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呂芳銘:大學也要企業化 才能與企業創造雙贏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 2015-11-21 21:25
鴻海副總裁呂芳銘(左2)出席頂尖大學成果展(鉅亨網記者李宜儒攝)
鴻海(2317-TW)副總裁呂芳銘表示,過去10年的頂尖大學計畫,已經花費超過1000億元,基本上的主軸,是學術研究,不過他認為,還有另一個主軸,是企業經營,因此大學也要企業化,透過創新,才能與企業創造雙贏。
呂芳銘今天早上到台灣大學體育館,出席「邁向頂尖,開創未來—2015邁頂計畫成果展」,並以「產學.創新.雙贏」進行專題演講。
呂芳銘指出,如果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我們今天已經花了1000億元,成果要如何價值化?能夠產生多少的價值回收(return of investment)?
呂芳銘說,大學應該分為兩種,包括企業大學與學術大學,真正的頂尖大學,則應該是兩者兼具。而產學合作期望的是、從企業與學校合作當中,讓學校也不只是做研究,也要可以產生增值、價值,讓更多創新、創業發生在學校。
呂芳銘指出,鴻海的產學合作,包括了麻省理工學院(MIT)、印度理工(IIT)、北京清華、新竹清華及交大、台大、台科大北科大、高科大及越南前五大理工大學,以及卡內基大學。其中有些合作是技術研究,有些是人才培育。
其中鴻海與MIT的產學合作已有81人次,每人研究的時間從半年到一年半不等 ,甚至也有人拿到大數據相關的博士學位。
至於與高科大及越南越南前五大理工大學,則是以模具相關為主,呂芳銘說,因為鴻海是以模具為基礎,而高科大也在工業模具上有領先,因此鴻海挑選了越南前5所大學的學生來台灣修學位,再回到鴻海越南廠服務。
鴻海與北京清華從2001年開始,當初是以奈米碳管的基礎研究開始,因為其延展性佳,因此進行商業化開發,後來還進行奈米拉絲設備研發,甚至延伸到觸控面板上,現在也已經用在智慧型手機上,呂芳銘說,甚至連當初鴻海一起研發奈米碳管的北京清華老師也跟著出來創業。
而鴻海與台大的合作更多,包括結合台大醫學、電機、資訊、機械等系所,共同開發光纖神經網路系統、大數據及高效能運算中心、生醫工程產學研發基地(智慧醫院、醫療機器人、醫療穿戴)、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儲存應用等。
另外印度理工大學也非常積極與鴻海接洽聯絡,呂芳銘說,他去參觀印度理工大學,對於他們的基礎科學研究,可說是「眼睛為之一亮」。由於鴻海積極布局「雲移物大智網」,呂芳銘說,印度孟買的學生可以和台灣的大學學生結合學習,進行專案合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