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德國為何陷入技術性經濟衰退?美銀美林:中國害的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19-01-15 07:12


投資者還在擔心中國可能引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牽累美國經濟成長,但現在看來歐洲狀況更糟糕一些。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預計將出現 GDP 連續第二季下降,係因上週公布 11 月工業生產下降 1.9%,遠不及原本上升 0.3% 的預期。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 Evelyn Herrmann 和 Gilles Moec 週一報告指出,「本月的工業生產數據相當令人失望,我們的德國 GDP 追蹤器已經惡化至 -0.1% (季度環比)。這是連續第二次 GDP 季度萎縮,意味德國現在可能陷入技術性的經濟衰退。」

 這股疲軟是否會轉為全面性的下滑,雖然 Herrmann 和 Moec are 均有所遲疑,但也有其他分析師在看到 11 月數據 (即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和製造業訂單持續減少) 後敲響警鐘。

經濟學家認為,德國經濟放緩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國經濟活動減緩的拖累。

週一,數據顯示,泛歐元區 11 月工廠產出觸及 6 年來年度降幅最大,更令人擔心歐元區的經濟尚未從疲弱的第三季反彈回來。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 首席經濟學家 Carl Weinberg 表示,「問題在,情況有多糟糕?工業生產是實現 GDP 的最棒先行指標之一,根據過往經驗,任何一季工業生產下降,就意味著 GDP 有 80% 可能下降。」由於德國 11 月工業生產大幅下滑,這讓該季工業生產確定下滑。

然而,Herrmann 和 Moec 認為,德國 11 月工業生產下滑,半數是因為一些一次性因素,包括第三季汽車生產劇烈下降,似乎讓第四季供應鏈產生迴響。還有其他包括,化學產業放緩,係因萊茵河水位下降導致全球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 (BASF SE) 減產;2017 年晚期至 2018 年 10 月間,對愛爾蘭的藥品出口下降等,這些一次性因素導致了這次的放緩。

但經濟學家認為,「不是德國,而是全球成長動能仍恐會大幅惡化。」在扣除一次性因素後,經濟學家發現德國產出的放緩已略低,但在通常範圍中,全球成長動能的訊號已經弱化且推測成長非常貼近 0。

經濟學家主張,勞動力市場緊張、德國政府略寬鬆的財政立場、名義工資增加,這可以確保「技術性衰退」不會轉變成「適度低迷」。

「勞動市場的反應是關鍵,邁入 2019 年,財政政策驅動的國內需求應會持續走強,這應該會維持勞動市場壓力,不讓適度經濟衰退發生,即使企業或利率可能下降。」

Herrmann 和 Moec 認為,還要出現額外的意外,才會轉化成全面性下降,例如脫歐、汽車、中美貿易戰等出現意外,但他們基本上不預料這樣的發展,

提到中國,全球成長前景的隱憂來源,他們警告「數據必須穩定下來,他們指出,美銀美林預期,今年上半年隨著刺激措施啟動,中國的數據會好轉,而這對德國來說很重要。

他們估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所得的 GDP,從 2015 年中的負 30 個基點,到 2017 年初的正 60 個基點,之後到 2018 年又下降至 0,這就是經濟成長大部分減速的因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