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談深圳企業界創新更疊:我個人即將成為歷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22 13:11
4月22日消息,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今日出席由深圳萬科發起的2018城市共創大會。談及深圳企業界創新,他盛讚華為任正非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騰訊(00700-HK)馬化騰則代表未來。他自我調侃,「我個人即將成為歷史。」
王石今日講話主題是「與特區共成長」。他談到,「特區的特就在創新……說到創新,就不得不說到企業的創始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當然我覺得我個人即將成為歷史,好在我們深圳的企業家正在一代一代茁壯成長起來……與我年齡相仿的任正非發揮著骨幹、中流砥柱的作用,馬化騰等企業家茁壯成長,他們代表著未來。」
他同時強調,深圳政府也在創新科技企業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位於行業前沿的華大基因,就趕上了深圳政府不遺余力扶持企業發展的十年。此外,他也非常期待未來深圳與香港、東莞和惠州更加緊密的合作或融合。
萬科近期啟動「萬村計劃」,參與深圳不超過100個城中村綜合整治和經營。談及「萬村計劃」,王石表示目前國內如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與深圳展開人才爭奪。而深圳城中村居住了60%的人口,是許多來深人員的第一落腳點,是城市活力的基石。對於城中村,不宜大拆大建,通過「萬村計劃」引進物資管理升級服務,可以讓其“成為深圳持續輝煌的基石”。
他進一步表示,希望萬科「萬村計劃」未來可以適用於全國乃至全球。「要有借鑒意義、標桿意義。萬科已經在(約)一百個城市發揮城市配套服務商的作用,一百個城市乘以一百個村,就是一萬個村……如果能在全球有意義,就是十萬個村。
我今天講三個故事,雖然是致辭,但也有點對未來給一些觀念。當然,這些觀念主要是包括我和萬科在內的。講的故事,兩條增長曲線的故事。回顧一下特區過去的發展和萬科的發展。第二,在特區發展中的一個事件,叫做「特區不特」,之後的萬科的發展。第三個故事叫「萬村計劃」。
過去深圳發展了38年,萬科發展的34年,我們基本都比較清楚,耳熟能詳。尤其是我們和房地產和城市規劃發展有關系的,應該一點兒都不陌生。作為「萬村計劃」,我和小夥伴們討論,我理解的主要是萬科集團(深圳)公司啟動的在深圳城中村的一個參與,和政府和村委會村民一塊兒參與起來進行的計劃。用我們今天在這裏討論,面對未來下一個40年。我們在這裏討論有意義嗎?沒有。我們請來的國內專家、國際專家,一天的討論會,來面對城市的未來,深圳未來的未來。我想,它有借鑒意義,它有實踐意義,它有標桿意義,它才有意義。我說萬科現在已經在為一百個城市進行城市住宅配套服務。如果超越深圳的特區,它的借鑒意義不僅僅是在中國。
剛剛講了深圳特區和萬科的增長曲線。現在講第二個故事,關於特區不特的焦慮。
特區為什麼「特」?特有特在它實踐的意義,是有普惠價值的,是有通識價值的,是有共融價值的事。只有這樣,這個「特」才有意義。所謂的「特」不是別人不能做只有他做,而是他先來試驗,他試驗成功了,其他地方就可以去做。這就是特區「特」的意義所在,也就是主題的第二個字共創的「創」。
特區的「特」就在創新。這是面對未來要緊緊把握的一點。把握了這一點,我們代表著未來。我們和香港一塊兒代表著大灣區的未來,大灣區和中國其他地方創新走在前面的上海、渤海灣、雄安特區一塊兒代表著中國的未來,代表著「一帶一路」的未來。這個「特」就在創新。當然,創新其中有兩個特點。一說到創新,就說到企業,說到企業就說到企業的創始人,領頭人。當然,我也只是其中一位。我覺得作為個人,我也即將成為歷史。但好在深圳代表的未來,一代一代的已經茁壯起來。盡管將進入歷史的人,還得發揮作用。比如類似我這樣的年紀,像任正非,還是在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我再看看像馬化騰這些年輕的一代,茁壯成長起來,代表著未來。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往往忽略了一點,就是政府的職能。中國的改革開放是自上而下,是鄧小平在這裏劃了一個圈,一路到現在自上而下,政府的作用代表未來。這是非常清晰的。
