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逆向發展扎堆下開店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15 08:31
互聯網浪潮席捲之下,實體店在電商平台的衝擊下大多顯得疲憊不堪,而就在人們認為實體店已經走向末路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電商卻開始在下佈局。近日,以亞馬遜、噹噹網為代表的電商平台就開始陸續佈局下實體書店。此外,像樂視、紅孩子母嬰、淘寶上的知名服裝商鋪等也都在下開了實體店。專家分析稱,“體驗感”驅動的電商開設實體店一定是發展趨勢,但下實體店應注重提供良好服務,吸引用戶迴流線上購買。
□現象
電商紛紛下開實體店
上個月,電商巨頭亞馬遜的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Books在美國西雅圖落地。這家網絡書店的開山鼻祖,在經過與實體書店競爭20年后,突然反過來要開實體書店。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亞馬遜書店看上去和shoppingmall裏常見的實體書店並無太大區別。店中展示的大多都是亞馬遜官網最受歡迎的書籍。另外,還有Kindle、亞馬遜平板電腦設備供消費者體驗使用。
11月25日,國內線上書城噹噹網也對外宣佈,未來的3年之內,將在全國範圍內開設1000家下書店。據了解,噹噹網將率先在長沙開設第一家書店,包括Mall店、超市書店、縣城書店等多個類型,相當於一種文化綜合體。
其實,電商在下開設實體店的做法,並非孤例。除了圖書行業,像樂視、紅孩子母嬰、淘寶平台上的服裝品牌等也都在下開了實體店。
今年4月份,在樂視LePar超級合伙人峰會上,樂視控股集團副總裁張志偉就曾表示,將在今年開3000家下門店。現在來看,這一計劃几乎已經完成。
早前收購紅孩子母嬰電商的蘇寧集團曾表示,將根據母嬰消費特點,快速擴張紅孩子全國實體店的生態圈。據了解,此實體店與以往母嬰店有所不同,店內規劃將全面轉型為以體驗、游樂、購物為主的O2O店面經營模式。今年11月10日,位於通州區的第30家紅孩子實體店開業,集兒童樂園、嬰幼兒SPA館、兒童手工DIY專區、母嬰室等為一體。
此外,成名於淘寶網上的不少網絡品牌,諸如阿芙精油、裂帛服裝、茵曼女裝等,也都紛紛在下開設門店。
□探因
滿足用戶下體驗需求
對於開設實體書店的原因,噹噹網對記者表示,這要從兩方面來講。首先,從互聯網發展趨勢角度出發,線上下融合是趨勢,實體書店是噹噹向下延伸的重要一環。其次,站在用戶體驗角度,下書店可以豐富顧客體驗、彌補線上購物的不足。
噹噹看好“互聯網+實體書店”的發展前景,“我們願為保留這個文化陣地付出努力。至於唱衰實體書店的朋友,是因為普遍還沒有找到適應新形勢的書店經營發展模式。”噹噹方面稱。
樂視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雖然電商業務發展迅猛,但線上可觸及的人群有限,特別是在彩電行業,下市場仍然佔據主流地位。“樂視期望通過下平台,吸引更多的消
費者,提升樂視電視、手機的銷量。”
樂視的實體門店LePar體驗店與線上商城的區別在於,樂視商城主要覆蓋一二城市,體驗店主要面向在三四級市場中,很多網購熱情沒有那麼高的地區,市場空間就需要實體店挖掘。
天貓原創品牌茵曼憑藉獨特原創設計,是中國成長最快、最具代表性的網絡服飾零售品牌。今年7月份,茵曼的實體店開設計劃也正式啟動。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表示,O2O模式無疑是未來零售商業的大熱門,不管是品牌還是平台,全渠道佈局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共識。茵曼開設實體店的思路是要從“鐵桿粉絲”中尋找合伙人,讓消費者成為店主。
□分析
營造良好體驗才是王道
對於當下電商在下“圈地”開店的現象,知名互聯網專家劉興亮表示,這確實是一個新的現象。“我相信,不管線上還是下,商家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掘客戶,為客戶提供一種更好的體驗。因為,線上雖然具備方便、快捷的優勢,但是,下的很多服務,線上是無法代替的。”
