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創富礦工剖析 COVID-19時代最強投資避震器

馬博泰 2021-08-20 15: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創富礦工剖析 COVID-19時代最強投資避震器。(圖:shutterstock)

想賺錢也想做環保?從 ESG 投資概念掀起的資本巨浪來看,並非不可能。根據基金資訊機構晨星(Morningstar)報告統計,ESG 基金在 2020 年資產總額增加 511 億美元,是 2019 年的 2 倍。(詳情)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統計,2025 年前 ESG 相關資產總額將超過 53 兆美元,佔比超過 1/3(詳見)。換句話說,整體市場還有接近 100 倍的成長空間。就地理位置來看,資金主要動能來自成熟市場,包括歐盟、美國、日本與加拿大。

Figure 1 全球 ESG 資產佔比

資料來源:Bloomberg Intelligence
資料來源:Bloomberg Intelligence

什麼是 ESG,簡單來說就是「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要」。衡量企業投資價值時,ESG 成為傳統財務與營運表現之外的另一套標準。ESG 的 “E” 代表環境(Environment),“S” 是企業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G 則是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追本溯源,早在 1971 年第一個 ESG 概念共同基金 Pax Sustainable Allocation Fund Investor Class (PAXWX) 就已上市。不過從 Figure 2 則可以看出,ESG 真正受到矚目,則是在 2019 年,並且 2021 年達到高峰。

Figure 2 ESG 關鍵字搜尋熱度

資料來源:Google Trend
資料來源:Google Trend

簡單來說,ESG 就是人類「危機感」的產物。長期而言,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議題帶給人類的危機感從未緩解,不但讓自然資源成為稀有財,新能源與電動車題材也被視為像是 iPhone 一樣翻轉人類社會的「殺手級產品」。第二,在社群時代下,公民投資人對於公司環保或治理消息敏感度更勝以往,甚至影響投資意願。

簡單來說,ESG 就是人類「危機感」的產物。長期而言,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議題帶給人類的危機感從未緩解,不但讓自然資源成為稀有財,新能源與電動車題材也被視為像是 iPhone 一樣翻轉人類社會的「殺手級產品」。第二,在社群時代下,公民投資人對於公司環保或治理消息敏感度更勝以往,甚至影響投資意願。

最重要的,就是 COVID-19 疫情,讓投資圈發現以 ESG 投資為核心的基金與 ETF,在疫情期間相對不受疫情影響,甚至還能打敗大盤。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 2021 年 4 月推出的研究,發現總計 26 支規模超過 2.5 億美元的 ESG 基金與 ETF,在 2020 年 3 月 5 日(當月 WHO 宣布 COVID-19 為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到 2021 年的 3 月 5 日,其中 19 隻基金繳出優於 S&P 500 的績效,漲幅在 27.3% 到 55% 之間。(資料來源)

但前兩段都是過去式,現在 ESG 投資最值得關注的議題,則是基礎建設。美國參議院在 8 月 11 日通過總計規模達 1.2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只要通過眾議院投票,就能送到拜登桌上。其中與 ESG 相關的就有汰換鉛製水管等水利基礎設施(550 億美元)、公共運輸(392 億美元)、順應新環境-包括減輕洪患及野火、生態系統復原、氣候及網際網路安全等(472 億美元)、電動車基礎建設(75 億美元)以及解決先前遺留下來的汙染問題(210 億美元)——這可說是 ESG 史上最大手筆的政策支票。(資料來源)

這正是在 2021 年投資 ESG 必須翻轉的概念:想投資 ESG,不代表「言必稱 ESG」。愈來愈多基金,包括有參與基礎建設的地區型或產業型基金,也將 ESG 納入選股概念,以選出在這波基建熱潮中有機會獲利的企業。投資人應該好好研究,在 ESG + 基建商機中應該跟隨市場,關注已經起漲一段時間的自然資源、綠色能源或電動車科技?還是剛開始參與基礎建設,有獲利機會的企業?

從創富礦工的經驗,投資動機有兩種,一種是追求利益極大化,另一種則是追求資產配置多元化帶來的保障。對於投資利益最大化而言,當前資本市場還是權值股當道,投資人可以將 ESG 作為篩選企業以及基金體質的標準之一,重新檢視選股。如果將目標放在資產配置多元化,尤其是過去一段時間集中過多資金在迷因股或是科技股的投資人,則可以將一部分的衛星配置轉移到以自然資源以及能源轉型的主題基金與 ETF,觀察政策走向再行調整。

本文之資訊不得引伸為勸誘買賣特定證券與金融商品,也未與特定標的有不當財務利益,投資人交易前應自行評估風險。

馬博泰
►現職:全球股債市基金證券營業員
►經歷:
 日商投信 理財協理
 外商銀行 分析師、投資顧問
►學歷:
紐約市立大學財金科學碩士、台大經濟系畢業

獨創股債趨勢投資法,勝率要求極大化,市場研究經歷超過 15 年,專精事件型投資趨勢。

E-mail:service@jamesma.com.t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