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期貨上市 etf-期權套利良機顯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年4月16日,上證50期貨、中證500期貨同時開市交易,市場交投活躍。其中,上證50期貨主力合約ih1505全日成交量14.44萬手,日終持倉2.88萬手;全合約成交量達到15.68萬手,總持倉達到3.34萬手。由於上證50期貨、中證500期貨與滬深300期貨可以形成互聯互動的關係,三個期貨品種間的跨市套利、跨期套利以及分紅套利研究一時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熱點。而作為期權研究的專業機構,我們“權銀河”在上證50期貨上市的節點上,探索到新的基於上證50與期權的事件型套利機會。由於上證50期貨剛剛上市,缺少必要的歷史數據研究,本文僅以上證50etf與etf期權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解剖。下面,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華夏上證50(510050,基金吧)etf期權與etf現貨間的無風險套利,一直是各類投資者密切關注的交易機會。從期權平價關係的角度,我們知道:
式中c表示認購期權的價格,p表示同一行權價認沽期權的價格,k是期權的行權價,s是當時50etf現貨的價格,r、t分別為無風險利率和距離到期日時間。這表明,理論上我們可以通過買入認購期權、賣出認沽期權合成一個50etf現貨的價格。
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由於50etf與期權價格變化的節奏發生錯位,期權合成的50etf價格與上證50etf成交價格之間出現偏差,這就構成了無風險套利空間。理論上,這種套利空間應圍繞0值波動。但是,在上證50etf期權實際交易中,我們發現這種期權與現貨之間的無風險套利空間並非圍繞0值波動。如下圖所示,我們將50etf期權合成現貨多頭與做空50etf現貨間的實時價差用年化利率來表征。以近兩個交易日為例,期權與etf現貨反向轉換套利的年化價差始終圍繞-4%波動。經過統計,采集樣本的峰度值達到7.48,遠高於正態分布,說明套利價差確實集中於-4%附近。
為何實際交易數據與理論計算會有如此不同呢?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影響期權價格的主要因素:50etf的價格、行權價的位置、隱含波動率、到期時間和無風險利率。在期權定價過程中,市場的無風險利率表征的是使用現貨對沖期權delta風險時的持有成本。當無風險利率提高時,期貨的現值折價增加,從而看漲期權的內涵價值增加,看跌期權的內涵價值減少;反之,無風險利率降低時,期貨的現值折價增加,從而看漲期權的內涵價值增加,看跌期權的內涵價值減少。
華夏上證50etf上市以來,買入現貨對沖認購期權空頭的持倉成本可以看成一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年化3%;賣出現貨對沖認沽期權空頭的成本就高的多了,融券賣空上證50etf的成本約為8.6%的年化利率。因此,理論上相同月份到期的認沽期權交易價格比認購期權交易價格要“貴”一些。如下圖所示,我們以上證50etf期權4月合約為例,期權隱含波動率的大小表示對應期權交易價格的貴賤。可以看到,圖中認沽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普遍高於認購期權,融券做空etf成本較高確實使認沽期權賣得更“貴”。
讓我們再回到期權平價公式,
由於認購期權交易價格較認沽期權交易價格“便宜”,買入認購期權、賣出認沽期權合成的50etf現貨價格也就相對於實際交易的華夏上證50etf價格較為便宜。因此,期權與50etf現貨的反向轉換套利年化利率才會圍繞-4%而非理論上的0值附近波動。
那么,隨著上證50期貨上市,做空上證50的成本從8.6%的年化利率迅速降至0.3%,同時做多的成本也從3%降至0.3%。我們判斷,認購期權與認沽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差理論上應該回歸至零值附近,即認沽期權應該賣的與認購期權一樣“貴”。這預示著,期權與50etf現貨的反向轉換套利年化利率將會從圍繞-4%上下波動趨向於圍繞0值附近波動,也就是說期權-etf反向轉換套利價差在上證50期貨上市初期將呈現趨勢性運動。這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無風險套利的大門。
只要在上證50期貨上市前,擇機在反向轉換套利價差年化利率小於-4%的部位均勻建倉,靜待期貨上市交易后套利價差回歸零值附近,就可以得到年化約4%的無風險套利收益。我們亦將在上證50期貨上市后,追蹤此類套利機會的實際情況,敬請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