我們說到深圳代表未來的創新,會發現科技在深圳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因為和成熟的發達國家工業水平、技術水平有相當的差距。深圳的技術發展、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但是,一般老百姓並不清楚,政府在這方面的推動,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這個推動往前,深圳不可能誕生出這一批優秀的剛才提到的企業往前走。我相信,營造了這個環境,會有代表未來的創新科技企業一步一部往前推進。比如代表未來很重要的科學和經濟生產領域,就是人類基因組,生命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商業的運用。華大基因在這方面就遠遠走在前列。本身華大到深圳十年,也是深圳政府不遺余力支持、扶持的十年。我們說到創新,不要忽略深圳政府的作用。
深圳的發展,可能不要忘記了一小河之隔的香港。深圳的發展,是和香港緊密相連,和香港的經濟精英、香港各界的支持,密不可分。面對未來,如何在大灣區充分發揮著一個先導的創新作用。顯然,在進一步密切的港深合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的感受,面對未來,政府的作用,企業家的作用,深圳和香港的作用。恰好是過春節,在深圳有一個機會,接待了剛下來的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在一塊聊,因為他本人一直是做和房地產有關系的城市規劃、經營代理。談到深圳,我發現他由衷的感慨、由衷的高興、由衷的敬佩、由衷的希望香港和深圳能聯手起來面對未來。為什麼?因為深圳特區剛剛成立時,他作為專家被深圳政府聘請,作為顧問。他真的是一年一年看到深圳怎樣從一個封鎖的口岸,內地物資供應香港的中轉口岸漁村城市,發展成一個繁榮發展代表未來的大都市。
最後一個故事:「萬村計劃”的故事。2010年萬科在上海世博會貼出一個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一個城市規劃專家寫的書名字叫《城市的勝利》,書中解釋城市不等於建築,城市等於距離及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推動創新、吸引人才、鼓勵創業,進而促進社會與經濟的流動性,這正是城市繁榮的原因所在。或許意識到人才對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性,自2010年中國城市加入了人才爭奪戰,武漢、西安、長沙均提出五年吸收並留住100萬大學生的計劃,成都大力推行安居計劃,放開畢業生落戶計劃,連人口增長的北京、上海都出台了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戶。深圳是最早面向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吸引人才落戶的城市。現在這一政策已經被大量城市采用。上面這些曾經的人才住駐地,現在與深圳展開了直接的人才爭奪。
如何讓人才在城市中落腳,深圳城市面積是北京的1/8,上海、廣州的1/3。經過40年的開發,深圳可用的土地只剩下20平方公裏左右,每年新增用地不足2平方公裏,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嚴重受損。在這種背景下,萬科去年開創了一項城中村改造計劃,叫「萬村計劃」。城中村曾長期遭到人們的誤解,甚至被誤認為是城市發展的毒瘤。但隨著城市的深入,人們發現深圳1044個城中村裏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並且這些村落在全市轄區範圍內均勻分布,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此外,處出於城市更新成本以及市民居住成本的考慮,對於這些城中村不能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必須找到綜合整治提效的新模式。
「萬村計劃」已經探索出比較成熟的模式,城中村綜合整治將引進物資營管加城市化商業運營。這個過程中,城市作為城中村綜合整治主導角色,監督萬科進行施工建設,萬科作為企業方配合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並積極履行城市建設的職責。
我們期待在未來萬村覆興能成為深圳持續輝煌的基石。
我想強調的是,盡管行政管理深圳特區只是2000平方公裏,但我覺得我們既然是在創,在代表未來,我們至少觀念上、規劃上、產城融合上,應該超越2000平方公裏這個概念。實際上現在在東莞,我自己的感覺,已經和深圳互相融合相當好的,而且現在也承載著如何在深圳的東邊,惠州方向,更多的發揮深圳的作用。這樣,我們才談得上在大灣區深圳會發揮越來越好的先鋒作用,不要被2000平方公裏,更不要被能可開發的面積只有20平方公裏所困擾。我們創新,在政府,在習近平為首黨中央的領導下,會面對未來,希望今天我們的專家、同仁同聚一堂,為未來出謀劃策,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李彥麗 新浪財經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