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科技巨頭攻占白色巨塔,健康生態系快速成形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3-06 09:37


【撰文:張殿文】

去年,當蘋果決定加入「Argonaut Project」計畫時,外界極為訝異,因為這是一個電子病歷交換標準開放推廣計畫,和蘋果既有的 OS 封閉系統作風完全不同。


這個民間醫療組織 HL7 所發起的開放式標準,有了蘋果支持,鼓舞了醫療產業數位化的推動者,因為過去在缺乏信任溝通的生態系統中,電子病歷很難真正做到流通,難怪計畫領導人屈貝西(Micky Tripathi)已開始想像,蘋果認證過的 App 生態,讓醫療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

那麼,什麼原因讓蘋果的態度轉變了呢?關鍵就是「人工智慧」。不過,業界人士不諱言指出,電子病歷資料難以流通的瓶頸之一,是整個醫療產業鏈缺乏結構性資料,而人工智慧的成敗又取決於資料可靠性,因此,即使現在有了蘋果加持,還得要建立一套標準來確保資料品質才有可能。

據 Healthcare IT News 指出,2017 年已有 86% 美國醫院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 AI,許多醫療機構也都展開 AI 專案,而 FAAMG(為 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及 Google 英文字首簡稱)等科技巨擘已意識到龐大商機,也要特定策略在此產業快速開展,促使以消費者為中心建立的生態系統開始成形,替代以往醫療的「白色巨塔」!目前光是美國的健康照護行業產值,就高達 4.5 兆美元,約占美國 GDP 的五分之一。

雲端醫療、基因運算興起,亞馬遜和 Google 占盡優勢

場景轉到西雅圖,亞馬遜公司最近一年密集邀請醫院管理人員往總部開會,交換彼此對 B2B 業務的看法:如果亞馬遜讓醫院用「一站式購足」方式來採購門診病房、手術室和急診室所需的醫療用品,如何讓訂購系統變得更完善?

這是亞馬遜的老本行,卻戰戰兢兢。因為從下單平台和醫院連結,與經銷商、生產商簽訂採購合約的方式都與過去不同,過程中涉及有更多的法律和責任問題,甚至包括個人隱私。相較之下,反而不如雲端服務事業 AWS 在醫療生技產業上的業務推動快速。

光是雲端醫療及基因運算市場,2018 年將達到 10 億美元,投資銀行 FBR Capital 分析師艾夫斯(Daniel Ives)認為,亞馬遜和 Google 這種大型雲端公司在基因資料儲存的處理運算、安全性和分享能力,雖然遠超過一般學術機構和醫療公司,市場需求還是會愈來愈大。主要因為人類基因組含有 DNA 的遺傳信息,每一個人體細胞都有同樣基因資訊,從學術機構和藥品製造商己經開始對數百萬人基因組進行排序,AWS 和 Google 還能夠提供資料分析服務,讓科學家進一步利用 DNA 資料來研究。

科技大廠很早就進軍醫療,但隨著 AI 的發展,從基因到平台,全新市場正在誕生。

這也是亞馬遜和 Google、微軟正面對決的市場。基因研究相關企業握有龐大數據,成為大型科技公司一開始鎖定的標的,像亞馬遜、微軟、Google 都共同投資針對癌症早期跡象發現遺傳資訊的 Grail 公司,因為癌症早期發現的存活率是末期的五倍,後來騰訊也加入投資。

Grail 後來還合併了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與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 2014 年創立的 Cirina,讓美國和亞洲研究循環游離 DNA(cfDNA)的力量進一步整合,快速推進檢測早期癌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技術。「我們研發能力將有所突破,更接近降低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目標。」Grail 執行長胡伯(Jeff Huber)說。

因為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崛起,科技大廠紛紛跨足醫療業,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系因此成形,驅動著全新的智慧醫療產業鏈誕生,科技巨頭FAAMG加入競賽!
因為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崛起,科技大廠紛紛跨足醫療業,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系因此成形,驅動著全新的智慧醫療產業鏈誕生,科技巨頭 FAAMG 加入競賽!

