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朝兵:奧巴馬政府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共外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2 08:24
作者:仇朝兵(中國社會科學院)
摘要:奧巴馬政府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共外交是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構建美國—印尼“全面伙伴關係”的背景下展開的。與之前歷屆美國政府相比,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雖有一些新內容和新舉措,但其基本形式和本質是相同的。資訊傳播手段與互動方式、公共外交活動的具體內容、印尼的政治與社會環境、美國—印尼國家間關係,以及地區安全形勢等都會影響奧巴馬政府對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通過探討奧巴馬政府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共外交活動,有助於深化對美國—印尼雙邊關係及當前美國對東南亞乃至亞太戰略的認識。
關鍵詞:美國;印度尼西亞;公共外交;“全面伙伴關係”;“再平衡”戰略
美國的公共外交,指美國政府通過教育與人員交流、圖書與雜志出版、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媒介,向其他國家民眾傳播關於美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歷史、人民、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資訊,影響並促進他國人民與美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特別是對美國社會與文化、外交政策等各方面的理解甚至認同,從而影響其世界觀和思維方式,進而通過他們影響各自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對美政策,支援實現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促進和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美國的公共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務於其傳統外交之目標的。通過考察美國具體的公共外交活動,能夠從一個側面深化對其外交政策及性質的認識。本文意在通過探討奧巴馬政府對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的公共外交活動,深化對美國公共外交、美國—印尼雙邊關係及當前美國對東南亞乃至亞太戰略的認識。
一、美國對印尼開展公共外交的目標與背景
小布什時期負責公共外交與公共事務的副國務卿詹姆斯·k.格拉斯曼(jamesk.glassman)曾把美國公共外交活動分為三類:第一,向世界講述美國的故事,解釋其政策和原則;第二,開展諸如富布賴特項目等文化和教育交流項目;第三,進行觀念之戰。第一類和第二類活動,針對其他國家所有的民眾,主要是從正面傳播關於美國社會、文化、歷史、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資訊,促進其對美國及美國人民的理解。對於第三類活動,在特定歷史時期、針對不同國家,內容會有所不同,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化解特定國家民眾對美國的負面或敵對看法,改善美國在其心目中的形象。當然,這三類活動經常相互影響,無法截然分開。
從其外交政策本質來看,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目標是一貫的。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應對不同問題,美國也在不斷調整其外交政策,其公共外交活動的具體目標和內容也會有所差異。美國—印尼雙邊關係的變化及地區政治與安全形勢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美國公共外交活動的內容,使之具有特定的時代特點。
在小布什時期,國際反恐被置於美國外交政策議程最突出的地位,其公共外交也非常鮮明地體現出服務於“國際反恐”的特點,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創造一種敵視暴力極端主義的氛圍”。能否贏得穆斯林民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美國反恐戰爭的結果。印尼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宗教和文化寬容精神已融入其社會政治生活之中。經過十多年的民主化進程,印尼在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方面與美國的共通之處也逐步增加。小布什政府把印尼作為美國對穆斯林世界開展公共外交的一個關注重點。美國期望通過對印尼的公共外交,改善自己在穆斯林世界的形象;借此表明它領導的國際反恐斗爭針對的是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而非穆斯林,淡化“文明衝突”;通過樹立印尼作為溫和穆斯林國家的形象,擴大它在其他穆斯林國家民眾中的影響,傳播和擴展符合美國利益的價值觀。
