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緊的希臘將邊耍賴邊克制 是尋死還是覓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18 08:15
手緊的希臘將邊耍賴邊克制 是尋死還是覓活
有評論文章指出,自1月27日希臘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內閣組成起,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就被“希臘可能賴賬”和“歐元區可能踢出希臘”的兩難命題折騰得寢食難安。2月20日,這種擔心似乎稍有轉機,希臘和“三駕馬車”(imf、歐洲央行、歐盟委員會)總算初步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即將到期的救助協議延期4個月,條件是希臘commit一份包含約束性內容的“改革建議”,正是這一紙協議,讓“三駕馬車”和希臘雙雙熬過了2月28日的“大限”,歐元區和歐盟不至於立即變成“萬寶全書缺只角”的“四岳劍派”,希臘新政府也避免了剛“滿月”就帶著整個國家破產的尷尬。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想得到,這紙協議不過是應應急的東西,“三駕馬車”也好,希臘新政府也罷,都不會滿意這種暫時性的安排,折騰甚至大折騰是遲早的事——但恐怕誰也沒想到會來得這么快。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折騰和大折騰
“延長4個月”的協議正式落實是2月24日,3天后的27日,希臘最大的單一國債主、“緊縮換紓困”計劃最核心的出款國兼監督國德國聯邦議會表決通過這一協議,幾小時后,齊普拉斯便召開希臘內閣會議,毫無愧色地表示,上述協議“為減記希臘主權債務構建了一座嶄新的橋梁”——而眾所周知,協議之所以能夠達成,前提就是希臘政府承認全部主權債務,換取“三駕馬車”同意暫緩逼債並繼續出錢。倘把齊普拉斯的話翻譯得通俗點,就是希臘喊著“總有一天連本帶利一起還”求來債主寬限,債主還沒掉頭走人便跳腳高呼“我就不還錢,你能把我怎樣”。
還沒等“三駕馬車”、尤其歐盟和歐元區把希臘這個“老賴”的欠債者怎樣,希臘便擺出了一副要把歐盟、歐元區好好收拾一番的姿態。
3月中旬,希臘政府、國會再度軟硬兼施,試圖從二戰中再撈回一筆。軟的一手,擁有德國/希臘雙重國籍的希臘政府特使卡其馬卡基斯(jorgo chatzimarkakis)向德國媒體吹風,“建議”德國向希臘重建信貸銀行注入資金作為對二戰罪責的賠償,以顯示德國的“善意”;硬的一手,3月11日,希臘司法部長帕拉斯科沃普洛斯(nikos paraskevopoulos)翻出希臘最高法院2000年就拋出、已多次為德國所拒絕,在國際間也缺乏認同的“德國需追加賠償希臘二戰賠款3000萬歐元”要求,並威脅倘不如愿,就把德國在希臘的資產,如雅典歌德學院和德國考古研究所沒收抵債。
比這更火爆的是“引狼入室”的威脅。
3月8日,希臘國防部長坎梅諾斯(pamos kammenos)表示,如果歐盟各國——尤其德國——在希臘債務問題上對希臘“橫加打擊”,他們就會嘗到厲害,希臘“會發給難民旅行檔案,讓他們可以前往柏林”。說這番話的可不僅僅是這位和總理齊普拉斯不屬於同一黨派甚至同一陣營的右翼閣員,也有更“內圈”的人,如外長克其亞斯(nikolaos kotzias),后者稍早時不僅在布魯塞爾歐盟外長會議上作出同樣威脅,甚至悍然以“倘果真如此將會有數以千計‘聖戰者’涌入歐洲”相威脅。
除了“聖戰者”和難民,希臘新政府的另一法寶是對俄政策,仍然是坎梅諾斯出馬,宣稱希臘農產品(000061,股吧)70%出口俄羅斯,旅遊業收入25%來自俄羅斯,因此如果歐盟堅持“逼債”,那么希臘將在歐美聯合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充當“放水”的“豬隊友”(盡管這個純經濟問題由國防部長出面“開炮”顯得不倫不類,但如此奇特的賴賬大法本身就足夠不倫不類了)。
當然,除了殺傷他人的“損人不利己大法”,還有萬一傷人不成的“自爆大法”——自上任以來一直“妙語不斷”的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3月8日對意大利媒體表示,如果歐元區財長們不能表現得“現實一點”,希臘就再玩一次公投、甚至大選給“三駕馬車”看看。當然,身為財長,瓦魯法基斯表現得比防長要“專業”和“文明”一些,他努力避免“賴賬”的提法,代之以“債務置換”,也就是用所謂“gdp聯動債券”置換如今有還款期限的債券,說通俗點,就是“啥時有錢啥時再還”。
尋死為覓活
在一些分析家看來,積貧積弱且新政府剛上臺不久的希臘簡直是在尋死。
