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夏斌:為何說中國是經濟強國也是金融弱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30 09:2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在《十問中國金融未來》一書中指出: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不敢完全對外開放,貨幣調控上也受制於他國。這一切都說明,中國還遠不是金融強國。從下面的對話中,我們來看看為何中國仍是個金融弱國。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李南:在您看來,目前中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金融狀態?您在書里面有個判斷——中國是“金融弱國”,怎么去理解?中國是經濟強國,又為什么是“金融弱國”?


夏斌:如果總體判斷中國的金融,我給它概括出兩大特征:第一是“金融滯后”。因為從方方面面看,我們的金融還不適應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改革金融。第二,在全球化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又是明顯的“金融弱國”。盡管我們的gdp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上是一個大國,但還談不上是金融強國。我們看到,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匯率體系是一個浮動的體系,而我們現在還是一個有管理的匯率體系,不敢放開。雖然我們的改革方向最後也是浮動匯率體系,但是現在基於方方面面的考慮,還是一個相對有管理的、盯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體系。你說你是個大國,歷史上有哪個大國的貨幣不能自由兌換?但是人民幣至今還不能完全自由兌換。不是我們不想自由兌換,而是還沒有達到那個階段,所以還是個“金融弱國”。另外,全世界各種大宗商品,糧食、石油,哪一個是用我們人民幣來定價的?很多“憤青”在說美元不行了,石油價格在漲,但石油主要仍是靠美元定價。人民幣不能定價各種大宗商品,能算得上金融強國嗎?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不敢完全對外開放,貨幣調控上也受制於他國。這一切都說明,中國還遠不是金融強國。

李南:“韜光養晦”,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過強大,不要像看“哈哈鏡”那樣,覺得自己好像很龐大的樣子。您剛才談到一個觀點,就是在“金融弱國”的特征下,其實我們的“金融過度”和“金融抑制”是並存的。那么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金融抑制”?

夏斌:金融發展不足或“金融抑制”,表現的方面很多。前面我講了金融不發達的一些特征,從國內的“金融抑制”講,一邊是社會資金這么多,民間游資這么多,它們都在拼命尋找投資機會;另一邊是這么多的中小企業、這么多好的企業,以及一些戰略性新興行業的發展都缺錢,這明顯說明我們的金融沒有做好,金融體系本身沒有很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李南:而且,我們很多的壟斷性企業掌握了很多經濟資源,如果金融真的完全市場化的話,是不是不僅不能夠解決目前經濟結構中的這樣一個畸形問題,反而會更加重這樣一個不平衡?

陳道富:一般來說,我覺得如果實體經濟有一定扭曲的話,此時金融市場過於市場化,有時候反而會加劇這個扭曲,因為它會去尋找這個扭曲中的利益,以便更容易獲利。但是,在實體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過程中,金融的市場化又有助於推動結構的調整。比如說,在新興戰略性產業或者要素價格調整中,金融市場會一下子看到這個機會,挖掘這個機會,並會很快進行一些投資,加速這個調整過程,那么金融市場化實際上是有助於結構調整的。

李南:所以說,如果經濟體不市場化的話,盲目讓金融走得很快,反而會把經濟中一些價值利益擠掉了,造成了反向的作用。

夏斌:剛才都是從經濟學領域看問題。實際上作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把視野放寬點分析,用更長的歷史眼光來看,金融體系充分市場化是有條件的。比如說金融充分市場化,就會有充分的競爭,競爭就會使一批企業破產。如果在一個國家,企業的失業保險、醫療、養老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充分競爭會一下子暴露出社會的不穩定。

就算美國現在真想執行它所鼓吹的“華盛頓共識”,執行西方教科書上講的“穩定物價的、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可是要解決近兩位數的失業率,美國也受不了。而歐洲的問題,如果把經濟體制理順,按照市場原則來看,也是很清楚的。但是,已經那么高福利的民眾生活水平要讓它往后退,能退下來嗎?這是個社會問題,民眾接受不了。因此剛才從抽象角度說,金融也好,經濟也好,充分的市場化,要考慮整個社會能不能接受,這涉及很多社會問題。所以,分析經濟現象,有時候要放在整個社會體系中去分析,要考慮到一個社會的穩定等方面。(文章來源:《東方時政觀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