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孫叔,謝謝您!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6-05 10:55

【文/葉雅馨、楊育浩 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永遠的孫叔叔」孫越,5 月 1 日辭世,享壽 87 歲。他投身公益 35 年,「只見公益,不見孫越」是他下半場人生的志業。做為終身義工,全心投入公益慈善活動的他,是華人社會中跨越各世代的記憶。公益、溫暖的形象,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像慈父般的關懷,也像老朋友般的親近。1984 年 4 月底,董氏基金會已故創辦人嚴道博士,在一場活動與他結緣,從此他成為董氏基金會的終身義工……

30 多年來,董氏基金會很榮幸有孫越擔任終身義工,因為他的熱心參與,基金會能夠更順利推動多項與國人身心健康有關的公益活動,尤其基金會在草創時期,因為孫越的好形象,讓民眾對基金會有信心,並認同董氏關懷全民健康的理念。

在加入董氏基金會擔任終身義工前,孫越的公益路已經展開。1983 年,是他投身公益活動的轉捩點,那年是他演藝生涯的高峰,以《搭錯車》獲得第 20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同年,他報名參加宇宙光「送炭到泰北」的活動,當時他還是個 38 年無法戒除菸癮的老菸槍,總幹事為難地對他說:「在泰北,接待我們的教會人士都不吸菸……」。為了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也為了團體紀律,他雖有很重的菸癮,還是答應不吸菸;但真正的考驗不僅於此,臨行前,他生了一場病,醫生勸阻他,他硬是帶了一個半月的藥和 2 個導尿管去報到。

那次的泰北行送愛、送物資給難民,孫越憶起了不少年輕的過往,包括 16 歲從軍,看到生死一瞬間的場景,他決定修改人生的方向。到了 1989 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宣布結束 40 年演藝生涯,全心投入公益慈善活動。

為促進國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大家健康》雜誌過往在封面人物單元曾特別專訪過孫越兩次,一次是 2004 年 5 月,那次孫越談及自己與董氏基金會在菸害防制上的宣導,以及自己參與公益的想法,並希望能與基金會共同為促進國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另一次專訪是在 2008 年 12 月,由於 2007 年年初,孫越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一期,在動完手術休養後,我們問他生病有無影響心情?他說:「一點也沒有。」他就是這麼積極樂觀的人。不過那次專訪,他意外透露了自己過去曾有兩次情緒低潮,甚至解不開的情況。但他認為,心情難免變化,當心理生病了,一樣要求助醫師。他從自身經驗體會到人若處於憂鬱,一定要向外求助,人到一定年紀,多少要透過藥物或其他治療,才較好維持健康。

孫越坦言,老人較會「傷春悲秋」,甚至引發老年憂鬱症。畢竟人難免會想到「最後」,例如:如何離開人世?離開前怎麼過得愉快?種種雜念和情緒並非子女朋友能瞭解,若加上過度執著,很難快樂。只有自己打開門,讓陽光照進來。面對陽光,才能將黑影甩在背後。

過往,民眾對孫越與董氏基金會的印象,或許大多與禁菸及菸害防制宣導有關,不過,孫越對基金會的各項宣導活動包括心理健康、食品營養,甚至最早的器官捐贈、反毒等,包括雜誌出版亦關心。

1999 年開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的工作內容因為朱英龍董事長的加入,開始以憂鬱症為主題,積極推動預防教育宣導工作。在初期,為了去除國人對憂鬱症污名化的想法,孫越多次參與相關活動及記者會,他希望國人要注重的不只是身體健康,也要重視心理健康。

真心關懷

廣告金句是良藥

孫越代言公益廣告時,留下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金句,這些句子都出自真誠的心理關懷。如: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伸出手臂,你,就是快樂的捐血人!

讓孩子們從懂事開始學會拒菸!

夜深了,打個電話回家,讓你的家人知道你在哪裡!

當年沒人告訴我,現在我告訴你,快把菸戒了吧!

每一句話,都像是朋友的親切關懷,也發人省思。

心滿意足過一生

珍惜身旁的人

孫越在世時,對生命的豁達,對人生的體悟,都是生命教育最好的示範。

他曾回憶自己在開刀治療癌症的前一天,將內外孫叫到床前說:「隔天進開刀房可能有 3 種結果:順利解決問題、也可能一時無法解決或需要後續治療、或是呼吸停止天人永隔,不過,我跟你們每周末在教會聚會,想想也沒什麼遺憾。我印象很深,有次我們去坐摩天輪,你們搶著和我搭同一車廂,你們說如果將來我不在了,『第一次』跟爺爺(外公)一起坐摩天輪會是個紀念」。由此可見「死亡教育」在孫家很正常,大家也接受「人總有一天會離去」的事實。

在他的觀念裡,人與人相聚,每次見面都可當作是「生前告別式」。曾有一次,孫越到天津探望比自己大 5 歲的舅舅,行前告訴表弟,「就把這次當成生前告別式,不知自己是否還有機會再來。」他想藉此為舅舅心理建設,多珍惜相聚時光。「有次和導演李昆在朋友告別式相會,離開時還互說著要聚聚。後來去泰國,回臺後,李昆已永別,深刻體會人生無常,要惜緣。」

孫越曾形容,人生就像一趟列車,不論你是在哪站上車,總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有時候,你會在車上遇到對你情深義重的人,自然會伸出雙手熱情歡迎他;有時候,會碰到對你怒目相向的人,讓你覺得難以忍受,真希望他快點下車。「請你記住一件事,人生裡頭有很多事情,就像車上的旅客一樣,來來去去,不必太過在意。所以,請善待共乘一車的乘客,將他們好好請進生命裡,善待他們如自己的家人,別讓這趟難得的旅程在結束時有任何遺憾。」他認為,生命既然不是由自己決定,那能做的就是要快樂,心滿意足地度過一生,並且珍惜身旁的人。

 

來源:《大家健康》 2018 年 6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大家健康》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