2008年美國大選之后,奧巴馬入主白宮。奧巴馬政府重新評估了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戰略環境,改變了對恐怖勢力威脅的判斷,調整了反恐戰略;在全球層面上進行戰略東移,啟動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再平衡”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是奧巴馬政府重新塑造全球安全環境最突出的舉措。這一戰略包含兩個層次:在全球層次上,改變把力量過度投送或部署在其他地區,特別是中東和中亞的狀態,把戰略重點轉向亞太地區;在地區層次上,改變過去過於重視其亞太地區傳統盟國的狀態,更加重視東南亞的重要地位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作為東南亞最大且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印尼成為奧巴馬政府實施其“再平衡”戰略的一個關鍵國家。2010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印尼———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二十國集團成員和一個民主國家———將會在諸如氣候變化、反恐、海上安全、維和以及災難救援等地區和跨國問題上成為日益重要的伙伴。由於具有寬容、堅韌和多元文化等核心價值和一個欣欣向榮的公民社會,印尼在幫助解決發展中世界面臨的挑戰方面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帕內塔(leonpanetta)在2012年6月2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的演講中,也把印尼視為美國實現其在亞太地區長期目標的重要伙伴之一。
目前,美國與印尼正致力於構建“全面伙伴關係”。這一倡議最初由印尼總統蘇西洛在2008年11月提出。2010年11月9日,奧巴馬總統訪問印尼期間,與蘇西洛總統正式宣布致力於構建美國—印尼“全面伙伴關係”。美國—印尼關於全面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宣稱:“這種伙伴關係是以自由、多元主義、寬容、民主和對人權的尊重等共同價值為基礎的。”在這一框架下,兩國在教育、環境、安全、科學與技術、貿易與投資、民主、人權、健康、能源、糧食、企業家精神等廣泛議題上進行了合作。這種全面伙伴關係超越官方交流,兩國人民之間強有力的關係以及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是其核心內容。教育交流與合作、公民社會伙伴關係、跨信仰對話等都是美國—印尼“全面伙伴關係”的重要內容,也是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
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構建美國—印尼“全面伙伴關係”既是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公共外交的宏觀背景,也是其重要目標。但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並不局限於這些短期政策目標,還有更長遠的目標和更廣泛的內容。
二、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
與之前歷屆美國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相比,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雖然也有一些新內容和新舉措,但就基本形式和思路而言,更多是相同或相似的。以下僅列舉一些較突出的方面。
2.1 領導人及政府官員直接參與公共外交
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高級官員不僅從政治和外交層面代表著國家,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種制度、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他們直接參與到公共外交活動之中,其效果可能會更為突出。奧巴馬總統、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美國駐印尼大使及美國國務院負責公共外交或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等都曾積極參與對印尼的公共外交活動。
2009年2月19日,希拉里在訪問印尼期間接受印尼記者采訪,直接面對印尼民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希拉里稱贊印尼是一個年輕、富有活力的民主國家,並表示美國民主也不完美,也經歷了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在與印尼總統、外長會談並接受印尼記者采訪后,希拉里視察了美國政府在雅加達附近開展的援助項目。這些援助項目的目的是通過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供綠色技術,促進飲用水和排污系統建設及經濟發展等。希拉里希望通過這一活動強調,美國正在通過其政府、非政府組織及個人之間的聯系,與印尼進行全面的合作。
2010年11月訪問印尼期間,奧巴馬總統及其夫人訪問了印尼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該寺伊瑪目向奧巴馬解說,遠處一個基督教教堂在聖誕節慶祝活動期間會使用該清真寺的停車場,因為它沒有足夠的停車位。奧巴馬總統把這個故事轉述給記者,並視之為印尼不同宗教之間合作的范例。奧巴馬童年時期在印尼的生活經歷,讓許多印尼人對美國—印尼關係的發展及奧巴馬的訪問充滿期待。這也有助於擴大奧巴馬直接參與的公共外交活動的效果。
