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北京治堵 明年研徵塞車費 推21項措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4 15:30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北京將在明(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並通過「停車綜合治理」等措施,緩解首都擁堵之苦。北京還將出台新政策應對「錯峰上下班」,正在研究地鐵試點錯峰票價,同時實施21項治堵的具體措施,把治理擁堵、緩解「大城市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要工作。

香港《文匯報》報導,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未來北京將實施更加嚴格的需求管理,調節機動車保有和使用。小客車、機動車將實行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在錯峰上下班等方面將有新的政策出台,目前地鐵八通線、昌平線部分站點正在研究試點錯峰票價。他指出,這些限制措施都將通過立法,並分階段、分年度實施。

據他介紹,北京近期將推出《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總體方案(2016-2020年)》,治理「道路堵、停車亂、地鐵擠、公交慢、換乘不便」等交通病。在完善城市規劃、加快城市中心區疏堵工程建設、提高交通綜合管理水平、加強機動車總量調控並引導合理使用等4個方面實施21項治堵的具體措施。

除了利用經濟手段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北京還將綜合運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綜合管理水平。今後,緩解交通擁堵將納入各區縣政府績效考核,進一步形成治理交通擁堵的合力。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汽車保有量達537.1萬輛,名列全國第一。周正宇指出,未來北京將嚴格控制機動車保有量,並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2017年底將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2020年控制在630萬輛以內」,「提高出行成本,推動個體機動交通方式向綠色出行方式轉移。到2020年中心城小客車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內。」

對於試點徵收擁堵費,北京民眾說法不一。「北漂」陳小姐告訴記者,她覺得徵收擁堵費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徵收擁堵費可以讓大家選擇綠色出行。這樣既可以解決擁堵問題,還能緩解霧霾問題。」

但「本地人」黃先生卻認為,徵收擁堵費非常不合理,「北京人口多,車自然就多。擁堵不是民眾造成的,憑什麼要民眾埋單。」

而據周正宇透露,北京連續12年實施疏堵工程,2011年以來累計投資4.7億元人民幣,實施了377項投資小、見效快的疏堵工程項目。  (接下頁)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周正宇表示,2013年、2014年,北京市全路網工作日交通指數穩定在5.5,比2010年明顯降低(6.14),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擁堵指數7以下的目標。路網狀態由中度擁堵轉為輕度擁堵;路網暢通時間比2010年增加85分鐘,嚴重擁堵時間減少20分鐘。

據他介紹,北京將構建一刻鐘生活圈:1公里半徑範圍主要採用步行;3公里半徑範圍主要採用自行車;5公里半徑範圍主要採用公共交通。「2020年中心城綠色出行方式(軌道交通、地面巴士、單車、步行)比例達到75%。」

周正宇透露,「十三五」期間,力爭每年完成市級常規疏堵工程30項以上,維持年度使用疏堵工程專項資金約1億元的水平。

世界上收取「擁堵費」的主要有倫敦、新加坡、斯德哥爾摩等城市。

倫敦:行政費高企

根據倫敦市交通局的報告,徵收擁堵費政策實施以來,每年的運營費用所佔收入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花去總收入的一半。而近年來,公共交通設施卻沒有明顯改善,擁堵狀況似乎不再出現顯著好轉。

新加坡:車速快2成

早在1975年,新加坡就採用人工方法開徵擁堵費,並從1998年9月開始實行公路電子收費系統,高峰路段車輛減少了25000輛,平均車速提升近20%。

斯德哥爾摩:效果最好

瑞典斯德哥爾摩從2007年8月起實行擁堵費政策,城區內行駛的機動車數量減少了22%,碳排放量也相應減少。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