齊普拉斯內閣是靠向選民許諾增加政府開支和基建投資、恢復部分福利和補貼——一言以蔽之就是取消某些用於換取紓困款的緊縮措施,才得以異軍突起,獲得執政地位的,但所有這些承諾都有一致命傷:需要更多的錢,希臘沒有錢,政府靠紓困款勉強度日,倘若賴賬和放棄緊縮,紓困款就會停止撥付,屆時一切都會變成鏡花水月。
德國是希臘最大的債權人,也是“三駕馬車”紓困計劃真正的核心,逼債固然最積極,給錢卻也最爽快(因為最有能力且需受歐元區政策束縛),齊普拉斯內閣的種種“賴賬大法”招招直指德國,無疑會令迄今仍勉強支援紓困計劃的德國政府陷入本國巨大政治、社會壓力中,從而“自斷糧草”。3月13日德國電視二臺公布民調顯示,支援希臘繼續留在歐元區的受訪者比例從兩周前的52%降至40%,反對比例則從41%升至52%,且有多達80%的受訪者認為希臘政府在和“三駕馬車”談判時“態度不嚴肅”。
至於拿申根協定的簽證條例和對俄制裁說事,問題就更嚴重:難民和輸入型恐怖威脅已是歐洲各國談虎色變的首要社會安全威脅,希臘借此“撒潑”無疑會犯眾怒;在東烏問題上應如何對待俄羅斯,歐洲各國固然存在分歧,但奧巴馬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3月9日剛剛表示“在對俄問題上歐美不僅要同聲相應更要步調一致”,希臘借此要挾顯然不合時宜。
然而站在齊普拉斯內閣的角度,也實在沒有別的辦法。
2月20日達成、24日落實的協議,說到底,不過把希臘債務危機“大爆炸”的時間,從2月28日向后推了4個月,導致希臘無力償債的一系列問題絲毫未得解決:這個國家的失業率仍然高達27.5%(去年10月數據),其中25歲以下青年失業率竟超過50%,外債占比2013年高達175%,2014年則尚未統計,意大利安莎社曾統計稱,即便不算通脹和新增債務,希臘現有欠款沒有50年以上也根本還不清——簡單說,就是“不賴帳也沒辦法”。
為了達成這個“緩刑4個月”的妥協,齊普拉斯內閣不得不捏著鼻子,從自己當初大張旗鼓宣傳的“不還錢、不緊縮”競選綱領后退了幾步,至少在臺面上承認“應該還錢”和“繼續緊縮”,這不僅令其國內支援者大嘩,認為“政治失信”,也讓聯合政府內的更強硬派(如那位不同陣營、為組閣拉進政府的國防部長)大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齊普拉斯內閣也不得不在獲得4個月喘息期后趕緊表現一下自己的“不屈不撓”和“堅持原則”,以免立即被洶涌的民粹淹沒——至於債務后果,不是還有4個月才發作么?
其實組閣之初,齊普拉斯內閣也不是沒想過其它招數,包括向“三駕馬車”以外的富國求助(先后呼吁過美、中、俄投資),以及對“三駕馬車”以外的國家投資、債務賴賬(最出名的是涉及包括中國在內多國競標者的比雷埃夫斯港二期私有化招標),等等,但他們很快發現,這些單一債主的態度遠比“三駕馬車”強硬,且“請求投資”和“招標賴賬”之類的自相矛盾,也很難吸引這些挑剔的“有錢人”,與之相比,“三駕馬車”畢竟是“多頭政治”,其中歐洲的兩駕更是出了名的“大拼盤”,利用各成員國態度的反差和“多頭政治”中各“頭”間的縫隙,機會終究或許還多些——4個月“緩刑”不就這么拼來的么?
由此可見,希臘的“尋死”,實為非常狀態下一種“覓活”的非常手段。
尋死覓活 是死是活
希臘尋死覓活無所顧忌,說到底,是抓住歐盟和歐元區的一個命門,即它們害怕希臘真的退出。
政治上,希臘的退出將成為自成立以來“只進不出”的歐盟、歐元區第一次“減員”,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盟、歐元區的聲譽、影響力都會構成沉重打擊,這樣沉重的政治包袱,並非所有歐盟和歐元區國家“主事人”所敢於承擔。
經濟上,盡管希臘是歐元區的弱國,但在歐洲經濟、金融、貨幣和市場高度一體化的今天,希臘一旦“破罐子破摔”,也勢必對歐元區各國的經濟、就業構成沖擊,國際勞工組織(ilo)日前就表示,一旦希臘退出,僅德國一國兩年內就會流失8-15萬就業崗位。
但希臘的“尋死覓活”自己也同樣“麻桿打狼兩頭怕”:無論如何還不起錢、付不起債都是真的,沒有持續外債輸入希臘注定很快破產也絲毫不假,就目前情況下,除了騎虎難下的“三駕馬車”,還有誰敢往希臘這個一邊理直氣壯要錢、一邊隨時喊“我不一定還”的“差評借款人”錢包里塞錢?
從目前情形看,歐盟和歐元區對希臘的“尋死覓活”仍難形成共識,各方似乎都打算暫且混完這“緩刑”的4個月再作計較,可想而知,“手緊”的希臘還會繼續目前的做法,即邊“耍賴”邊克制,力爭既讓自己有多一些喘息余裕,又不至於把“債主”徹底惹毛,而歐盟各國也只能且掏錢且憤怒,邊罵邊忍耐,以免當真把走投無路的希臘逼到鋌而走險、變口頭威脅為實際行動的地步。
不過凡事都有個度,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這出“尋死覓活”的戲演得過火,讓大多數歐洲“債主”一致覺得“長痛不如短痛”,與其不斷被威脅、勒索,終日連氣帶憋、提心吊膽,還不如索性把這個“老賴”攆出去“止損”,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