2012年10月1日,美國駐印尼大使斯科特·馬謝爾(scottmarciel)在其官邸歡迎印尼穆斯林學生組織代表,討論了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宗教寬容和言論自由等問題。2015年4月15日,美國新任駐印尼大使羅伯特·o布萊克(roberto.blakejr.)也在其官邸招待60多位電影導演、社會活動人士、官員及記者,放映並討論影片《為地獄祈禱》(comehellorhighwater)———一個關於密西西比農村地區環境正義的故事。由此,開啟了為期兩周的美國電影展。美國在雅加達、棉蘭、肯達里、萬隆和班達亞齊等地進行了一系列放映和研討,目的是推動學生、藝術家及社會活動人士在環境議題上的合作。
2009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東亞與太平洋(601099,股吧)事務局公共外交辦公室主任卡爾· 施篤茲(karlstoltz)通過co.nx網絡聊天室,在線與印尼民眾就美國—印尼關係的各個方面,如兩國軍事關係、教育交流項目與美國簽證政策、美國移民政策、兩國間相互認知、知識產權與盜版問題、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政策等進行了交流,闡釋了美國的政策,表達了對印尼民主發展、多元文化等的尊重及對發展兩國關係的期待。2009年9月2日,施篤茲又通過co.nx網絡聊天室在線與印尼民眾就簽證問題、美國—印尼教育交流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負責公共事務和公共外交的副國務卿朱迪思·麥克黑爾(judithmchale)在2010年12月初訪問了雅加達、日惹及中爪哇省馬吉冷市的婆羅浮屠寺,利用各種場合就許多議題與印尼民眾進行了交流。麥克黑爾還在加扎馬達大學參加了關於企業家精神教育的專題研討會,印尼數十所大學的學生通過數字電視會議參加了研討會。12月9日,麥克黑爾出席由印尼創設的“巴厘民主論壇”並在演講中表示:“美國政府將會大力支援‘巴厘民主論壇’,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共同的未來取決於亞洲在鞏固民主成果、保護人權以及創造新的經濟機會方面的成功。”2013年5月22日,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wendysherman)在雅加達的美國文化中心@america對250多名印尼年輕人進行了演講,重點討論了美國的“再平衡”戰略和推動21世紀的和平與穩定問題。2015年4月15日,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副國務卿理查德·斯坦格爾(richardstengel)訪問印尼時,在美國文化中心@america對130位記者、學生及社會活動人士發表演講,就資訊的民主化如何讓更多的人們獲得力量等話題進行交流。
美國政府官員,特別是總統和國務卿以及外交官直接參與經過精心策劃的公共外交活動,直接面對印尼民眾,有助於展現其國家形象,闡述其具體政策,傳播其價值觀,拉近與印尼民眾的距離。面對面地對話產生的影響一般要比間接交流更加深刻,特別是情緒狀態和語言表達都可能給交流對象留下深刻、正面的印象。
2.2 圖書、雜志、廣播、電視、英語教學等傳統公共外交手段依然受到重視
圖書與雜志出版、對外廣播電視活動、英語教學等是美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傳統手段,在美國對其他國家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依然重視利用這些傳統公共外交手段。
美國出版了印尼語版的美國概況系列叢書,如《美國政府概況》、《美國文學概況》、《美國地理概況》、《美國立法制度概況》、《美國歷史概況》等,全面介紹了美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立法制度、文化與價值觀等;還出版了印尼語版的《如果你想留學美國》,為赴美學習的印尼人提供關於短期學習、英語語言項目、遠程教育和認證等資訊。
美國駐印尼大使館還提供多種可免費下載的電子書和出版物。《美國電子期刊》(ejournalusa)是提供關於美國外交和國內問題等資訊的一個重要電子月刊,主要包括四個專題系列(美國生活、經濟、全球挑戰和國際關係)。“資訊美國”(infousa)通過互聯網提供了關於美國政府、媒體生活、教育以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大量資訊,為準備在美國進行研究的人士提供了有用且全面的在線資源。
語言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還是思維方式的具體體現。美國大力推行對外英語語言教學,不僅是推廣這種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推行一種思維方式、文化和價值觀念。語言學習與對文化價值觀的理解是相輔相成的。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公共事務處設有區域英語語言辦公室(relo),其任務是支援印尼的英語教學活動。通過支援英語教學,區域英語語言辦公室支援公共事務處實現其通過資訊、教育和文化項目推動美國—印尼兩國人民之間相互理解的使命。美國推動印尼英語語言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向印尼派出英語教師;通過開展英語語言教育項目,為特定的印尼人提供英語學習機會;提供英語教學和學習所需要的資料。
