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李森斌推「獅王創業2.0」,揪員工開新品牌 員編003號執行長 走回老路救得了王品?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5-18 18:00


文●李雅筑

2018 年王品稅後淨利年減 25%


一招走回頭路的策略,真能救得了王品集團?

5 月 9 日,王品新上任執行長李森斌宣布將啟動「群將計畫」,鼓勵員工提案,未來員工和公司將能合資,共同創業。

「這是為了找回早期創業精神!」李森斌的員工編號是 003,僅排在創辦人戴勝益、董事長陳正輝之後,是創業元老。過去 10 多年,他與陳正輝在中國打天下,也曾帶領旗下中餐品牌「鵝夫人」取得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廳。

停止集權,讓地方有決策力

去年王品爆內訌,他留職停薪 10 個月,當時內部人解讀,他不會復職,隨著王品的經營權之爭,戴勝益等人離開,執行長楊秀慧也將退休,過去王品決策高層「6 人會」,恐剩陳正輝 1 人。

沒想到今年 4 月,李森斌卻接任執行長。他的出現,被視為王品轉型契機。

王品去年營收達 162 億元,是 3 年來首度重回正成長,然而獲利仍未起,去年稅後淨利年減 25.43%。

李森斌的第一步,卻是大談創業家精神,為什麼?

「有些品牌走偏了,自己偏了都不知道……。」李森斌說,比如西堤以套餐為主,不符合年輕人現在喜歡單點、搭配組合的差異化趨勢。為何會走偏?他說:「因為這不是當時創業者出來開的,感覺會不一樣。」

他希望能重回當年,員工能積極依照客戶需求變化調整的時代。王品初期,快速崛起的關鍵是採「獅王創業」,由主管負責品牌營運規畫,搭配入股分紅,激勵主管將工作當成自己事業,西堤、陶板屋、聚等逾 10 個品牌,都是此模式誕生。

王品股票上市後,立即的獎勵機制被破壞,陳正輝上任,更信奉「組織創業」,改由總部來管理品牌,捨棄獅王制。

「王品現在過度中央集權,這讓它的反應速度變慢,品類力(定位產品的能力)大不如從前。」中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榮譽特聘教授楊聲勇說。

過去幾年,王品的收權,追求綜效的做法,衝擊的是第一線消費者。

王品以寵客起家,面對客訴,門市主管會追人追到店外,或爭取到客人家中,送小禮物。這幾年,取消紙本顧客意見卡,改成線上填答,讓填答率從 7 成掉了一半以上;遇到客訴,由總部客服致電給消費者,而非門市。客服人員也從全盛時期的數十名,至今隨著事業體增長,反縮減人力至 10 名。

李森斌認為,要改變,就得下放權力,「組織能靈活,人才出得來,激發創新力。」於是,王品將走向組織平台化,類似中國家電廠海爾的轉型模式。

第一,王品轉為控股公司,旗下事業群改為利潤中心制,自負盈虧;第二,鼓勵員工與公司合資創業,雙方依比率分紅,這比過去由公司指派主管的「獅王創業」,更進一步授權。施行細節下半年就會出爐。

海爾就是眼看創新力不足,7 年前以員工組成的「小微組織」(編按:如同獨立公司,自負盈虧)取代部門,讓 7 萬名員工成創業家,這讓它的營收每年成長 18%。

然而,釋放權力,贏者多拿,適者生存,是小微組織背後的現實面。比如海爾就砍掉管理層,員工得選擇創業或離開。

依獲利分級,表現差就淘汰

李森斌說,現階段針對事業群依獲利分 4 級。A 級是獲利率 10%,業績達成率 100%以上;B 級是獲利率 4%到 9%,業績達成率 90%;C 級是獲利率 4%以下,業績達成率 80%;其他是 D 級。

其中,D 級事業部主管得提出具體行動方案,由董事會決定是否繼續投資事業群,否則就淘汰。「採球團化管理,表現不好就坐冷板凳。」李森斌說。

這是險棋,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朱文儀認為,「這會鼓勵內部競爭文化,影響到組織間資源共享的綜效。」楊聲勇則提醒,得留意執行難度,「若淘汰事業群,要有配套,否則會有人才流失風險。」

回歸現實,王品走回頭路的決策,真能自救?

李森斌提出的做法夠犀利,但很難一下見效,因為要重拾創業精神,關鍵是文化。

「創業精神是要經過內部的長期醞釀,」一名王品前高層認為,過去 4 年,這種精神已逐漸消失。此外,員工創業背後要追求的願景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再被定義,否則當新制度落實下去,又會形成另一個難以收拾的混亂局面。

一名餐飲同業提醒,除了文化,王品過去沒有購併等投資經驗,如今要從經營思維轉為投資型思維,得兼顧整體策略和管理難題,也是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王品內部就曾討論要重返獅王創業,花了半年做財務試算,最終被陳正輝否決。陳正輝夫婦是王品第二大股東,能否全心支持變革,也是成敗的關鍵。

現今王品本益比 17 倍,相比過去股價 500 元、有近 32 倍的高峰,這對整體餐飲業的股價會帶來比價效應。王品這步,不只攸關自家命運,也牽動台灣餐飲業的未來。

本文刊登於《商業周刊》1644 期,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商業周刊》 164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