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財委會報告搶先看〉央行示警虛擬通貨風險一一浮現 呼應全球總市值大降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8-10-19 18:49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央銀行。(鉅亨網資料照)

金管會表示,國際間許多組織均認為虛擬通貨並非法定貨幣或交易媒介,目前尚未對全球之金融穩定造成風險;不過,央行則示警,包括:價格波動大、投機炒作、易淪為非法洗錢工具以及交易平台遭駭等問題近年均一一浮現。對照現在虛擬通貨全球市值大降,也呼應了央行的深謀遠慮,對此,金管會表示,金管會將持續注意國際發展趨勢,適時採取相關因應措施。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財政部長蘇建榮等將於下周一 (22 日) 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主題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題為:「虛擬通貨發展現況及主要國家監管措施」,第二部分主題為:「如何避免泛公股行庫藉著防制洗錢所需,針對香港澳門大陸地區金流進行嚴審現象」。


就虛擬通貨部分,央行指出,目前全球市場上交易的虛擬通貨逾 2000 種,今年 1 月虛擬通貨總市值曾高達 8200 億美元,到 9 月總市值掉到僅剩 2210 億美元,比 1 月大減逾 7 成,其中比特幣市占率 52%,仍居首位,交易幣別以美元為最多。

金管會表示,虛擬通貨的興起,引起各國的關注及研究,包括:國際清算銀行 (BIS)、金融穩定委員會 (FSB) 及歐洲議會等國際組織均認為虛擬通貨並非法定貨幣或交易媒介,目前尚未對全球之金融穩定造成風險,G20 亦稱其為「加密資產」。

央行於 2013 年底與金管會聯合發布新聞稿,認為比特幣並非貨幣,而是屬於高度投機的虛擬商品,並提醒投資人注意相關風險,包括:價格波動大、投機炒作、易淪為非法洗錢工具,以及交易平台遭駭等問題,近年該等現象均一一浮現。央行亦持續透過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及首長公開演講場合提醒國人應注意相關風險。  

金管會指出,進一步研究國際間虛擬通貨的監管現況發現,目前日本金融廳正討論將虛擬通貨業者列入證券業適用的「金融商品交易法」監管;而美國、歐盟、澳洲、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均需要向該國金融情報中心等組織登記並將虛擬通貨納入防制洗錢規範。

不僅如此,金管會表示,首次代幣發行 (ICO) 屬虛擬通貨的初級發行市場,發行的代幣會在交易平台流通,對此,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 (IOSCO) 已協助其會員國家因應 ICO 議題,並將研究虛擬通貨交易平台的監理議題。而澳洲證券與投資委員會 (ASIC) 已將 ICO 及交易平台地監理納入未來研究重點,另外,歐洲證券與市場管理局 (ESMA) 也將投入 100 萬歐元預算,用於監控金融科技及虛擬通貨。

而台灣部分,金管會表示,已在 7 月下旬函請各銀行,要求比特幣等「虛擬通貨」交易須採實名制,以達到防制虛擬通貨洗錢之成效。

至於 ICO 所發行的虛擬通貨是否屬證券交易法規範的有價證券,金管會表示,應視個案情況認定,並提醒投資大眾,注意投資 ICO 的風險。金管會也將持續注意國際發展趨勢,適時採取相關因應措施。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