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開放不良債務市場 外資面臨的風險在哪?
鉅亨網編譯張詩苡 2020-01-18 15:30
根據中美雙方於週三 (15 日) 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中國將允許美國金融機構申請資產管理公司的牌照,並可直接從中資銀行收購不良貸款,目前先行開放省轄範圍的牌照申請,而透過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外資將可參與中國逐漸成長的不良債務市場。
中資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目前已累計超過 2.2 兆人民幣 (3190 億美元),而中國國內的不良資產管理機構,目前所處理不良債務的胃納量,亦達到飽和狀態。
為了處理中國龐大的不良債務,在過去三年間,中國有超過 50 間的省級不良資產管理機構設立,而由於就技術上而言,這些機構並非屬於金融機構,因此不受到最低資本適足率的規範,使這些機構有空間能吸收更多的不良貸款。另外,這些機構亦透過發行債券或票據,向市場融資以獲得所需資金。
可想而知的,隨著不良債務規模擴大,這些省級的不良資產管理機構,亦面臨流動性問題、以及再融資風險。去年位於中國內蒙自治區的包商銀行,便因信用風險而陷入困境,因此遭到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接管。
由於這些不良資產機構面臨著融資不易的困境,因此,北京政府已開放外資機構加入不良債務市場,將有望疏緩國內金融機構的壓力。
目前外國投資人僅能夠透過次級市場,向中國資產管理機構購買不良貸款,而在開放牌照申請之後,外資機構將可向中資銀行直接購買不良貸款,並從事不良貸款的管理和交易業務。
由於中國於近期經濟成長放緩,使得不良貸款規模持續增加,小型的市級商業銀行,於去年第三季的不良貸款年增率,高達 78%,這些小型金融機構所管理的不良貸款,佔了整體規模的 3 分之 1,且仍持續上升,代表了不良貸款的品質,是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Adamas Asset Management 董事 Brock Silvers 表示,中國持續增長的不良貸款規模,對於有相關業務經驗的外資機構而言,將會是相當有潛力的市場。
但儘管如此,中國的不良貸款市場,仍未有健全的法規規範,而省級的不良資產管理機構,亦有資訊揭露不足、以及營運不透明等問題。
而究竟美國的金融機構,是否能從中國的不良債務市場中獲利,亦有待觀察。目前中資機構由管理不良貸款中所獲得的獲利,佔了整體獲利的 30% 至 50%,其他部分的獲利,則是來自於交易不良貸款所獲得的手續費。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