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研究稱性愛如廁時看短信源於躲避捕食者本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17 09:19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用手機收發短信早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很多青少年在上廁所和洗澡時發短信,甚至會在性愛期間在親人的葬禮上發短信。對短信如此痴迷,原因何在?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對美國青少年的發短信習慣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青少年在收到短信后會生立即回復的衝動,這種“迫不急待”導致他們陷入痴迷。此外,這種行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人類躲避捕食者的本能。


研究過程中,賓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在收到短信后往往立即回復,收到短信的通知聲和亮起的屏幕讓他們無法抑制住立即查看的衝動。這種行為可能源自於人類躲避捕食者的本能。大學生可能意識到在洗澡時或者在葬禮上發短信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但很多人還是照做不誤。研究領導人瑪莉薩-哈利森指出:“在此之前,我們就曾對不合時宜的發短信行為進行分析,例如開車時發短信。我們希望確定一點,即人們在進行這種行為時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恰當與否。”

研究人員表示大學生往往難抵誘惑,迫不急待地回復短信。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收到短信后,查看和回復短信的衝動非常強烈,迫使他們將注意力從當下所處環境轉移到短信上。雖然大多數參與者認為洗澡時發短信是一種不易被人接受的做法,但仍有超過34%的參與者照做不誤。此外,大多數參與者認為在宗教儀式上或者在背誦《效忠誓言》時發短信是一種錯誤做法,但仍有超過22%的人在宗教儀式上發短信,大約11%的人在背誦《效忠誓言》時發短信。調查顯示有近7.4%的人在性愛期間發短信,即使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

對於在如廁時或者用餐時發短信等行為,大學生的接受度不斷提高。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一些人可能認為有點怪異,但大多數大學生認為用餐和如廁時發短信是一種‘新常態’。” 進化心理學家哈利森指出自然選擇可能在形成這種行為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手機的嘟嘟聲和發光的屏幕可能預示某種機會或者威脅,導致人們降低了對當下所處環境的關注,轉而更關注未來。她:“作為一種本能,我們會更多地關注運動和變化,手機收到短信時發出的通知聲就像是預示捕食者正採取行動的確定聲響,迫使人們立即查看短信。”

在最新一期《社會科學雜誌》中,研究人員公佈了他們的研究發現。研究過程中,他們讓152名大學生接受一項共有70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在各種環境下發短信的態度以及他們發短信的習慣。很多受調的大學生經常用短信與他人交流。有超過34%的受調者表示他們每天收發100條以上的短信。哈利森指出未來將對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進行研究,例如高中生,進一步揭示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發短信背后的原因。她:“大學生往往是手機短信的重度用戶。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對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進行研究,以了解他們是否也像大學生一樣頻繁收發短信。”(孝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