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崩潰的歷史根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4 08:17
左鳳榮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著有《致命的錯誤――蘇聯對外戰略的演變與影響》等
1991年12月25日19時32分,在克里姆林宮上空飄揚了近70年的紅旗緩緩降落。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寄托人類文明的希望之地從此不復存在。20年后的今天,回顧曾經的超級大國崩潰的過程,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我們曾認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蘇聯的社會主義,代表著人類歷史發展的方向。出乎意料的是,蘇共只執政了74年,就在20年前轟然解體了。蘇聯劇變20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原因,為什么一個強大的蘇聯會發生一夜劇變,出乎人們預料地迅速解體。蘇聯的種種問題:破壞法制的大清洗、重軍抑民的發展戰略、農業落后、民眾生活水平低、民族主義等等,根源都在於蘇聯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在演講前而不是演講后簽署辭職檔案,讓電視臺工作人員措手不及。
蘇共沒有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關於無產階級國家政權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推崇巴黎公社式的國家。巴黎公社有兩條重要的原則:一個是公職人員由普選產生;另一個是消滅作為暴力工具的國家,建立為民眾利益服務的廉價政府。
蘇聯搞了7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始終都沒有實現人民主權原則。十月革命勝利之初,可以用人民文化水平低來解釋,幾十年后這一理由難以成立。蘇共自認為他們所做的就是民眾的需要,代表人民思考和決定一切,不相信民眾自己有判斷是非和選擇的能力,管理人員由蘇共組織部門挑選任命,還提出了“干部決定一切”這一片面的口號,造成民眾與國家政權的分離,民眾只是社會主義大機器上的螺絲釘。
正因為民眾沒有權利,對國家的決策沒有影響,才使政府明顯侵犯民眾利益的政策,如:過分發展軍事力量,不給農民以耕種土地的自由,不允許知識分子自由創作等,長期堅持不改。也因為政府的權力不是來源於人民,民眾也沒有權利監督政府,機關越來越只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干部享有各種特權,體會不到民眾的疾苦,民眾感覺黨政機關並不代表他們的利益。因為沒有成為國家的主人,在民族分離主義分子破壞國家,國家分崩離析之時,沒有人站出來維護它。斯大林“大清洗”在蘇聯肌體上留下的創傷,同樣在蘇聯解體中起了重要作用。
蘇聯的民主沒有被民眾認可
形式與內容是相統一的,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無產階級為自己爭得了許多權利:普選權、建立自己政黨的權利、集會游行向資本家抗爭的權利、出版刊物宣傳和闡述自己主張的權利等等。在沙俄這個落后的國家,民眾享受不到這些權利,爭取自己的權益也是布爾什維克和民眾奮斗的目標。列寧說:“蘇維埃政權既不是遵照誰的指令,也不是根據哪個政黨的決議建立的,因為它高於各政黨,它是根據革命的經驗,根據千百萬人的經驗建立的。”“勞動者在不滿意自己的政黨的時候,可以改選自己的代表,把政權交給另一個政黨,不必進行任何革命就可以改組政府。”
列寧所設計的新政權形式是集立法與行政合一的蘇維埃,這一體制是建立在全民普選基礎上的,“議行合一”與“普遍選舉”兩條原則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人民主權。十月革命后,蘇俄進行了立法會議代表的選舉,1917年11月選舉產生了715名立憲會議代表,其中社會革命黨370名,布爾什維克175名,左派社會革命黨40名,孟什維克15名,立憲民主黨(人民自由黨)17名,以及其他黨派和民族組織的代表,1918年1月5日立憲會議召開后,布爾什維克的政策主張在會議上難以落實。於是,列寧宣布解散了這個代表機構,用蘇維埃取而代之。布爾什維克黨開始代表人民管理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其他社會主義政黨也漸漸失去了活動的空間。
蘇聯的政治體制表明,社會主義民主同樣需要形式上的民主。蘇維埃政權拋棄了資產階級民主的一些形式,如三權分立、競選、言論和出版自由等等,雖然蘇聯自己宣稱,“無產階級民主比任何資產階級民主要民主百萬倍;蘇維埃政權比最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要民主百萬倍。”但是,蘇聯的民主沒有被民眾認可,長期存在實際上總書記的個人集權。無產階級的民主應該使政權“處處依靠群眾的積極參與,處於群眾的直接影響下,接受全體公眾的監督”,人民應該有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但在蘇聯這不是事實。蘇聯的實踐表明,沒有這種外殼的民主是不能實現民主內容的。
蘇共逐漸蛻化為維護自身利益的政黨
蘇聯劇變和聯盟國家的解體與蘇共直接相關,蘇共在長期執政的過程中,沒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完成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蘇共沒有成為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而變成了只代表自己利益的權力機關,造成蘇聯體制僵化、問題成堆、人民不滿,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