在過去幾年,美國在印尼的英語教學助手(etas)數量也大大增加了。2012年,有20位國務院英語語言研究員在印尼的大學和政府的語言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主要教授英語和教育方法。通過英語學習小額獎學金項目,美國為貧窮但愿意學習英語的14~18歲印尼青年人提供了學習機會。
《英語教學論壇》是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英語語言項目辦公室專門為把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外國專業人員出版的季刊。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還開設了“美國英語”(americanenglish)網站,專門服務於把英文作為外國語的教師和學生。該網站提供了大量各階段英語教學和學習所需要的資料,涵蓋了美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美國駐印尼大使館與印度尼西亞電視臺(tvri)合作,播放專門為英語教學制作的教育類肥皂劇,以幫助印尼成年人提高英語水平。2010年7月12日起從周一到周五,印度尼西亞電視臺播出了一家影視制作公司(amazingproductions)制作的共13集的英語電視節目《您好先生》(hellomister)。該節目故事情節充滿趣味性和戲劇性,教學方式新奇。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希望能夠幫助無力在私營教育機構學習英語的印尼人。
2.3 現代資訊技術被嫁接到傳統公共外交形式並使之煥發出新活力
隨著互聯網與資訊技術的進步,美國傳統的公共外交形式,如圖書與雜志出版、廣播電視活動等,也不斷以嶄新的面目出現。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廣泛利用,大大拓展了資訊傳播手段,提升了傳播效率。新的資訊技術和高科技在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中的運用,最突出的例子是新的美國文化中心———@america的設立。
目前,美國與印尼主要大學合作,共設立了11個美國文化中心。通過圖書、雜志和期刊、cd—roms以及dvds等的收藏,互聯網和在線數據庫以及一些特別的項目或活動,這些美國文化中心為印尼民眾提供關於當前美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等準確和可靠的資訊。
@america是美國駐印尼大使館與印尼及美國的合作伙伴設立的世界上第一個最高技術水準的美國文化中心。在這里,訪問者可以用新鮮和刺激的方式研究、體驗和表達他們對美國的興趣。在@america的實際和虛擬空間,人們可以體驗尖端的技術、互動式遊戲及富有活力的活動,從而引起人們的興趣。該文化中心位於雅加達市中心的太古廣場大型購物中心,2010年12月2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設立該中心的目的是擴大美國和印尼青年人之間的接觸。訪問者可以使用觸摸屏和平板電腦獲取關於美國的文化、教育、政治和歷史的資訊,也可以與美國讀者分享印尼這些方面的資訊。這一新的美國文化中心有如下特點:地處大型購物中心使之成為探究和體驗美國之精華的便利場所;引人注目的互動式設施有助於開展吸引印尼青年人的獨特的項目和活動;消費者驅動方式使得印尼人能夠使用諸如“臉譜”和“推特”(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與同類人進行溝通,為@america提供反饋,以便中心能夠調整規劃而滿足訪問者之需要;與美國公司、非政府組織、大學及博物館合作,使中心能夠展現美國最好的創造力、理想和獨創性。該文化中心設立后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包括舉辦展覽、音樂會、學術研討會以及生活、健康講座等。在@america舉辦的活動與其他美國中心舉辦的活動本質上並無差異,但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最高技術水準的美國中心落戶印尼,已對印尼部分民眾,特別是青年人產生了很大吸引力。
2.4 教育與人員交流是奧巴馬政府對印尼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
教育與人員交流可能是美國對外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中影響最為深刻和持久的部分。美國特別重視與印尼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以促進相互理解。2010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印尼總統蘇西洛宣布了一項高等教育伙伴關係計劃,兩國承諾幫助加強能力建設,以提供世界級的大學教育並實現兩國在對方國家留學生翻番的目標。這一戰略舉措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動美國與印尼的研究所、基金會、公司、大學及個人之間建立伙伴關係。美國承諾在5年內投入1.65億多美元用於高等教育合作,其與印尼之間的教育交流主要是通過國務院管理的眾多交流項目展開的。
在美國—印尼“全面伙伴關係”框架下,美國支援擴大的交流項目有富布賴特項目、社區大學倡議以及國務院的英語語言培訓、學生咨詢服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富布賴特項目,包括富布賴特外國語言教學助理項目、富布賴特學生項目、富布賴特駐會學者項目以及富布賴特訪問學者項目等眾多子項目。
