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對人民幣加入SDR的簡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8 14:52


張明 中國金融資訊網人民幣頻道特約專欄作家

1、正面意義

(1)認同

對中國經濟地位提高的認同;


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認同;

對2009年以來央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成就的認同;

(2)直接效應

IMF成員國自動產生對人民幣儲備資產投資需求(不到300億美元);

(3)長期效應

全球央行可能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特別是人民幣債券)的投資需求;

前提:人民幣國債是否是安全資產?人民幣匯率與利率形成機制是否市場化?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持續高估或低估?

全球私人投資者可能增加對人民幣資產投資需求;

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從需求方倒逼供給方;

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計價地位);

倒逼國內結構性改革(存在不確定性);

2、人民幣加入SDR不是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充分條件

10年后人民幣能否成為超越英鎊日元的國際貨幣,取決於:

中國經濟未來10年能否實現6-7%的增長;

取得這一增長並不容易(舊的增長動力難以持續、未來靠消費與服務業拉動增長必然意味著增速下降);

結構性改革不可或缺,但很難推動;

中國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能否做大做深做廣做強;

利率與匯率改革能否到位?

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能否持續下降;

金融市場能否進一步對民間資本與對外資開放?

中國能否避免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爆發;

企業去杠桿、房地產市場下行、地方債置換與利率市場化都將造成銀行部門承壓;

資本大舉外流可能成為中國系統性風險的扳機性因素;

3、短期的六個判斷

不會改變短期資本持續外流的格局;

短期內很難期望大量新增資本流入;

不會改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預期;

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會大幅貶值,但中期內依然存在較大貶值空間;

央行匯率形成機制短期內可能維持現狀;

不會改變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平臺期的格局;

不會改變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放松的方向;

不會改變金融風險顯性化的過程;

不會改變結構性改革知易行難的局面;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資訊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務必注明來源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