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界限賭一把 艾姆勒車電董事長林啟聖
鏡週刊 2020-02-15 16:48
生產電動車晶片散熱模組的艾姆勒車電,以高技術門檻,打進英飛凌等全球 3 大供應鏈,舉凡 BMW、賓士都裝載其生產的散熱模組,全球市占超過 3 成,去年營收 7.7 億元。但艾姆勒前身,卻是一家曾 4 度易主,連年虧損達 21 億元的公司。
接手這盤賠錢生意的林啟聖,當過房屋代銷、開過資訊公司。看好電動車產業前景,2012 年底,他以創投之姿入主變頭家,大刀闊斧、除弊興利,儘管上任 3 個月,一級主管全數離職,但艾姆勒 5 年後開始獲利。他大膽投資、提前卡位,把握電動車市場崛起的時機,穩穩賺。
艾姆勒的產線上,十幾名員工正坐在機台前埋首趕工。董事長林啟聖說,這是以粉末冶金製程(MIM),生產覆蓋在電動車晶片上的逆變器散熱模組。介紹完這一長串像火星文的專有名詞,他也忍不住笑出來:「這要我講,我也唸不好。」
市占 3 成 擁關鍵技術
電動車發動時,為避免晶片過熱當機,須覆蓋體積小、散熱功率高的散熱模組。林啟聖說,舉凡 BMW 電動車 i3、i8,以及賓士高階車款 E 系列、S 系列和通用汽車等,其裝載的散熱模組都來自艾姆勒。「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全球最大的,因為我不太在外面跟同業交際,以前我也不是這個行業的…」他自豪地說:「但現在路上跑的電動車,除了特斯拉和 Toyota,其他的散熱模組大都是我們做的。」
「銅的散熱效果是鋁的 3 倍多,MIM 是最高階的特殊工法,透過粉末跟介質和銅黏在一起。」林啟聖指著一塊剛成型的逆變器,「你看它現在軟軟的有點像巧克力,等燒到一千多度才會變硬。」逆變器燒製過程收縮比超過 25%,失敗率極高,「這個工很細,所以燒的時數、配比都是核心技術。」
高技術門檻,讓艾姆勒在全球電動車用散熱模組市占率超過 3 成,車用電子 Tier 1 供應鏈三大廠英飛凌,以及德爾福、德國馬牌都是其客戶。
「這個行業現在還看不到天花板。」為解決汽車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柴油車、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等解決方案陸續問世,「但這幾年 run 下來,電動車已是未來共識,大車廠開始投資,電動車市場漸漸會起來。」一般產業要維持雙位數成長並不容易,「我們去年成長 90%,今年還有雙位數以上成長。」
賭徒個性 接手艾姆勒
他的自信其來有自。去年艾姆勒創下 7.7 億元營收,前三季賺贏 2018 年全年。全球電動車市場加溫,也讓這家隱身在新北市林口工業區的小廠,獲得新加坡政府投資的主權基金 GIC 青睞,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林啟聖的第一份工作是房屋代銷,曾和大學同學合夥開資訊公司。他也做過個人創投,就是不曾在汽車領域工作,艾姆勒是他從投資者變頭家的第一家公司。過去,艾姆勒的前身是虧損金額達 21 億元的「旭揚熱導」。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不禁好奇,他看中了什麼?「我什麼都不好,就心臟最好。」林啟聖認為艾姆勒發展電動車的產業方向正確,「一般做生意的人,多少要帶有一點敢拚的賭徒個性;什麼都想穩穩的,那就去當公務員。」
1967 年出生的林啟聖是台北人,他自爆高中時太頑皮被退學,天天在外鬼混。「我們家從小不管我,只是那些小混混看我打架不太行,勸我去讀書。我就想考個法律系,當白道文流氓。」他到補校取得同等學歷,又去南陽街補習,哪知填錯志願卡,進了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
「當時真的超級晴天霹靂,我根本不想離開台北。」但考量隔年新舊教材轉換,重考的難度更高,他只能硬著頭皮南下求學,女友也跟他一起,林啟聖大二就當了爸爸。「那時我還在念書,負責玩比較多,小孩都是我老婆開服飾店在養。」
開發土地 賺第一桶金
1990 年他大學畢業,在等待當兵的空檔,進入台中一家建設公司當代銷。「當年台灣景氣還不錯,雖然底薪只有 2 萬 8,但我可能運氣蠻好的,印象很深,有個案子 3 個月結案,我大概分了 60 萬元獎金,那一年年收就破百萬元。」
退伍後,林啟聖到建商做土地開發,本科系出身的他,對法規變化特別敏感,「有段時間我專門做丁變乙。」他解釋,以前丁種建築用地只能蓋工廠,後來可以合法變為乙種建築用地,但很多人並不清楚,「我從地主不想賣時,就開始去跟他們認識、聊天。」他勤跑博感情,一年找二塊地賣給建商賺佣金,不到 30 歲,年收入衝破 500 萬元。
「那時真的非常無聊,年紀輕輕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去公司吃便當,下午泡茶、下棋,晚上又去酒店喝酒,我就覺得賺錢好像蠻簡單的。」太太難道不會抗議?「超不爽的啊,關係很糟。」曾吵到要簽字離婚嗎?林啟聖尷尬笑說:「那都是會有的。」
