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中國政府將加入鐵礦石價格戰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期貨訊息 據路透,tsi鋼鐵指數公司(tsi)指標62%鐵礦石價格目前已低於每噸50美元,創下tsi自2008年開始提供此一現貨市場價格以來的新低。鐵礦石價格屢創新低,相關受害者不斷增加。

預期鐵礦石價格短期內將回升的人少之又少。市場共識是,鐵礦石市場將陷入長時間價格消耗戰,供應過剩將強迫成本偏高產能退出市場,以讓市場恢復平衡。


這一進程正在加速推進。

上周加拿大labrador iron mines已在法院監督下進行重整,澳洲的老牌廠商atlas iron則是在考量生存規則之際要求股票暫停交易。

這些只讓我們看到上市交易公司的痛苦。在地球的彼端,許多業者無聲無息地倒下。

不完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多國政府正開始擔心中長期成本問題。

西澳大利亞州已表示,將讓中小型鐵礦石生產商延后支付權利金。該州礦業部門官員bill marmion強調這“不是伸出援手”,只是“暫時紓緩”。

現在中國也加入進來。上海證券報稱,政府正在起草計劃,為鐵礦石行業提供部分補貼。

當前的市場動向對中國最為不利。這不僅僅是由於該國鐵礦石生產商的生產成本之高在全球位居前列,也是因為中國決策層正逐漸明白,當前優勝劣汰的生存競爭可能最終將演變為舊式的寡頭壟斷局面,而這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反對的。

然而政府提供補貼的作法,只會讓整個行業的更替周期變得更加混亂、且久拖不決。

成本曲線不再有效

鐵礦石價格崩跌勢頭之快之猛,甚至就連成本曲線經濟學也不再能確保業者的生存。

正如力拓鐵礦石業務主管andrew harding近期所指出的那樣,現在只有增強資產實力才是王道。

這意味著就連fortescue metals這樣的企業,也不得不努力安撫投資者對其債務償還計劃的擔憂。該公司號稱每噸鐵礦石的現金成本僅為30美元。

不過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時期,各國政府都會想辦法為企業“減負”,以維持礦山運營。

這是確切真實的局面,如果礦企最終的所有權屬於國有的話,而在中國,國有礦商是常見的。

關於鐵礦石補貼將采取何種形式,目前還沒有具體細節,但鋁冶煉業可以為此提供充足的借鑒,幫助人們了解當政治意愿介入時,可能有哪些舉措推出。

在全球鋁冶煉領域,中國的鋁冶煉商屬於成本最高的那一類,理論上講,面對持續的低價格環境,很多這些鋁冶煉廠本應當早在數年前就關停了。

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暫時性扶持”舉措的幫助,通常是政府減少對企業用電的收費以及向冶煉商提供零息貸款。

結果就是造成中國鋁市場長期處於供應過剩狀態,並且多余的鋁流出,損及全球其他地區鋁冶煉商的利潤。

成本曲線和資產負債表經濟學在鋁市場都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為此類補貼舉措完全蓋過了上述兩個因素的影響。

中國很可能也將對鐵礦石廠商提供一些類似與鋁產業的扶持舉措。

重回過去的不幸?

確實,從鐵礦石市場的歷史來看,如果中國沒有嘗試加入價格戰中,這將是很奇怪的。

下圖顯示了中國從澳洲、巴西及其他地方進口鐵礦石的比例情況。

按原產地分類的中國鐵礦石進口圖表
按原產地分類的中國鐵礦石進口圖表

圖表顯示,隨著中國進口量的增加,澳洲和巴西礦石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而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鐵礦石比例,則從2013年1月的30%左右下降至2015年1月的18%。

當然,隨著來自最大生產國的低價進口鐵礦石,取代那些機會性出口國成本更高的產品,出現這種情形不足為奇。

然而在中國看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以往不好的時候,特別是將進口比例的變化與國內大量產能關閉的現狀一起審視時。當時的鐵礦石供應基本上控制在“三巨頭”的手中,即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的淡水河谷。

對中國政府來說符合邏輯的結論是,除非中國自己出手保護本國行業,否則它未來將面對與過去外國寡頭壟斷時相似的難受局面。

那段日子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好過。

一旦認定大型供應商有壟斷傾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便會出面譴責。

當時也並不僅僅是口舌之爭。2009年,中國當局逮捕了時任力拓鐵礦石談判代表的胡士泰(stern hu),理由是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目前胡士泰仍在10年刑期服刑中。

甚至也可以這么說,必和必拓精心培育的鐵礦石現貨市場,就是為了避開與中國這一大買家之間愈來愈緊張的定價關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的現貨市場似乎正一步步向鐵礦石定價的老路回歸。

適者生存?

不管怎樣,中國的補貼政策都只會導致市場的糟糕局面進一步惡化。

因為補貼就意味著高成本供給,或者說其中很大一部分由於被視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故而不論價格高低都不會退出市場。

鑒於大型鐵礦石生產商目前並無取消擴產計劃的意思,而且諸多跡象表明,中國的鋼鐵產能已經接近“見頂”,也就是說鐵礦石需求量也接近觸頂,預計未來鐵礦石將迎來長時間的超低價狀態,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戰斗,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等公司對此信心滿滿,自認憑借他們較低的生產成本和強勁的財務實力,必能贏得生存優勢。

但若真要比拼財務實力,這些公司恐怕都敵不過中國政府。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