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金鐘允:股票市場估值提高 推動并購量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3月24日,“2015年中國並購合作聯盟並購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來自學術界、並購服務機構、企業界的500多名人士齊集一堂,共同探討並購行業發展與合作,交流並購重組經驗。高盛亞洲並購董事總經理金鐘允先生表示:在三個環境下能推動並購量:首先股票市場的估值是有所提高,標地五百只是從2014年1月1號到現在有11%的增長。第二我們用了衡量環境的指標之一,我們在2014年以來是比較高的水平。最後就是我們想用於尋找並購機會的資金量方面,雖然政府的消費者現在仍有杠桿,但是企業已經積累了不少資金,現在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私募基金總共合伙的錢也是有所增加,並且達到四千五百億美元。

1


高盛亞洲並購董事總經理金鐘允先生

以下為文字實錄:

金鐘允:上午好,我叫金鐘允,我是負責高盛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的總經理,非常高興能夠今天來到北京和最重要的朋友會面,中國是我們全球業務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驅動並購重組最重要的區域,也非常感謝中國並購合作聯盟中國民生銀行(行情600016,問診)和中國證券報舉辦的這次會議。

今天我將概括了全球和中國並購的交易量流向和驅動因素,在我演講的最後一部分我會將歷史的並購市場和目前的中國並購市場進行一個比較,看看有沒有一些類似的地方,從全球並購開始。這張圖是過去30年中全球並購的規模,也顯示並購量占市值的比重,我先從這張圖下面的顯示全球並購量開始講,我要說明幾點。我在這圖下面說明兩個高點,第一個是2006年2000年科技並購潮,這個應該是用技術來驅動的,第二個是在以融資為驅動的達到了4.1萬億美元,在金融危機之后在2010年和2013年這四年間,並購增長了2.6萬億元。大家也知道在2014年的時候並購有一個同比47%的比較高的增長,達到3.5萬億美元,在2015年截至3月15日相對2014年同期已經增長17%,所以我們預期2015年也會有一個強勁的並購量。現在看這個圖的上半部分是顯示並購兩占全球的數據,我們把同行並購量規模的一個指標就是看這個圖,雖然2014年有一個高幅的同比增長,但是從並購量占市值的角度來看,2014年達到了5.7%,仍然低於6.3%。在中國並購量占市值比重更低,大概4.7%,所以顯示中國未來並購增長的巨大潛力,我們先看全球跨界並購的活動,這個領域高盛是非常活躍。從左邊的圖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去年跨界並購在所有並購中占33%,規模超過了一萬億美元,在2015年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趨勢和類似的規模,從右邊的圖可以看到亞洲在流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2014年亞洲和歐洲美國競爭之間有總共2320億美元的並購,在這個圖下面也可以看到出境交易並購海外交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對亞洲和中國的企業來看,我們了解過討論過全球跨界並購的規模。

現在深入討論2014年同比增長的趨勢,第一個趨勢是大規模交易和單筆交易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相對2011年2014年有增長87%的交易規模在這些大型交易上面,所以在這些大型交易中也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是美國利益公司和克會醫療是480億美元的交易,第二個是(英文公司)四萬億美元的交易。第二個大趨勢是我們看到了企業作為收購人是有大幅度的增加,2011年相對2014年企業作為收購人的比重從2011年的70%已經提高到2014年的86%。第三個是買方主動接觸的並購,有更多的資本雄厚的買家使得這類交易提高,從交易規模來看這類交易從2011年的兩億四以三倍的增長,其中比較大的交易是時代華納,最後是康馬斯特(音)630億的交易。第四個提到的是以美洲地區包括美國為出賣標地也有大幅度的增長,2014年同比增長66%,占到2014年重組並購量的一半。

在這個趨勢下提兩點,第一點是有關支付方式,有很多是用投票法來實施交易,有40%的交易相對十年前增長了30%。第二個提到的是基金投資者,基金投資者已經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也在驅動一些企業出售資產或者分拆資產。

