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加群組拿飆股騙很大

理財周刊 2022-01-21 09:26

文.洪寶山

現在的台股環境比三十年前好很多,在 1986-1990 年期間,股民想得知關於上市公司的訊息只能透過報紙,還不流行法說會,當時的個人主力大戶奉行養套殺的手法,主動提供訊息給特定記者,讓散戶追捧,然後再逢高出脫套現。

有的主力割韭菜的手法比較溫和,做長莊讓一些外圍中實戶與散戶跟風,一起炒熱行情,然後再邊拉邊出,有記者做口碑,勢力漸漸壯大,但本質上還是做莊的主力與碰運氣的散戶對賭的局勢,屬於你贏我輸的零和遊戲特性。

在這個養套殺的過程,媒體扮演了關鍵的中介角色,而且在 2000 年網路時代還沒來臨前,看報紙買股票、到券商營業據點打聽大戶動向,仍是散戶主要收集情報的來源。

 

自媒體興起號召散戶螞蟻搬象

隨著網路普及,以及財經節目、公司法說會、法人研究報告等資訊的快速傳播,越來越多的股市贏家經營部落格、社交群組、臉書等自媒體,分享自己在股市賺錢的經驗與方法,特別是這次疫情讓美國直升機撒錢式的紓困,讓 90 後的網路世代藉著社群媒體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影響力,號召散戶凝聚成一股足以對抗法人的螞蟻搬象之力,於是越來越多類似的財經論壇、社交群組興起,自然給了有心人魚目混珠的機會。

 

拿免費飆股食髓知味放鬆心防

詐騙集團常假藉券商、看盤系統商、理財達人,甚至是銀行高管名義,以領取「免費飆股」為誘餌,讓貪小便宜的股民上鉤,接著透過其他通訊軟體,例如要你加入 LINE 群組,說「達人或老師」會在群組裡分享盤勢觀點,甚至可以雙向交流作持股診斷。殊不知,群組裡也有其他詐騙集團的成員充當一般股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坦誠布公的分享經驗」後,逐漸放鬆心防,之後某一天突然「達人或老師」在群組裡分享了某支股票的技術面或消息面觀點,群組裡熱烈討論,不久該股就急拉甚至漲停板,重複幾次類似的情況後,剛入群的股民就逐漸相信找到了「賺錢的門道」、「散戶的明燈」。

 

洗腦誘導加高風險投資賺大錢

這時候,某個詐騙成員跳出來分享在外匯、或虛擬貨幣、或黃金、或港股、或美股等市場的投資機會更大,而且這些市場夠大,沒有類似股市的主力能夠掌控市場走勢,是真正能夠憑真本事賺到一桶金的地方。接著就會分享歷史或最近的「操作戰績」,可想而知,都是很輝煌的,本金翻倍只是基本,買房也只是「彈指之間、指日可待」的事。

重點來了,這時候只要剛入群股民起了一點點貪念,透露嘗試看看的意願,後面就像是遇到直銷人員的三寸不爛之舌般的誘導式洗腦,而且埋伏在群組裡的其他詐騙成員也會出來幫腔,替「達人或老師」作證,表示自從跟隨「達人或老師」後,數錢數到手抽筋,然後引導到其他交易平台開戶、入金。

剛開始「達人或老師」分享的外匯、或虛擬貨幣、或黃金、或港股、或美股的操作指令都很正確,但這階段通常會保有戒心,大多沒有跟單。等觀察一段時間後,嘗試性的小打小鬧後,嘗到了甜頭,於是在慫恿之下,擴大操作金額,初期的幾單也的確賺到錢,甚至獲利還滿豐厚的,但也從此相信該平台是翻身之地,持續操作,也從此入坑受騙。

 

保證金交易一旦套牢很難翻身

後來的發展大多類似,某次操作時套牢了,而且因為是保證金交易,所以平台通知追繳保證金,於是開始陷入天人交戰,停損呢?還是入金加碼拚了?此時,正確的方式是停損,當作之前賺的吐回去,學個經驗教訓就好。但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入金加碼拗下去,而這就是詐騙集團熟知人性的地方-利用人性不甘願、想翻本的心態,讓詐騙集團成員假冒「達人或老師」持續發出操作指令,用意是造成連環套,因為只有越套越深,股民才會繼續掏錢入金加碼,但是明白一件事,股民輸得越多,就是平台賺得越多,因為對手盤就是做莊的詐騙集團。

當然也有更惡劣的,直接把入金捲款潛逃。在花叢打滾的渣男都知道,「免錢的最貴」,同樣的道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詐騙集團利用人性的貪念,用免費飆股訊息,誘騙股民的本金,是最新的養套殺手法,不可不知。當然還有更複雜的詐騙場景,例如利用港股、美股無漲跌幅限制的特性,推薦股民集體入場買進冷門股,當下立即套利出貨。

 

 

來源:《理財周刊》111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