在印尼開展的富布賴特項目由美國—印尼交流基金會(aminef)負責管理。富布賴特項目每年通過該基金會給美國人和印尼人提供獎學金,在眾多領域進行研究、教學或從事原創性研究。從2008—2009學年到2011—2012學年,富布賴特項目支援的赴美交流的印尼學生和學者共780位,赴印尼交流的美國學生和學者共254人。2014年獲富布賴特各類項目支援赴美國學習和交流的印尼學生和學者有186人;2014—2015學年,獲富布賴特高級學者、研究學生、英語助教等項目支援赴印尼交流的美國學者和學生有58人。為推動實現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標,2010年秋首批10名學生和學者在新的“富布賴特印尼研究、科學和技術”(first)項目資助下分別開始在美國和印尼學習。該項目在5年內提供1500萬美元用於支援關鍵領域的學術交流,以解決包括氣候變化、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等共同挑戰。
除富布賴特項目外,美國與印尼合作開展的教育與人員交流的項目還有肯尼迪—盧格青年交流與學習項目(yes)、印尼—美國青年領袖項目、東南亞青年領袖項目(seaylp)、印尼英語語言學習項目(ielsp)、“美國—印尼學會蘇密特羅學術獎金”、“美國—印尼學會旅行補助項目”、“美國—印尼學會愛德華·e馬斯特學術獎金”等交流項目。
除國務院外,美國國際開發署、教育部、商務部、美國駐印尼大使館以及非盈利組織也都積極參與了推動兩國教育交流的活動。
美國國際開發署在推動印尼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發展及兩國教育交流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建立美國和印尼之間的大學伙伴關係,以提高研究和教學水平,推動教師及學生的交流;通過“擴展獎學金和教育培訓以實現可持續影響的項目”(usaid—prestasi),派出印尼專業人士參加學位項目,並為其提供在印尼、美國或第三國的培訓;通過發展信貸機構為印尼學生在美國和印尼的大學學習提供學生貸款擔保。
2010年秋,50名印尼年輕人通過國際開發署的“社區大學倡議項目”開始了在美國社區大學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是農業、商業、工程、資訊技術以及健康等對於國家發展非常重要的領域。2012年12月6日,馬謝爾大使和東爪哇省長蘇卡爾沃(h.soekarwo)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駐印尼副代表德里克·布朗(derrickbrown)共同啟動了名為“優先進行改革、創新、為印尼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創造機會”(prioritas)的基礎教育項目。該項目計劃在5年內讓東爪哇15個區的3.36萬當地學生受益,幫助小學、初級中學和伊斯蘭學校為印尼年輕人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除東爪哇外,該項目還在亞齊、北蘇門答臘、萬丹、西爪哇、中爪哇、南蘇拉威西、東努沙登加拉、巴布亞以及西努沙登加拉等省開展活動,其目標是在這10個省的110個區提高1400所小學、初級中學和伊斯蘭學校的教學質量,集中關注低收入地區的教師和管理培訓。
通過教育和人員交流,加深了美國與印尼人民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個體間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更能反映公共外交的效果。任何公共外交活動,最終都必須落腳於對個體的影響。只有通過對眾多個體的影響,才可能形成對一個社會整體的影響。教育與人員交流確實能夠產生這種深刻的效果。
2.5 價值觀對話有助於推動不同文明類型國家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國家間關係不能僅僅以利益為基礎,文化和價值觀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對建立穩定、持久的國家關係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宗教信仰、歷史經驗、政治文化不同的國家之間,更有必要推動不同信仰間的對話。這不僅有助於促進政府層面的相互理解,更有助於在社會層面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甚至認同的氛圍。信仰、價值和文化層面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對於化解國家間分歧、建立持久穩定的關係具有積極意義。
奧巴馬總統非常重視不同信仰間的對話。白宮信仰與鄰里伙伴關係辦公室的一個首要關注就是創造機會,推動不同宗教間的合作,既在國內,也在全球范圍內促進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2010年1月,美國和印尼在雅加達共同主辦了“不同信仰者會議”。來自美國的宗教和公民社會代表(約20名)及來自印尼(20位)和其他東南亞國家(10位)高級宗教代表圍繞“建立合作共同體:促進不同信仰者之間的合作”這一主題,集中討論了發展領域的貧困、氣候變化、教育和善治等問題。這次會議是美國政府在奧巴馬總統開羅演講之后為推動和支援多宗教合作而采取的一次行動。2012年,國務院在雅加達舉行了美國—印尼“不同信仰者會議”。來自8個國家的宗教領袖、私營部門和公民社會領導人參加了會議。
2012年,20名印尼大學生受邀參加2012年“美國學術機構學習”(studyoftheu.s.institutes)項目。該項目為期5周,主要是把來自印尼的大學畢業生送到美國,以更多地了解宗教多元主義。項目交流期間,印尼學生了解了美國早期宗教傳統、政教分離、新宗教介紹、少數群體和教派的保護和代表、不同信仰間的對話等。
