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are:流血上市的獨角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3 17:35
square成立6年至今一直未能實現盈利,該公司的業務模式的瓶頸在於需要向信用卡發卡商維薩、萬事達和美國運通等支付手續費,盡管其營業收入在過去幾年猛增,市場接受度也在不斷提升,但受到上述交易模式的限制,其交易成本也同步提升,基於這樣的業務模式,square能否實現盈利甚至保持盈利一直是外界對於該公司的主要擔憂之一。
作為今年備受關注的初創公司之一,square發行價僅每股9美元,較其去年進行最後一輪融資時,每股15.46美元的價格出現了大幅折價,市值僅為29億美元,較之前60億美元的估值縮水超過一半,說明即便在完成了過去一年的上市沖刺后,現在的square都無法讓市場認可其過高的估值,但square的市銷率為10倍左右,低於已上市的其他支付公司。
square經營狀況:收入快速增長 短期難見盈利
square的業務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提供所謂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其創辦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智慧移動設備,都能用信用卡支付的問題。
square目前有三款硬體產品:
1. 最早期的方形的可以插入智慧手機或平板耳機孔的插件,該插件免費贈送給用戶,square的名字就由此而來。配合移動app,可以實現劃卡支付。
2. 帶有刷卡槽的ipad底座,原理和通常人們能夠看到的pos機差不多,消費者刷卡隨后商家可以在ipad上進行操作。
3. 帶有無線nfc識別支付功能的讀卡器,可以適用於蘋果支付、安卓支付等其他支付方案。
根據square的上市申請檔案,2012年至2014年三年間,該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大幅增長,增速分別為123.6%和63%,2015年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8.9億美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48.9%。
square的營業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消費者在使用square支付服務的商家處刷卡消費收取的手續費,費率為2.75%,過去一年,使用square發生的支付總額高達238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超過60%,而2012年全年的支付總額僅為65億,可以看出,square提供的支付服務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商家所接受。
但square的業務模式存在一個無法消除的瓶頸,那就是向信用卡發卡商支付的每筆約1.9%的費率,這部分被計入square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中,從過去三年的財報情況來看,這部分的成本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基本不變,為65%左右,由此可見,在square的交易數量和由交易產生的營業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交易成本也在相應同比例增長。
square營業收入增長與交易成本增長幾乎同步
從square2014年的業績數字中可以看出,其交易收入約為8.2億美元,交易成本高達6億美元,因而從交易部分獲得的凈收入僅為2億多美元。
square自創立以來未能實現盈利,截至2015年6月,其凈虧損為7759萬美元,由上述收入、成本構成不難看出,square難以實現盈利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收入的一大塊不得不被傳統發卡機構分走。
總體來看,創立6年的square完全符合一家初創企業的特征:高速增長同時還未實現盈利。但由於其業務模式的特殊性,能否實現盈利以及保持盈利也是square在上市申請檔案中明確列示出的經營風險之一,同時也是華爾街投資者最為顧慮的一個方面。
融資回顧:
2009年2月:square由twitter創始人杰克·多西和麥凱爾維建立於美國舊金山,為商家以及消費者提供移動刷卡設備以及應用程式服務,方便付款和收款
2009年11月:a輪,1000萬美金,khoslaventures
2011年1月:b輪,2750萬美金,紅杉資本
2011年6月:c輪,1億美金,kpcb
2012年9月:d輪,32.5億美金,花旗創投、rizvitraverse management、星巴克
2014年8月:9000萬收購送餐服務商caviar
2014年10月:e輪,1.5億美金,高盛、rizvitraverse management、gic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