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北京試點 6大應用上路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20-01-15 10:30
週二 (14 日) 中國人行 (PBoC) 公布金融科技「監管沙盒」6 大應用試點,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AI、區塊鏈、API 等前緣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涵蓋數位金融等多個應用場景。同時以北京地區先行試辦。
試點項目分別為「基於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微捷貸產品」、「中信銀行智令產品」、「AI Bank Inside 產品」、「快審快貸產品」、「手機 POS 創新應用」等六個應用。
試點的銀行或科技公司包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等 11 家機構,這些機構性質涵蓋層面廣,有國營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等。
至於為何首選北京試點,中國人行指出,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北京率先實施,將對北京建設成國際一流的金融科技生態,形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監管沙盒」就是透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政府會放鬆管制,鼓勵金融科技相關企業對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交付機制進行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公布的「監管沙盒」相比英國等國家提出的有兩大不同點,即「消保前置」、「不設置測試期限」。
「消保前置」,指的是消費者保護前置。上述 6 大應用放進「監管沙盒」後,主管機關將徵求市場意見,傾聽專家、消費者等多方聲音。如果專案爭議大,申報企業則要解釋說明;如果存在重大風險,該專案就立即取消。
另一方面,相比國際相關「監管沙盒」均設定期限,北京「監管沙盒」則不設置測試期限。主要考量在於設定測試期限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專案或產品都有相應的發展週期,有的專案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爆發風險,因此需要拉長測試期限去觀察、調整。
而且金融科技屬創新科技,因此還沒有一套完善的監管細則,所以當專案或產品進入「沙盒」內,是需要所有市場參與者反饋意見,共同「磨合」出一套適當的管理細則。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