美國和印尼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文明類型的國家。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宗教或教派之間因信仰差異而導致的衝突一直非常頻繁。國際恐怖主義勢力也經常利用宗教。無論是為了滿足國際反恐之需,還是為了不同文明的和諧共處,都需要加強不同信仰間的對話。美國與穆斯林國家人民之間就信仰問題進行對話,有助於增進相互間的認知和理解。
以上所列舉的只是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活動中一些比較突出的內容。實際上,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形式比本文所列舉的要多得多,內容也更豐富。實際影響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效果的因素,也遠遠超過了公共外交活動本身。
三、影響奧巴馬政府對印尼公共外交效果的因素分析
公共外交是資訊的傳播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資訊本身,也就是公共外交活動傳遞的內容,會影響其效果;傳播方式、傳播手段、互動方式也會影響其效果。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非常廣泛,有些短期內即可產生效果,比如對美國政策與行為的解釋和說明;而像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英語教學及不同信仰間的對話等活動,其效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公共外交的效果,還受制於對象國的政治與社會環境,也深受國家間關係和地區安全形勢的影響。
3.1 資訊傳播手段與互動方式
美國對印尼的公共外交,形式多樣,方式靈活,既注重利用諸如各種教育與文化交流項目、廣播電視、訪問者項目、圖書和雜志出版等傳統公共外交形式,也注重利用高科技和現代通訊手段,特別是社交媒體。盡管新手段和新形式的采用並不能決定公共外交活動的效果,但這無疑對資訊傳播發揮了放大功能,能夠把更多資訊傳遞給更多的印尼民眾,大大提高公共外交活動產生效果的可能性。美國國務院負責公共事務與公共外交的副國務卿塔拉·索南沙因(tarad.sonenshine)在談到社交媒體對公共外交的意義時說:“在現代世界,公共外交只有運用社交媒體才能真正有效。通過運用社交媒體,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深化公共外交的影響和質量。”“它也有助於維持在現實中面對面的交流項目中建立起來的關係。”
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有些屬於面向大眾的、單向施加影響的間接交流,如圖書和雜志出版、廣播電視等資訊項目以及展覽等活動;有些屬於面向具體個人、體現雙向互動的直接交流,如各種教育與文化交流項目、座談會、研討會等。前者有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資訊傳遞給盡可能多的民眾,但其影響未必深刻;后者在影響的規模和范圍上存在一定局限,但有助於深入交流,能夠確保互動效果,更容易產生深刻影響。當然,無論哪一種公共外交活動,最終都必須作用於具體的個人,引起其感情的共鳴和思想上的認同,相互間形成積極的認知,才可能產生實質影響。這也是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追求的效果。
3.2 公共外交活動的具體內容
除了傳播關於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人民、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資訊,以增進印尼人民對美國及其人民的理解外,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還特別重視傳播切中印尼人民及社會發展之需要的資訊。從個體需要來看,比如英語教學活動、留學服務既能滿足特定印尼人的需要,也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從國家發展之需要來看,美國開展了一些有助於印尼實現民主鞏固的公共外交活動。對於印尼的民主鞏固來說,最迫切的是讓民主價值、民主意識以及宗教與文化寬容精神成為其人民的信仰和習慣。這成為貫穿奧巴馬政府對印尼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不同信仰間的對話”,就是推動宗教寬容和多元主義的重要舉措。
3.3 印度尼西亞的政治與社會環境
對象國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是任何一國在開展公共外交活動時都不能忽視的。同樣的公共外交活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國家,其效果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差異。美國對印尼的公共外交,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后者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啟其民主化進程以來,印尼已經歷了數次總統大選、地方及立法機構選舉。在美國看來,印尼是世界上第三大民主國家。印尼的民主化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創造了共同的制度和價值基礎。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識在印尼的擴散也創造了有利於美國開展公共外交活動的社會氛圍。
