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債券違約頻發,會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6-26 17:26
6月中旬,一份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關於光大永明—營口港債權投資計畫本金及利息支付的確認通知》的復函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復函稱,由於港口資金缺乏,營口港對“光大永明—營口港債權投資計畫”到期的本金及利息共計5.3億元已無力償還。
債券違約頻發,險資也踩雷
相關資料顯示,該計畫投資者包括14家金融機構,其中13家為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人壽、太平人壽等大公司赫然在列。雖然營口港務後於6月20日如約還款,虛晃一槍的“首例險資觸雷”還是讓資本市場心有餘悸。一向求穩的保險資管都差點中招,普通債券投資者的收益情況就更別提了!
根據鳳凰網財經數據顯示,2018年剛剛過半國內就已有24只債券發生了違約,債務違約金額高達153億。除大連機床集團、丹東港等常客外,新增違約主體也不少,如億陽集團、神霧環保、富貴鳥等。那麼問題來了,今年為什麼成為了債券違約的高發期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回到根源——債券的發售上,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人投資債券自然也就談不上違約。換句話說,債券違約頻發是因為過多的低信用值債券流入了市場。由此產生了第二個問題:明知某些債券是垃圾債,為什麼還有個人或者機構投資?
垃圾債大行其道,原因何在?
總結來說造成資本市場上垃圾債大行其道的原因有三:一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央行接連降准降息,加上2015年股災,中國金融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大大增強。銀行里的錢少了,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手中的錢就多了。在股市明顯指望不上的情況下,債券市場成為顯而易見的選擇。
然而無論什麼資源,只要加上優質兩字作為首碼就註定是有限的,對於債券市場來說同樣如此。高收益高信用低風險的優質債券有,但顯然不能滿足湧進債券市場的全部投資者,降而求其次選擇垃圾債或者盲目投資債券買到垃圾債都是可能發生的。
二來,2018年以前,剛性兌付是債券市場內不成文的條款。一般來說能成功發債的企業大多是國企或者地方支柱型企業,信譽好也更安全。儘管如此,這其中也分優良中差,但中國的投資者往往並不在意,因為政府為了維護企業信譽或正常運營而兜底違約債券的情況並不少見。只是這樣一來,垃圾債反而成了低風險高收益的可靠投資產品,頗有點“劣幣驅逐良幣”的味道。
第三則是信用評級機構的潛規則。市面上信用評級機構眾多,誰給的評級更高自然更受歡迎,也就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去。而信用評級作為投資者們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對垃圾債渾水摸魚自然是大行方便之門。
國內債市或有望走向成熟健康
2017年底以來,中央提出去杠杆、打破剛性兌付,企業很難再借新還舊也失去了政府兜底,債券違約事件便開始頻發爆出。事實上,眼下還遠未到債券償付的高峰期。據《財經》雜誌報導,在76.97萬億的債券餘額中,有24.56%的債券將在一年來陸續到期。
嚴峻的還款形式下,最直觀的後果就是新債不好發了!有中誠信國際員工表示,“2017年前AA債券還是可以發出來的,但今年AA+都違約了,更別提AA級了”。據《中國基金報》的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份已有13只基金延長募集,其中半數以上都為債券類產品;而今年公開發佈合同不能生效的10只基金中,債券基金就占了6只。這樣的發債環境對於中小企業顯然是不利的,缺少融資管道意味著中小企業很難迅速發展壯大。
好消息是6月初,央行擴大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增加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在推動國企去杠杆的同時,也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對於國內債市而言,垃圾債和低效企業因為強勢監管被淘汰出局,優質債券和潛力企業因此得到關注,眼下的頻發違約或許將成為中國債市走向健康成熟的開始。
作者:熊思怡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