俄共(布)在列寧時期比較民主,重大方針政策的出臺都經過黨內充分的討論,甚至是激烈的爭論。但列寧病重和逝世后,黨的作風也開始發生變化,斯大林利用在黨內掌握的權力,逐漸成了凌駕於黨和國家之上的領袖。斯大林創造性地提出:“共產黨是蘇維埃國家內部的一種聖劍騎士團,它指導蘇維埃國家的機關並鼓舞它們的活動。”
蘇共的腐敗
“聖劍騎士團”是中世紀專為掠奪和屠殺異教徒而建立的德意志天主教僧侶騎士團,它不惜用血與火征服異地,鏟除不順從者,是為封建主、為個人獨裁效力的工具。在實踐中,斯大林按照“聖劍騎士團”的標準建設蘇共,蘇共成了聽命於領袖個人的黨。斯大林建立了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無論是黨內,還是社會上都不允許有不同的意見,檢查機構越來越龐大,權力越來越集中,創新思想在幼芽狀態下就被摧殘殆盡了。
在斯大林之后,蘇共雖有所改變,但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蘇共的總書記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黨內沒有合法的爭論與辯論,仍是層層聽命於總書記或第一書記,不合總書記意者難以在政治舞臺上立足。各級黨委和黨委書記具有絕對的權力,經常包辦代替蘇維埃、經濟機關和社會組織的工作。這樣一個缺少民主的黨也不可能在蘇聯實現真正的民主,而沒有民主自然就沒有社會主義。
政黨本來是群眾性組織,是聯系社會與國家的橋梁,蘇共則蛻化成了國家機關,成了官僚化的代表。隨著干部任命制的發展,官僚主義和貪污現象也隨之發展起來了,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找不到主人的感覺,責任感自然也減退了。同樣,領導者本人對人民、對黨的責任感也下降了,因為官員的提升不是靠“下層”,不是取決於人民的意志和要求,而是取決於“上層”,取決於上級領導的態度和意見,取決於檔案和私人關係。
沒有各階層的平等,農民和知識分子受歧視
蘇共沒有建立起一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農民長期被看成是落后的階級,是被消滅的對象。斯大林強行推行全盤農業集體化,消滅了個體農民。加入集體農莊的農民,普遍失去了對勞動的興趣,破壞勞動紀律,不出工的現象很普遍,農民普遍不滿,沒有生產積極性,他們不可能生產出國家需要的東西,結果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落到了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地步,到20世紀70年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不得不從資本主義美國大量進口糧食。
在任何社會,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知識分子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隨著新技術革命的進行,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更是如此。但蘇共沒有看到人民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科學技術和知識分子的作用在增強,仍然堅持所謂階級原則。在吸收黨員時,“他們只注意使工人階級、農民、婦女在蘇共中占有相應的比重,而忽視了國內工人力量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忽視了把科學技術和創作知識分子積極推向前臺,因為這些知識分子就其修養水平和在經濟、科學、文化中所占的關鍵地位來說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司機、清潔工比記者入黨更快,因為他們被列入工人之列”。知識分子長期沒有表達意見的自由,蘇共對知識產品嚴格監督,與知識分子要求獨立思想和表達自己思想的愿望發生了嚴重矛盾,他們“被迫戴上緊箍咒,而施法的人卻是那些對他們的專業知之甚少的黨委領導。”知識分子收入不高,又沒有像在實際物質利益部門工作的工人那樣的實惠,使最具創造性的這部分社會力量同蘇共疏遠,后來成了反現行體制最積極的成分。
干部處於優越地位,在斯大林時期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官僚特權制度,如建立內部特供商店、餐廳、醫院、免費別墅,干部根據級別享受不同的工資補貼、住房、醫療照顧以及其他的福利補貼。這一制度一直沿續下來,並在不斷加強。官貴民賤的社會不可能在現代社會生存下去。
社會主義本是人民大眾生機勃勃的事業,是為民眾謀福利的事業,但由於蘇聯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沒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沒有把人民主權從理念變成現實。結果,人民對國家的政策沒有影響力,對蘇共沒有監督權,蘇共變成了向民眾發號施令的機關、追求自身利益的代表。作為議會合一機關的蘇共,在制定政策時往往只著眼於國家的強大而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侵犯和違背民眾利益的事時有發生。
如果蘇共能夠指導人民運用民主權利,在做決策、辦事情時,能聽取和尊重民眾的利益訴求,蘇聯則不會長期固守沒有生命力的集體農莊制度,不會把錢財毫無節制地浪費在發展軍備和支援世界革命上。集權僵硬的政治體制使民眾喪失了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了經濟危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淪為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靠出賣原料過日子,到1990年落到了滿世界乞討購糧款的地步,蘇聯自然難以為繼了。當蘇共解散、蘇聯解體之時,沒有民眾起來抗爭,這一教訓足夠深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社會主義者應該研究蘇共的前車之鑒,防止重蹈覆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