3.4 美國—印尼國家間關係與地區安全形勢
公共外交在很大程度上從屬於傳統的政府間外交。政府間關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共外交的效果。自從印尼開始民主化進程以來,在人權與軍事交流問題上存在的矛盾可能是印尼與美國的關係中最突出的問題。隨著印尼人權狀況不斷改善並逐步實現民主鞏固,兩國軍事關係也實現正常化。2010年,兩國元首宣布致力於建立“全面伙伴關係”。除雙邊因素外,美國—印尼關係全面發展的另一重要背景是亞太地區安全環境的變化。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變化、奧巴馬政府亞太戰略的調整等,反過來也推動美國—印尼關係進一步強化。所有這些都構成了影響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之效果的重要因素。
正因為有眾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因此,要從整體上評價美國對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是非常困難的。各種公共外交活動與傳統外交政策是相互影響的,而且這種影響非常復雜;很難用語言準確說明各種公共外交活動與傳統外交政策之間相互影響的限度或因果聯系。在評價美國公共外交活動時,人們往往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特定項目所取得的進展,用對活動具體細節的描述代替對實質影響的評估,更多是強調諸如廣播電視的播出時間、一定時期內觀(聽)眾人數、參與教育和交流項目的人數等可量化的問題。這依然無法對活動或項目的實際效果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比如,皮尤中心的民意測驗能夠顯示印尼對美國好感度的變化,與小布什第二任期時相比,奧巴馬2009年就任總統以來,美國在印尼的形象已大大改善,但仍無法確定公共外交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四、結 語
對於國家間關係來說,公共外交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盡管它在改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實現對外政策目標等方面的效果可能不會非常直接和明顯,但其長遠影響值得關注。奧巴馬政府針對印尼的有些公共外交活動,如教育與人員交流及其他傳播美國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活動等,雖然看上去與其傳統外交政策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對實現這些政策目標能夠發揮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其作用在於構筑國家間關係的民意基礎。
理解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不能離開對其整體公共外交戰略與思路的認知,也不能離開對其整個對外戰略的把握。“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是對外推行公共外交活動最為積極的國家。“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國會在2002年7月通過的《自由促進法》規定:“國務卿在設計和實施美國對外政策時,應把公共外交作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務院應與美國國際廣播局協調合作,制定一項全面戰略,以有效利用公共外交資源,並在有聯邦政府任何部門參與的公共外交活動中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公共外交的內容廣泛,但其核心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美國推行的各種公共外交活動,都是圍繞其核心價值展開的。奧巴馬政府對印尼的公共外交也一如既往地突出這一點。
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層面的交流最能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相互認同。不同國家,特別是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國家之間,離開文化和價值觀層面的交流和理解,更難形成充滿互信的和諧關係。經貿關係可以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聯系在一起,但文化和價值觀的交流和理解更容易促使不同國家之間形成互信,因而也會讓它們的關係變得更加穩固。有了深層文化關係的積累,形成對某些價值、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認同,政策解釋層面的東西也會更易於為對象國人民接受或理解。促進兩國人民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相互理解,也是把奧巴馬政府對印尼開展的公共外交活動連接起來的一根主線。
來源:《太平洋學報》2015年第11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