現在我想花幾分鐘來講講這些在什么環境下能推動我們剛才講過的並購量,首先股票市場的估值是有所提高,標地五百只是從2014年1月1號到現在有11%的增長,第二個圖是講估值的水平不斷的提高,現在標地五百是高於歷史平均值。從市場波浪角度來看,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雖然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去年下半年有一些波動,但是總體來講還是比較穩定。第二我們用了衡量環境的指標之一,可以看到這一頁的右上角,我們在2014年以來是比較高的水平。最後就是我們想用於尋找並購機會的資金量方面,雖然政府的消費者現在仍有杠桿,但是企業已經積累了不少資金,現在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最後這頁右下角可以看到私募基金總共合伙的錢也是有所增加,並且達到四千五百億美元。

我們剛剛解釋的和演講的是全球並購的格局,我現在要就中國市場做一些分析,這個圖上我們在以類似的方式來現時美國、英國、日本和中國的最近20年的並購量,中國是橙色的線,深藍是美國,淺藍是英國,紅色是日本,橙色是中國。如這個圖顯示可以看到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並購市場,2014年的交易金額接近4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第二中國並購活動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在2014年中國並購量占GDP的比重僅為4%,而且在美國和英國這個比重是更高將近三倍,這頁顯示可以看到中國並購已經成為全球並購市場的重要部分,2014年的中國並購已經從2004年翻了十倍,從比重的角度來看,2014年已經占了全球的12.8%,在2015年雖然我們剛剛開始,但是可以看到我們也有可能會再創新的記錄。截至今年3月15號中國交易量已經達到770億美元,已經超過2014年一季度660億美元的水平,可以看到中國國內交易比重不斷增加,從國內並購戰略角度來判斷,2009年之前國內並購占不到中國並購量的一半,最近由於中國政府鼓勵產業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支援,國內並購量占比不斷提高,所以中國並購現在75%左右有國內並購,大家也知道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很多海外並購的機會,但是由於國內並購量也是同樣在更快速的提高,出境並購的比重不如國內提高的快。這頁顯示從十幾年前中國提出並購政策開始,尤其是過去幾年中國國內外的並購交易,不時出現各種頭條的交易,這些頭條新聞反應了各種觀點對中國企業出現在世界舞臺上,以及成功實現一些目標的興奮,如獲取海外資本以及獲取海外的科技類資產,但是也有中國政府介入一些交易,大家知道政府審批和報備流程導致了一些交易推遲,也導致海外擔憂一些交易,最近我們看到發改委和商務部對海外收購的改革在進行中,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對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新聞。我們認為這些改革會繼續激發中國並購市場的活躍。

那么中國未來方向會怎么樣,我們研究后認為中國2014年的並購市場與1996年的歐洲並購市場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首先交易量相近,2014年中國和1996年的歐洲在前面都有大概三年的兩千億美元左右的平穩水平之后,有兩年上升導致歐洲1996年和中國2014年都超過了四千億美元的水平。第二行業分布類似,2014年的中國和1996年的歐洲,金融服務和工業行業交易均占交易量的一半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顯示出當時的市場和經濟成熟。第三從交易規模的結構角度來看也比較類似,最大的區別是在中國2014年和歐洲1996年相比,超過50億美元的交易多一些,這可能反映了與歐洲相比,現在中國政府的參與經濟程度有了更積極的角色。所以如果歐洲往前看一看,我們說了1996年,我們現在看2014年,2014年的交易量已經超過1.2萬億,各個行業的分布均勻,占到5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有30%以上,所以咱們不介意,那么就可以展示我們的觀點,我們可以去對未來做一個設想。如果我們看歐洲1996年到接下來的五年,就是2007年到2001年我們看到增長開始加速,歐洲1999年開始超過了一萬億美元,中國方面我們作為一個可能的預判,我們認為中國參與推動中國的並購量這20年可能將漲到一萬億美元。剛才說這個,我們認為有可能在20年前會達到一萬億美元,如果我們把2018年作為一個理論上的可能達到一萬億美元的話,就意味這在2014年和2018年有一個負增長,這個相對歐洲1996年之后增長56%其是低一些。更重要的如果我們看2018年中國GDP的規模做一個占比,那樣的話在2018年會占到中國GDP並購量的7%,就是相對現在的,雖然7%還是仍然低於美國和英國現在的11%和13%的水平,所以就在這里我要結束,在2014年高盛為超過一萬億美元全球並購交易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亞洲特別是中國是我們全球業務極為重要的地區或者業務部分,也是驅動全球並購量日益重要的驅動,我們也希望未來能與各位有各種合作機會,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