線上只能解決售賣行為,這是單純的買和賣的行為。劉興亮表示,“舉個例子,這就好比消費者在某個團購網站上購買烤鴨一樣。在線上,消費者
是看不到大廚的獨特烹飪與食材的新鮮質感,而只是看到毫無味道的冰冷價格數字。其實,我們在購物的過程中,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體驗在裏邊。所以,人在購物時的看、摸、嗅的直觀感受,線上購物平台是根本無法提供的。過去,不少消費者在需要購買家電時,都會先在國美、蘇寧門店感受,滿意之后記下型號到網上商城去購買。因為電商能夠提供更優惠誘人的價格。”
業內人士表示,線上商
品價格之所以低於下,根本原因在於壓縮了很多成本。如果要保持線上下同價,下的門店肯定利潤很低,或者虧本。盈利與否,在於下門店的定位如何。如果把下門店定義成為零售店,這就很危險。單純定義成為體驗店,只是為了提供服務,這就會促進線上的銷售,保證盈利或小額的虧損。
因此,電商下實體店一定要“體驗為先”。電商應該將精力放在如何營造一種體驗環境,而不是一個更好的購買環境。當用戶進入到門店,購買不應是第一位,而是要讓用戶有一個愉悅的體驗環境。比如蘋果店,用戶進入之后,服務人員是對不會攆人的。但是在某些商場中,消費者看衣服不買,就會遇到難看的臉色、惡語相向等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成功的下電商與傳統零售門店一定是有區別的。包括人員培訓、與用戶的溝通,都要力爭提供舒適的環境,讓用戶得到一種信息,即“通過體驗更加相信這個品牌,熟悉這個企業的文化”。
□建議
不同品類區別開實體店
電商從線上向下延伸是O2O的一個趨勢。那麼,電商是不是該一窩蜂地跑到下開實體店?開設的實體店越多越好?
有業內人士以噹噹為例表示,噹噹網的下開店計劃稍顯冒進,同為網上書店的亞馬遜只是開設了一家,亞馬遜的做法比較保險穩妥,先測試一下開實體店的實際效果如何再決定下一步。
針對電商開設實體店的問題,互聯網觀察人士魯振旺則分析稱,不同類別商品的行業電商應該區別來看。
圖書行業開設實體店,魯振旺並不看好。噹噹網反其道而行之,要把它的供應鏈拿出來,讓別人銷售圖書,魯振旺認為這並不容易。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房屋租金低,實體書店圖書毛利還很高。這麼多年以來,中國圖書市場規模增長並不是很大。“原來,一年賣出30萬的書就可以賺錢,但現在即使賣到50萬也很難賺錢。因為書店不像餐館,隨食材成本的上升,菜品價格也在上升。這麼多年過去,圖書的單價提升其實並不大。”
總結來,圖書開設實體店,適用於特定的環境場景。魯振旺表示,當下適合開實體書店的場合,基本都是一些對圖書有固定需求的地方,比如在高鐵站、機場的書店。另外就是一些教育書店,店主可以通過教輔材料賺錢,或者獲得國家補貼來獲得收益。因此,對於圖書電商來,“可以通過旗艦店來展示,但是不能大規模開設”。
國內許多電商在實踐中也是走了這樣的路徑,即只開少數的實體店,不求銷售額有多高,只為滿足用戶真實體驗的需求。一般來,電商在這些實體店的投資都不是很大的,也不指望通過這樣的實體店賺錢。像聚美優品這樣的企業,他們在全國的旗艦店只有兩家。
在電子商務領域,標準品包括諸如筆記型電腦、手機、電視等品,它們都是有明確型號的品。這一類與非標準品有截然相反的區別。而像服裝、鞋等品都是沒辦法進行規格化的商品。業內人士稱,標準品實體店很有空間。
“手機這種標準品領域,下銷售的份額占比就很大。”魯振旺,雖然電商渠道銷售也很火熱,但實際上實體店的規模還是很大的。因此,諸如電視、手機類標準品,就可以發展下實體門店。“因為這一類商品,就是要用戶在實體店裏體驗,切身感受品的性能和魅力,才能了解它,從而生購買欲。像小米、樂視開始也只做線上銷售,經銷商很多。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到實體店去體驗購買。所以,越是網絡不發達地區,他們的實體店越興盛發達。”
京華時報記者施志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