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總論篇》產官學研攜手培育國際化人才  打造新世代金融業競爭力

台灣銀行家 2022-03-04 11:07


整理、撰文:謝順峰

國際金融學院除培養金融人才,也希望更貼近實務面,擺脫以往給人象牙塔或僅是理論模型的發表印象,與國際上產品設計和資產操作等實務合併,形塑出金融業新一代的發展方向。


據金管會統計,國內廣義銀行業因淨利息收入增加等因素,使得 2021 年銀行業獲利展現好成績。然而應認真思索的是,金融業這種亮麗的獲利數字能否持久,以及針對金融業的長久發展,盤點出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發展限制與挑戰,進而深入省思規劃長期發展策略。

 

善用累積獲利 克服發展瓶頸

平心而論,金融產業在發展上受到包含長期低利率、金融科技創新運用瓶頸、離岸風電等新型態投融資業務能力有待加強,以及國際化業務難以與其他國際同業競爭等限制。而國際經營環境方面,也持續受到包含地緣政治、國際金融治理規則變遷、責任金融 ESG 興起以及臉書(Facebook)、亞馬遜(AWS)等科技巨擘跨足金融服務所帶來的挑戰〔圖 1〕。

 

 

基於前述國際金融大局以及銀行業近 2 年豐碩獲利積累的態勢,恰好給國內金融業者一個思索未來發展與培育人才的絕妙時機,國際金融研究學院(簡稱國際金融學院)應運天時而生。這也是繼半導體學院後,依教育部《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再次設立的產業人才培育學院,期望有助於強化我國金融業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力。

為了避免落入傳統教育的窠臼,確實滿足金融產業的期待,國際金融學院特別注重實務導向,尤其希望培育出來的人才能有創新能力與前瞻視野。因此,學院將聘邀具實務經驗之國內外師資,透過全英文學習交流環境營造,形成國際化專業人才聚落,並就國內亟待解決之金融發展問題,提供實作與實習場域,促進產官學研共學共創發展,打造學用合一的產學合作架構。

國際金融學院目前規劃以 8 年為暫定期限,前 3 年依序設立碩士及博士學位學程,最後 2 年評鑑績效,期盼未來能永續經營。在此期間,不僅有政府背景的國發基金,還有財政部轄下八大行庫、財金資訊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等官方機構出資,以及在金管會出面力邀下,包括國泰、中信、富邦、永豐、台新、新光、國票金、玉山金等多家民營金控也加入出資陣容。透過結合產官學界力量,為金融業創新產學合作及培育菁英人才,開創新的可能性。

 

國際資產管理 人才需求孔急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長期關心金融產業發展和參與金融業人才培訓,並協助國際金融學院前期籌設規劃。他直言,台灣金融業薪資遠不及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再者是法令問題,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人才大多從事私人銀行、私募基金等業務。這些人來到台灣後,發現過去可以做的業務,來到台灣後未必能做。為因應未來金融局勢變化,國內金融產業必須要培養具國際金融專長且了解本土法規環境的人才,這是台灣金融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尤其台灣金融業雖然受到國內與國際上之挑戰,但台灣之國際收支與國際投資部位之成長,以及長期以來超額儲蓄,讓台灣發展高階資產管理有相當良好之基礎。但是,目前多數資金仍以投資國外設計之金融商品為主,以致於台灣當前的資產管理業務,仍呈現「前進口替代」面貌,有極大空間可以努力,進而提升金融產業附加價值。此現象特別凸顯國際資產管理人才的稀缺,使龐大資金部位流向國外設計銷售的金融商品,這也是為何國際資產管理研究所會是國際金融學院第一個成立的系所之主因。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業者特別期待資產管理人才。」黃崇哲表示,金融業分為前台、中台及後台,前台關於臨櫃、銷售,台灣大量金融就業人口集中於此一部分。除銷售前台外,我國金融機構也一向強於後台法遵與管理效率。

然而,包含資產管理的產品研發設計、風險分析與控制,以及大數據分析上雲端服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中台業務,仍存有大量的人才缺口,加上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國內擁有的實務師資確有不足,需要引進國際實務經驗與業師,才能強化國內人才能力。

