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冷卻企業IPO意願 今年來新掛牌家數縮水至18家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9-06-11 19:25
美中貿易戰影響企業 IPO(首次公開募集) 意願,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會計師林一帆表示,截至今年 5 月底,台灣新上市上櫃掛牌家數僅 18 家,低於去年同期 25 家,反映企業受總經大環境影響,態度轉向觀望。
林一帆認為,雖然全球景氣及中美貿易戰確實對企業 IPO 的規劃造成影響,導致台灣新上市上櫃掛牌家數低於去年同期的 25 家,但其實多數企業仍在評估觀望 IPO 的可能性,事實上企業對於 IPO 仍有意願,只是暫時轉為觀望。
資誠表示,IPO 對企業的效益包括強化企業籌資能力、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吸引優秀人才、獎勵員工,並且有助於企業進行併購活動,在全球經濟走緩及中美貿易戰持續的影響下,企業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提升競爭力,且 IPO 可以為企業提供有形及無形的火力支援。
此外,近年來不少企業正面臨傳承接班關卡, IPO 不失為解決傳承困境的可行方案之一。
根據資誠《全球資本市場 2030 趨勢報告》,受訪企業認為,在選擇上市地點時,最重要的三個關鍵因素分別是,流動性 (49%)、估值 (32%) 及上市成本 (29%)。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說,上述這三項正是台灣資本市場較鄰近市場更為有利的優勢,截至 2019 年第 1 季,台股成交值週轉率為 17%,明顯優於香港的 11% 及新加坡的 6%;本益比為 15 倍,明顯高於香港及新加坡的 12 倍。
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盧志浩分析,從企業成長角度來看,上市將面臨投資市場不同的期望,必須兼顧成長與獲利。他以實際案例分享企業如何訂定好的策略,並透過清晰的溝通落實到執行過程。
盧志浩建議,企業可善用資訊系統輔助制度與流程的落實,並且注意數位科技對於顛覆產業運作模式的可能性。除了企業自己的內部資源,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也能為企業帶來更多資源與選項,可借助外部專家的力量,來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