從基因到平台,微軟、亞馬遜、Google 正面對決

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 DeepMind 正和英國的全民醫療系統 NHS 合作,開始有效分析數據;Google 也推出工具 Deep Variant,以人工智慧繪製個人基因藍圖,找出有助於控制病況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突變。此外,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 所投資的「Google Genomics」,則是用運算法來進一步提供深度學習。像採用「影像辨識技術」來協助醫生判讀醫學成像,包括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乳腺癌腫瘤轉移等等。

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可能一眼瞄過 X 光片、電腦斷層攝影(CT)或核磁共振(MRI)影像報告,就知道問題所在,但年輕醫生難免出現誤差。

以「視網膜眼底影像數據」為例,Google 團隊便應用深度學習技術 TensorFlow,透過專業醫生的協助,從具有 12.8 萬張的數據集中,創建出如同專業醫生判斷病變能力的模型,未來便可透過該模型在系統上得出診斷結果,讓寶貴的醫療經驗傳承下去。TensorFlow 機器學習也能支援 DNA 測序。

和 Google 一樣在軟體方面較勁的微軟,早在 2009 年就啟動 Microsoft Biology Initiative 專案,給生物資訊學領域帶來新的技術和工具,接下來從基因科技開始切入雲端,2016 年 7 月,微軟宣布發表 DNA 讀寫工具,推出 DNA 的「端到端」保存資訊系統。

2016 年 10 月,微軟推出全新基因組分析工具包(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對比之前的版本,GATK 的運算效率可提高七倍,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對於急重病患者具有重大意義,微軟進一步希望利用「DNA + 電腦」技術攻克癌症,這是一種超小 DNA 電腦,能進入人體運行,監視癌細胞並且對癌細胞進行重新編碼,讓癌細胞轉化為健康細胞,希望在十年之內解決癌症問題。

科技巨頭從 2016 年開始紛紛提出高效能的架構,來主導深度學習框架或程式庫,包括 Facebook 的 Caffe 和 Caffe2、GOOGLE 的 TensorFlow、亞馬遜的 MXNet、PyTorch 等等,科技巨頭之間的架構開放競合,也進入第一回合布局。

2017 年 9 月,微軟宣布和 Facebook 共同推出開放神經網路交換格式(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ONNX),來提升神經網路框架格式間的互通性,其中就沒有包括 GOOGLE 的 TensorFlow。不過這些競合已讓開發者大大降低訓練模型的門檻,可以自由選擇從神經網路中編寫程式,或是調整框架中模型來訓練與設計演算法。

科技大廠紛至沓來,醫療大廠 GE、西門子、飛利浦加速攻防

根據 Healthcare Dive 資料,2017 年第二季醫療產業共有 29 件人工智慧投資案,這是單季新高,全年投資案也創下新高,這股熱潮還會繼續延燒到 2018 年。顧問機構 Accenture 就指出,AI 技術正在重組人們對醫療服務的現代概念,AI 工具的投資部署在十年內將劇增至 1 千 5 百億美元。

科技大廠來勢洶洶,老牌醫療大廠也不會坐以待斃,奇異集團(GE)就全力加速,2017 年 GE Healthcare 成為第一家採用 NVIDIA GPU Cloud 雲端平台的醫療設備商,輝達(NVIDIA)的 AI 晶片將導入全球 50 萬台 GE 的電腦斷層檢查儀(Revolution Frontier CT)中,加速醫療數據處理、分析,影像處理速度快兩倍,還能降低輻射量。

GPU 加速深度學習,打造更複雜的神經網路和影像顯示,足以擴及醫療圖像、大量數據處理,為病患血流提供可視化和量化數據,如肝臟、腎臟病變的臨床檢測,增進醫療狀況評估、臨床診斷決策等醫療應用。大大改善醫師的工作流程以及節省大量時間。「輝達未來幾年一定會擴大 AI 在醫療面的應用。」輝達的 AI 研究員包威爾(Kimberly Powell)說。