黃崇哲強調,經盤點高階資產管理業務架構後〔圖 2〕,確認當前最關鍵的人才缺口在於中台的產品設計與開發、數據分析與風險管理等相關業務;其中,產品設計與開發包含投資研究、理財產品設計、金融商品交易等。因此,業界普遍期待國際金融學院設立後,能培育當前國內金融業所欠缺的資產管理及金融科技人才。

 

 

六大關鍵職能 形塑核心能力

確立當前的人才培育方向後,金融研訓院進一步參酌英國、新加坡、香港資產管理人才職能培訓架構,提出六大職能架構〔圖 3〕,並據此進行課程規劃,課程內容也於先前數次的專家諮詢會議、合作企業會議中進行報告,並在 2021 年 9 月 27 日國發會召開的跨部會會議獲得包含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教育部首長及與會的國內外 20 多家金融機構董總與學術界代表的認可支持。

 

 

黃崇哲說明,為了協助國際金融學院的順利成立,金融研訓院貢獻多年積累的、具一線實務經驗或監管長才的國際人才庫,並整合在華爾街等金融圈工作多年且能以全英語授課的優秀華人及台灣菁英人選,作為國際金融學院師資參考名單。

「人才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黃崇哲特別以星展集團近期買下花旗銀行台灣消金業務為例。星展除可獲得花旗(台灣)既有信用卡產品、財富管理和信用卡客戶、國際人脈網絡及資料庫等潛在價值外,更重要的是,3,500 名花旗消金員工,個個是業務強將,對星展而言,無疑是吃下大補丸,這也凸顯星展全力發展國際金融業務的決心。

此外,金融研訓院自 2021 年 7 月中起偕同金融總會與政大、中山兩所大學召開多次會議,溝通學院設置內涵、課程規劃及產學合作等議題,以確保學院規劃符合政策願景,更從合作企業角度及學院目標角度,提供學校籌設內容方向建議,以助學校加速籌設。對於出資金融機構,金融研訓院也與金融總會協作召開多次合作企業會議,溝通學院願景與培訓價值、機構派訓及產學合作內容機制等議題,彙集業者產學合作重要意見,供合作大學承接規劃。目前,國際金融學院已確定「南中山、北政大」架構,兩所大學皆已於 2 月 8 日獲得教育部核可,預計今年 3 月開始對外招生,6 月開課。金融研訓院的前期階段性任務,可算圓滿達成。

不過,為了達成政策目標的亞洲高階資產管理和企業籌資中心,國際金融學院須依賴國際上擁有實務經驗的講師。因此,國際金融學院需要結合大專院校與國際上有相關實務經驗的資產管理業者、投資銀行專家通力合作。「把國際金融實務人才、銀行人資、大專院校金融系所等力量有效串連在一起,期望能打破各自運轉的現況,才能改善台灣長久以來學用落差的問題。」黃崇哲強調。

 

確實結合國際實務 發展創新產學合作模式

金融業是受到高度監管的產業,既要符合在地化,又要能跟上國際潮流,所以引進國際業師,確實有其必要。國際金融學院未來發展空間可期,除培養金融人才,也希望讓學校教師們的研究可以更貼近實務,擺脫以往給人象牙塔或僅是理論研究的印象,而能與國際上產品設計和資產操作等實務融合,形塑出金融業新一代的產學合作模式與創新發展方向。

黃崇哲指出,台灣金融研訓院作為國內金融業界在職訓練的金融研究機構,結合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等單位作為金融實務界的培訓能量,學校則是負責職前訓練的先鋒。業界期待政大、中山兩校辦理國際金融學院能順利成功,徹底解決金融業人才需求孔急的問題。

「金融業期待讓學員帶著問題來,最後能帶著解答走。」黃崇哲表示,國際金融學院在國發會與金融業資金支持下順利成立,台灣金融研訓院也樂意貢獻國內業界連結與國際實務網絡。最終希望整合各方資源與力量,協助國際金融學院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移動能力、高階金融商品開發設計及國際資產管理的人才,一起帶動台灣未來金融體系的高效運轉。(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

 

 

來源:《台灣銀行家》3 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