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水虎年 航海王如虎添億

理財周刊 2022-02-10 16:34


文.洪寶山

農曆春節期間雖然美股從低位反彈,但最亮眼的金融商品莫過於油價創新高,布蘭特原油見到每桶 94 美元,NYMEX 原油最高來到每桶 93.17 美元,持續朝 2014 年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時的每桶 113.92 美元、107.68 美元的起跌高點靠近。


烏克蘭局勢有多緊張呢?目前俄羅斯已經集結十萬大軍在烏克蘭邊境,美國軍方和情報單位估計,俄羅斯兩天可攻下基輔,五萬人恐斃命,五百萬人淪為難民。

 

高油價 疫後新常態

普丁趁著北京冬奧開幕式跟習近平碰了面,會後發表中俄聲明,可視為同盟連線,因此二月二十日後可能就是烏克蘭危機推向最高峰的時間點。

德國聯邦網路局近日表示預計不會在短期內對北溪二號做審批,市場評估這場歐洲天然氣危機有可能會持續一至二年,疊加西歐諸國的核能廠除役,再生能源替補不足,OPEC + 對於增產不積極,不排除高油價將是疫後的新常態。

剛滿就任一年的美國總統拜登,民調正隨著通膨壓力上升而跌落谷底,儘管拜登已經聯手印度與日本共同釋出戰備儲油 (SPR),但油價卻越打越高,加上美國 SPR 庫存正處在 2002 年十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意味著得不到 OPEC + 支持的拜登,很有可能在中國央行全面降準、降息的輸出通膨下,輸掉今年的期中選舉,相信為了達成這個戰略目標,中俄勢必聯手繼續拉抬通膨。

 

全球天然氣供需平衡恐將惡化

在北溪二號管線審批問題浮上檯面之前,人們對天然氣的能源安全重視程度也不太夠。與石油不同,各國的天然氣庫存水準都比較低,通常是為了應對季節性的消費波動,而不是出於地緣政治風險考慮的戰略儲備。

況且,與原油相比,天然氣更加難以儲存,成本也更高。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讓歐洲狠下心斬斷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度依賴。一旦俄烏衝突爆發,其打算限制俄羅斯新天然氣專案的融資與技術轉移,以達到制裁的目的。

但是從全球來看,液化天然氣供應鏈的任何環節幾乎都沒有閒置產能,偏偏歐洲約 40% 的天然氣供應都是來自俄羅斯,就連天然氣大國的卡達能源部長也表示,歐洲所需的天然氣產量無法由任何一個單一國家提供,因此如果想增加對歐洲的供應,只能從其他地區減少供給。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減少或中斷數日以上,全球的供需平衡將會惡化,美國以外的所有消費國都將被迫承受更高的天然氣價格,不排除歐洲天然氣價格會短暫地重回去 (2021) 年十二月中旬一百八十歐元/兆瓦時 (MWh) 的高點,甚至更高的價格。

這次,聯準會能夠在打通膨與救經濟之間取得平衡嗎?相信這是今年最大的灰犀牛。所謂的灰犀牛就是大概率且影響性巨大的潛在危機,但因為像犀牛一般的存在且靜止不動,所以放鬆戒心,視而不見,這就是灰犀牛的可怕之處,而目前市場似乎對聯準會三月的升息就是視而不見的態度。

 

美國一月非農就業報佳音

在農曆過年期間,美股進行了反彈,剎那間,殖利率上揚的議題被漠視了,在封關之前,華爾街普遍認為今年升息四次是共識,但最新、最鷹派的言論首推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表示,投資人需要為聯準會在年內剩餘七次會議上全部升息,甚至是為通膨形勢導致的一次性加一碼 (二十五個基點) 以上的可能性做好準備,畢竟二月四日公布美國一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46.7 萬人,為去年十月以來最大增幅,幾乎是預期新增 12.5 萬的四倍;在就業成長的同時,平均小時薪資月增率也走高 0.7%。

 

科技股修正還沒結束

一月美國染疫人數飆升至創紀錄水準,一月非農就業是第一個全面反映 Omicron 影響的月份報告,顯示出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強勁的現況。這份報告讓當天的道瓊指數下跌二十一點,因為市場認為強勁的就業市場讓聯準會更可以放手強勢升息,導致當天的十年期美債殖利率漲到 1.9% 以上,這也是 2019 年底以來的新高,換言之,升息對科技股的本益比修正利空還沒結束。

從二月七日開紅盤的三大法人進出表可發現,以聯電、環球晶為首的半導體族群是賣壓所在,打從 2018 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受惠轉單效應而擴產,在疫情造成供應鏈交貨期延長,擴產聲不斷,在股市連漲兩年後,居高思危的想法,讓法人圈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拋出庫存調整的議題試探投資人的反應,最終在聯電的法說會證實 2023 年有小幅的供給過剩疑慮,晶圓代工漲價的題材算是告一段落,估計要整理大半年,第四季才有反轉的機會。

 

貨櫃股殖利率 保守估算 5% 起跳

這情況就類似去年的貨櫃輪漲價,明明貨櫃現貨價從年初漲到十二月,但股價偏偏在七月初就見到高點,整整領先了六至七個月,從目前的美國塞港情況來看,法人與業者大多樂觀預期貨櫃景氣仍是大好的一年,所以去年下半年的股價已經領先反映今年上半年的淡季,當下進入到淡季的股價將提前反映今年下半年的旺季,以及長約換約,根據先前的媒體報導,今年換約可能傾向複數年 (三年),這對於業者的獲利穩定有利,剩下的就看三月的董事會的現金股息政策。

從年終獎金的角度來看,長榮四十個月最大方,萬海十六個月居中,陽明十二個月+年度調薪 4%,所以市場有聲音推估長榮的現金股息發放率最高可能達到 50%,後來大股東轉讓持股到信託,更增添市場的想像力。

不過考量 2023 年節能減碳的環保政策,保守角度估算長榮派發十五元、萬海十元、陽明六元的現金股息來看,以二月七日的收盤價 124 元、162 元、108 元計算,股息殖利率分別為 12.09%、6.17%、5.55%。

 

航海王強勢回歸?

不過更重要的是,經過大半年的震盪洗盤,二月七日盤後的融資竟沒有大量增加,所以前一波大賺的贏家回來了,有利於技術面正好處在關鍵的築底第二支腳能否成功的位置,不排除一口氣拉回所有均線之上,完成W底。

例如長榮 110 元低點正好落在長期上升趨勢線,取得多頭上漲的第一個條件─低點越來越高,接下來如果想要獲得市場的認同,那麼就必須構成多頭上漲的第二個條件─高點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航海王能不能強勢回歸,就看長榮、陽明、萬海能不能分別突破 149 元、131.5 元、211.5 元前高壓力。

 

 

來源:《理財周刊》112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