日子過得清閒,1997 年,大學學長找他一起投資,成立做社區寬頻服務的今網網路公司,林啟聖一口答應。只是今網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高,經濟規模又尚未成熟,創業的前 8 年都在賠錢。
「我一直在找其他出路,想賣產品,因為周轉率比較快。」林啟聖找到一家數位監控系統的公司,「以前監控系統都是放錄影帶,它做數位監控我覺得很有前途就投資,把它的國內總代理拿來今網銷售。」他看好的公司叫奇偶科技,5 年後成功掛牌上市。
「我那時是奇偶第三大股東,上市前一年很多創投來找我。」接觸創投業者,他發現一張 45 元賣出的股票,轉賣給創投,到掛牌上市前,股價已翻漲到百元,「我就覺得創投這個產業蠻好玩的。」
組織改造 一對一心戰
林啟聖跟著創投跑,一年績效曾破 5 千萬元。問他有什麼祕訣?林啟聖謙稱是「天時地利人和」。事實上,如同早年做土地開發般地毯式搜索,他下足功夫,一年跑遍 200 多家公司做財務風險評估,「我投資的是自己的錢,所以會更謹慎一點。」2012 年底,在日系創投 Jafco 邀約下,林啟聖首度接觸艾姆勒。
艾姆勒的前身旭揚熱導,於 1998 年創立,以 MIM 製程做電腦、伺服器晶片散熱。2007 年,因特斯拉等電動車廠問世,在客戶的邀請下,旭揚改做電動車晶片散熱模組,期間經歷 4 度創投易主,2011 年改名為艾姆勒車電。「這家公司說來蠻慘的,前前後後燒了 20 億元。」
起初,林啟聖投資 1 千萬元,後來又與 Jafco 各出資 4 千萬元辦理增資,他並以董事長身分入主。「大家都會想,我是不是吃到好膽藥?但我沒有搞過工廠,人家都說工廠很硬,我想試試看。我進去跟裡面的人紮紮實實談了一圈,問題當然非常多,但問題多是好事,反正可以就可以,最差就是 4 千萬元沒有。」
他打心戰策略,一對一與總經理、各部門主管和工程師對談,「之前這家公司的執行長在美國,沒怎麼在管。聊天可以幫助你了解真正的原因,我發現,這些人基本都可以不要。」
節源改革 主管紛求去
他上任前第一件事,就是資遣總經理,「他告訴我,客戶就是要靠我們,如果我們不行,客戶會很難過。怎麼會有這種觀念?」林啟聖認為,早期電動車數量少,艾姆勒當時是全球獨家,但未來電動車產業愈成熟,這種態度遲早會被其他供應商取代。
「大家都鬆散慣了,上班就是交朋友,你幹嘛為難我呢?客戶又跑不掉,交代的東西 1、2 個月都沒處理好。」林啟聖幾乎以廠為家推動組織改造,縮減如 1 個月 20 萬元的交通車等不必要開銷,3 個月內一線主管受不了紛紛求去,不怕軍心大亂,「我差點拿野戰背包睡工廠跟它拚。」
但他過去工作也很清閒啊?「我本來就是認真工作,用力玩。」林啟聖說:「以前我過得很爽,但要工作就認真工作,職缺都遇缺不補。做多少錢的生意而已,編制那麼大、人那麼齊,是要笑死人喔?」
「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先活下來,把那 3 個國際大客戶做好,沒有那麼多資源開發新客戶。」他上任的前一年,艾姆勒虧損 9 千多萬元,隔年虧損降至 3 千萬元。2013 年,艾姆勒毛利率由負轉正,2 年後獲利出現正成長。
親獵人才 5 年後賺錢
公司賺錢,他也著手建構團隊,「我去台大念 EMBA,目標是去挖各大廠的高階經理人。」他在開學前仔細看通訊錄,找尋學經歷合適的同學。「我不需要工作狂,我看中的是系統思考的能力,我需要聰明的人。」老闆親自出馬獵人頭,目前艾姆勒高階團隊有近十人,都來自台大 EMBA,「找對人上車,現在的團隊比我剛來時強大太多。」
我們稱讚他口才便給,從早年的土地開發到挖掘人才,說服力極強,若產品是 B2C 的銷售,連記者都想跟他買一套散熱模組。員工在一旁補充:「他很有個人魅力。」
但光有領袖魅力不夠,林啟聖的投資也很大膽,艾姆勒一年研發金額高達 6 千多萬元。「我們營業額才多少?」2013 年,林口廠產能還沒滿,他又花 7 億元在苗栗銅鑼另建新廠,執行鍛造和其他工法應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要敢投資。」
努力跑在市場前面,林啟聖分析,未來中國將占據全球電動車五成以上的市場,因此,前年艾姆勒和應華精密宣布合資 500 萬美元,準備在應華東莞廠生產散熱模組,「等我的客戶都過去了,我也會去中國就近供應。」
接手一家慘賠 20 多億元的公司,林啟聖的目標是今年上市,3 年內達到市值 200 億元,股價上漲 5 倍達 200 元。「最近這 20 年,我最大的進步是知道不能急、要等待。」如同等待電動車市場崛起,林啟聖笑說:「這個時間點遲早會到。」
後記:最羨慕的事
林啟聖的個性是一旦想做,便專注投入,就連打高爾夫球也不例外。「我最瘋的時候 1 年打 2 百多場球,待練習場的時間 3 百天;最好的紀錄是 71 桿,待的 5 個球隊都是單差點。」
把打球當事業,而拚事業則靠隨身的筆記本掌控大局。他說,這幾年至少寫掉 20 幾本,因為靈感不寫下來,晚上會失眠睡不著。「我睡眠品質很不好,本人這輩子最羨慕的,就是可以倒頭秒睡的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鏡週刊,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