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經濟放緩促中國政府出手刺激

鉅亨網新聞中心


周三公佈數據顯示,工業衰退和房市場走軟使中國的經濟增長降到了6年來的最低水平。人們廣泛預期,中國領導人將降低利率並鼓勵借貸。

目前的問題是,這些舉措是否足以避免經濟出現更嚴重的放緩。


中國經濟狀況的關鍵指標看起來令人悲觀。3月的工業出增長是2008年末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零售業銷售額增長則達到了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零售業銷售額是反映消費者需求的指標。一季度,開發商購買的土地——這是中國負債嚴重的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減少了32%。

周二在新增長數據發布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告訴一群經濟學家,“當前確有壓力,甚至在一些行業的壓力還比較大。”

雖然承認存在壓力,李克強還,“但也有動力,多數企業長期看好這個市場。”他還,“我們的‘工具箱’裏還有不少政策工具,而最大的工具就是‘改革’。”

按照慣例,中國規模最大、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一直是命令由國家控制的金融體系擴大借貸,這樣做可以促進投資,投資又能迅速轉化為經濟增長。

然而,李克強所提到的改革,旨在減輕對借貸推動的增長的這種依賴,並轉向一種依賴於家庭需求的增長路徑。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估計,信貸推動的增長路徑已經把中國的整體債務抬高到了國內生總值(GDP)的282%。這種轉變將需要時間,而且最新數據顯示,過程可能也會充滿曲折。

“中國或許可以推遲或延緩總體增長的放緩,但卻無法阻止這種現象,”金融顧問、瑞銀(UBS)前首席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在電子郵件中。“這就是再平衡所需要的東西——降低投資率。但我不確定領導層會耐性子,讓轉變發生。”

今年前3個月,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符合經濟學家們的預期。盡管這一數值仍能保證中國躋身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列,但同時也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自2009年初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個季度,當時全球經濟危機仍在對中國生影響。

中國共黨領導層將今年官方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左右,這將是25年來最低的增長水平。政策制定者正在試圖控制經濟放緩的局面,保障就業,也確保企業能獲得貸款。對於央行來,這意味要維持足夠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抵禦不斷增加的通貨緊縮,即物價下跌的風險,這會導致企業減少招聘,削減投資。

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兩次降息並放寬了銀行的放貸能力。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央行將進一步減少銀行必須持有的儲備金的額度——此舉還會扭轉最近幾個月出現的資金外流趨勢,並將再次降息。

這些舉措似乎卓有成效,短期借款利率從2月份的5%左右下降至上周的3%左右。短期借款利率是為規模較小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融資的實際成本的重要指標。

摩根大通(JP Morgan)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他認為央行將會在未來3個月採取行動。“但這能稱得上寬鬆政策嗎,還是這其實是滯后的反應——從經濟角度我們稱之為滯后於曲線?”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可能是滯后於曲線,充其量也只是跟上了曲線。”

今年刺激增長的舉措還包括加大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開支。中國總理李克強上個月發表講話時表示,政府今年將會投資逾8000億元人民幣建造新的鐵路線,另投資8000億元人民幣用於水利項目。

朱海斌表示,“3月的數據顯示,基礎設施投資有所增加,但這不足以抵消製造業及房地的放緩。”

隨房價的下跌和房屋新建工程的減少,房地市場依舊呈現低迷態勢,對國內外均造成深遠影響,包括國內鋼鐵生、對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定價和中國各地房地經銷商對銷售代理的雇佣。

外貿數據則在慘淡的出口和更慘淡的國內需求影響下遭受重創。一季度出口額僅增長5%,而由於全球油價及其他商品價格的下降,進口額大幅下降17%。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既有國際因素——如許多經濟體復甦緩慢——也有國內因素。新的增長動力的確在孕育,他,“但短期內仍舊難以彌補傳統動力消退所帶來的影響。”(紐約時報中文網)

翻譯:陳柳、許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