歐洲醫療大廠飛利浦,則早就看見全球先進國家的老年人口己占 15%,未來 20 年內還會再增加兩倍,達到 30%,醫療器材需求以倍速成長,所以飛利浦很早就把醫療部門切出來,更靈活的面對挑戰,並在全球不斷購併擁有病情監測、精密影像檢查設備廠商,從 2006 年開始,甚至每年購併二到七家高成長的醫療公司。

2018 年歐洲最大工業集團西門子(Siemens)旗下醫療設備事業,預定明年在法蘭克福掛牌上市,也將是德國 20 年來最大規模的 IPO 案。西門子的醫療影像與診斷部門 Healthineers 身價約 400 億歐元,西門子最高將釋出醫療事業的 25%股份,也將是 1996 年德意志電信(Deutsche Telekom)130 億美元以來最大宗 IPO。西門子醫療強化資本結構之後,將繼續迎戰全球科技巨頭的挑戰。

AI 讓平等醫療更進一步,Facebook 選擇從人類細胞圖譜切入

事實上,傳統電子醫療集團和科技巨頭的競爭,從 AI 開始進入白熱化,也有利於人類健康的下一步發展,IBM Watson Health 健康長瑞伊(Kyu Rhee)博士曾提出醫師 AI 三大原則:目的、透明和技能:都是為了幫助人類,而不是取而代之,瑞伊博士認為 AI 是一種新技能,當「人類 + AI」(Human+AI),才完整增強人們的能力,「人類 + AI」適用於臨床醫生、管理人員和健康 IT 專業人員。

更精準、更有效率、更加透明化、成本也更加便宜,讓「平等醫療」的概念,有可能進一步開展。

2010 年英國學者馬爾莫(Michael Marmo)曾發表論文指出,在英國,最貧窮的一群人比最富有的一群人,平均少活了七年,也比較容易發生失能。在美國,相較於白人,黑人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分別高出 29% 和 40%。

「平等醫療」的需求,正是 FAMMG 等科技巨頭的競合全新起點。因為社會、經濟、教育等種種不平等,透過 AI 能代替人手短缺的人類醫生做初步的診斷,資訊的不平等,也可以透過 AI 來學習,創造其他的可能性。

Facebook 創辦人佐克柏夫婦 2015 年就設立 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計劃未來十年將投資 30 億美元,資助全球的科學家研究疾病治療,第一個專案就是投入 6 億美元建立 Biohub 研究中心,將科學家和工程師聚合在一起,共同研發預防、治療及管理疾病的工具,並大力贊助「人類細胞圖譜」(Cell Atlas project)的完成。

「人類細胞圖譜」將細胞各種狀態整理出來,讓人們可以更快了解自己的細胞,進一步防制疾病,因為佐克柏(Mark Zuckerberg)觀察,目前用於治療人類疾病的費用,至少是疾病預防的 50 倍,「這需要改變!」佐克伯說。

佐克柏是 FAAMG 中最年輕的創業者,所以他敢喊出「2100 年」結束前要控制所有疾病,離現在還有 82 年,所以也願意從最基本的「人類細胞圖譜」做起,而 Biohub 的負責人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學教授奎克(Steve Quake)博士,擁有 735 項專利,能幫助 Facebook 的醫療大計一步一步打下基礎。

另外,Facebook 專長的社群科技能力也繼續發揮功能,像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開發「Genes For Good」應用平台,利用 Facebook 招募志願參與者,讓參與者可使用「Genes for Good」參與基因檢測研究、探討健康相關的資訊,彼此幫助瞭解自己和他人日常生活和基因變化比較,進一步達成日常健康的目標。從基礎圖譜到社群,都是為了提升效率,解決資源不足,追求未來的平等醫療服務。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數位時代》​

 

來源:《數位時代》 2018 年 3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數位時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