲方便異地就醫”。就這樣來看,企業投資的是未來,有風險也是自然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