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台灣資本市場為何養不起獨角獸?三大病灶仍待改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9-12-11 17:45

美中貿易戰引發供應鏈與全球資金重新布局,台灣資本市場期盼 20 年的法規鬆綁、創新驅動、資金活水,終於到位了,然而,產業準備好了嗎?《財訊》年度盤點台灣資本市場,發現台股仍有籌資能力弱、參與動能差、國際化不足等三大病灶需改善。

根據《財訊》報導,為因應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境外資金回流專法上路後,台商與高資產客戶的資金管理需求,金管會盤點出 15 項金融商品與業務陸續開放,包括放寬銀行及信託業外幣業務、券商與投信業者可擔任 REITs 管理機構、開放券商得直接從事私募基金業務與創投管理業務、得辦理國際證券業務帳戶(OSU)不限用途款項借貸等,讓商機不再拱手讓人。

此外,新創界也有重大進展,11 月底,AI 新創公司 Appier(沛星互動科技)宣布獲得 D 輪 8000 萬美元(約為新台幣 24 億元)的募資,累計已獲超過 1.62 億美元(約新台幣 50 億元)國際資金投入,成為台灣最接近獨角獸規格的新創公司。

闊別台灣多年的私募基金更正式回到台灣市場,去年起多家台灣未上市櫃隱形冠軍獲得國際資金青睞,例如璞米資本(Permira)收購亞洲最大水產飼料生產商全興國際水產、日本 Advantage Partners 私募基金收購石安牧場,今年底美國 Cornell Capital 宣布亞洲首樁投資案,收購零組件大廠樂榮工業,準備以資金力量協助企業策略性擴張,推動未來上市掛牌。

東風來了,業者盼了 20 年的法規鬆綁、創新驅動、資金活水到位了!然而,根據《財訊》去年底遍訪金融產業大老,檢討台股關鍵字為何淪為減資、拆分、海外上市,最後歸納出籌資能力弱、參與動能差、國際化不足等三大病灶,結果過了一年,狀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更形拮据。

根據《財訊》報導,今年新上市櫃(IPO)家數僅 33 家,倒退回 22 年前的水準,顯示籌資力道不足,更難以吸引明星企業掛牌。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難得醞釀出 Gogoro 和 Appier 兩家準獨角獸公司,理應要爭取他們留在台股掛牌,但這兩家公司目前都沒有在台上市的規畫。

該上市的不上去,下市家數卻高居不下!去年有 19 家公司下市,今年再增加 12 家公司,除了產業整併、被大股東私有化者,虧損下市的計有商店街、華美、華映、長天、綠能、尚志等 6 家。此外,今年總日均成交量 1553.5 億元,略低於去年 1660 億元,日成交量低於百張的公司卻再創新高,占比達 29.1%,顯示台股動能愈來愈低落。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