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游戲私有化本月完成 將打包手游回歸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跌宕起伏的盛大遊戲私有化似乎終於走到最後一步。
據盛大遊戲11月18日晚間最新訊息,該公司當天召開股東大會,投票通過了今年4月3日達成的私有化協議(9月23日對該協議進行了增補修訂),預計將在本月內最終完成私有化交易,屆時盛大遊戲的股票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但另外一面,卻有關於盛大遊戲的“緋聞”傳出。據訊息人士透露,受資方推動,盛大遊戲很可能與一國內手游公司整合后回歸A股,“盛大遊戲私有化一旦完成,再打包進手游概念,有利於提高其整體估值”,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事向盛大遊戲方面進行求證,但未獲得正面回應。
但無論對於即將謝幕納斯達克的盛大遊戲,還是剛剛回歸A股的巨人網絡,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昔日的傳統端游大佬都在加速向手游轉型,IP資源的爭奪將進一步白熱化。中國網游公司爭先游向美國資本市場的時光一去不返。
資本遊戲
繼母公司盛大網絡私有化之后,2014年1月,盛大遊戲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私有化之路。
據公開資料顯示,買方財團在過去的一年多內數度變更。完美世界、FV Investment HoldinGS、CAP IV EngaGEment Limited、寧夏中銀絨業國際集團和億利盛達投資控股等先后進進出出。根據盛大遊戲今年4月3日與凱德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Capitalcorp Limited簽署最終的私有化協議,凱德集團將以每股普通股3.55美元的現金收購盛大遊戲,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ADS)7.10美元,為公司估值約19億美元。在業內人士看來,買方財團的數次變更,讓盛大遊戲的私有化平添資本博弈與討價還價的味道。更有業內人士曾向記者透露,私有化久拖未決與頻繁變動讓盛大遊戲私有化平添變數,並且一度遭遇資金壓力。
在這樣的反復中,巨人網絡成為第一家完成私有化在國內上市的遊戲公司。現在盛大遊戲私有化似乎終於走到門前,但是劇情又有了新的演變。據訊息人士透露,私有化之后的盛大遊戲極有可能與國內一家知名手游公司整合,重歸A股市場。中國手游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與盛大遊戲完成整合的手游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配件的世紀華通可能是背后的動因。據世紀華通公開發布的訊息顯示,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等方式收購中國手游100%股權,而另一家積極參與私有化的公司則是盛大遊戲。日前,世紀華通再以重大資產重組尚未完成為由,申請延期復牌。
曾陪伴盛大赴美上市的唐駿,在分析盛大遊戲私有化的動因時認為,不被美國資本市場認可,股價被低估是首要原因。與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15倍市盈率相比,國內資本市場動輒50倍、200倍的市盈率讓中概股有嚴重被低估之感。除此之外,美國資本市場呈現嚴重兩極分化,即使市值再高,若不受關注,交易量很小,就可能成為“僵尸股”,沒辦法拋售,很容易陷入流通性不高的僵局。
就此來看,擅長資本操作的陳天橋將盛大網游與盛大遊戲帶離美國資本市場就在情理之中。但是私有化並沒有想象中順利,為了私有化之后為重新上市鋪路,與手游概念或相關資產組合打包亦在情理之中。
改頭換面
但是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在發生變化。
以眼下手游的市場行情看,其PE值已經不像去年那樣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瘋狂之后開始逐漸趨於理性,目前十幾倍的PE值比較正常。
由於市盈率指標很好地反映了一家公司的價值及市場對該公司未來增長能力的判斷,因此通過市盈率方法可以對一家公司進行粗略估值。
同時在監管層面,為降低投資風險、特別是為保護中小股東權益,證監會對借殼上市中注入資產的估值PE倍數有指導性意見。像之前的掌趣科技、中青寶等遊戲股,PE值一度飆升到幾十倍、上百倍,股價在一年之內連翻幾番,實際上這對中小股東構成了一定的波動風險。
以憑借手游公司身份登陸A股的巨人網絡為例,其借殼作價約為131億元人民幣,這個估值離其1000億元的上市目標相差仍然較遠。而無論巨人網絡還是可能回歸的盛大遊戲都需要加速換血與變形,為資本市場講新的故事。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薛永鋒看來,移動和娛樂是資本目前對遊戲公司最看重的兩個方向,而IP成為必爭之地。
一方面往手游上轉型,另一方面巨人也在啟動“大IP開發計劃”。
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回歸A股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巨人和騰訊這樣大體量的公司推泛娛樂戰略不一樣,騰訊賭的是未來,巨人則走差異化。”一方面將圍繞既有IP進行全產業鏈的開發,並將圍繞《征途》IP的一系列外延拓展。巨人網絡還控股了一家明星基金公司,和楊冪、王寶強、井柏然等明星簽約,將借這些明星資源嘗試涉獵娛樂和影視產業,擴大IP的影響力和后續價值。
從資本偏好的角度看,如果真如業內傳言,背后資本推動盛大遊戲和一家手游公司整合上市,其動機不難理解。
與巨人網絡等傳統端游巨頭一樣,盛大遊戲也面臨巨大的手游轉型壓力,此時合並手游公司打包上市,能讓自身在資本面前的分量更重,相應地也會提升其估值。
而盛大遊戲近年來在對待IP侵權的問題上也尤為激烈。
2013年開始,盛大遊戲針對版權問題起訴多家公司,其中涉及多家並購重組的標的公司,因涉嫌侵犯盛大遊戲版權重組事宜擱淺。
盛大遊戲回應記者采訪稱,IP的價值日益得到資本市場和整個行業的認同,盛大遊戲的IP,特別是“傳奇IP”歷來是侵權的重災區,涉嫌侵權的類傳奇頁游和手游,是不少中小公司的收入支柱。當遊戲類資產大量受到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關注,成為借殼上市和資產重組的重要籌碼時,原本隱藏的諸多違法問題就被暴露在了嚴格的證券管理制度下。
另據記者了解,盛大遊戲此前由於私有化分心,並未在IP上有太多圈地動作,但盛大遊戲自身在IP上有一定積累,盛大文學在出售前實現了向盛大遊戲的IP授權供給。
但資本故事好看了,實際業務能力還要漫長的打磨。傳統端游公司在內部機制問題上已經意識到手游對短平快的需求。
已經退休的史玉柱日前在巨人網絡完成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免掉133名干部,干部總數從160名降為27名。核心思路是把以前的“中心部門制”重組為“工作室制”,每個工作室由核心制作人直接率領,讓組織扁平化,同時以小分隊形式成立敏捷創新開發團隊,孵化創新手游項目。
在薛永鋒看來,遊戲公司往泛娛樂方向上靠,實際上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趨勢,本身是好事。但這兩年“唯IP論”現象將IP的價值熱炒過度,預計會在接下來一兩年內回落到一個正常狀態,最直觀看到的將是IP價格的逐步回落。
有趣的是,在端游的黃金時代,陳天橋是第一個提出類“泛娛樂化”戰略的人。
在端游時代,陳天橋與史玉柱有多重的糾葛與過往。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公司開始轉向泛娛樂,盛大遊戲還在私有化的道路上跌宕起伏。
屬於端游大佬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如果A股市場上重現巨人網絡和盛大遊戲狹路相逢,那也不再是昔日的巨人和盛大了。
- 退休理財雙引擎:高規格基金×破盤級費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