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三大因素夾擊 境外保單買氣急凍 二外商公司不玩了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8-07-21 13:40
去年紅極一時的壽險業境外保險業務 (OIU),今 (2018) 年前 6 月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大減 72%,甚至有 2 家外商壽險公司針對境外保單「不玩了」,觀察原因,境外保單主要是受制洗錢防制、台版肥咖條款、及陸客減少等 3 因素夾擊影響,造成買氣急凍。
金管會自 2015 年起開放保險業可透過境外保險分公司,對外籍客戶銷售 OIU 保單。在壽險業積極經營下,OIU 業務起初靠陸客撐起一片天。
而俗稱全球版「肥咖條款」的 CRS(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 在去年第 3 季啟動,由於台灣未參與 CRS,去年一整年,高資產資金大舉流入 OIU 保單,OIU 保單成為避稅利器。
OIU 保單在 2015 年首年只有 185 萬美元的保費收入,2016 年增加到 4362 萬美元,去年更是大躍進,全年有 1 億 6779 萬美元的保費收入,年成長 2.85 倍創高。
不過,今年以來 OIU 保單風光不再,由於為因應 11 月份亞太防制洗錢組織 (APG) 評鑑,保險局今年起針對外籍人士買 OIU 保單,要求出示雙證件等資格限制,明顯影響今年上半年 OIU 買氣。
台灣雖未能加入 OECD 版的 CRS,但財政部宣布了比美國還嚴的「台版肥咖條款」,將與他國積極交換稅務資訊,等於台灣作為避稅避風港的角色不再,也讓 OIU 保單魅力消退。
去年 OIU 業績表現亮眼,主要是來自於境外旅客單張保費百萬美元以上的大單,其中又以陸客撐起近 3 成的台灣 OIU 保險市場為最大宗,但陸客來台減少,加上大陸外匯管制嚴格,也因此嚴重影響陸客買氣。
原本有 14 家保險公司承做 OIU 業務,但從 4 月開始,每月都至少 5 家以上公司 OIU 業績是掛零,安達、安聯 2 家外商公司更是已確定「不玩了」。據保險局統計,今年上半年 OIU 保費僅 2906.7 萬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 1 億 511 萬美元,年衰退超過 7 成。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