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是遲到還是晚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12 10:58
“明年將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與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這是中國政府關於房地產發展的最新論調,並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在房地產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瓶頸”關口,本著問題導向,從房地產這一關鍵領域著手,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與實體經濟的良好對接,從而從更大格局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推動與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顯然已經迫在眉睫。
增長的背後
從落後的物質文化生產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矛盾的轉變,充分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在內部結構上的重大一躍。從1990年代的國有企業改革釋放紅利,最終實現國有企業脫貧,中國經濟在世界一枝獨秀,到21世紀前20年中國房地產的崛起,完成國家資本的迅速積累,帶動基建等設施突飛猛進,中國發展再一次引領世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此過程中,增長的背後邏輯——國企改革釋放的制度紅利與房地產的投資拉動——所體現出的內在激勵與外在刺激,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品質水準與可持續能力,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在實現成功脫貧,並形成規模巨大的社會優質資產,無疑也是今天我們面對規模龐大的房地產存量市場,進行深刻變革,並將其由資產泡沫轉化為社會優良資產,推動社會進步而不是拖累社會發展的時代課題。相應的,1997年從泰國蔓延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隨後波及中國香港的亞洲金融風暴,也應該成為我們當下處置圍繞以房地產為核心的金融風險的歷史參照,實現“軟著陸”的再次輪回。
畢竟,不管怎麼說當下昂貴的房地產價格不僅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也令在市場中進行自負盈虧的企業這一最重要的市場主體面臨居高不下的經營成本,滿足居民住房這一基本社會保障和企業生產廉價用房這一基礎生產保障,讓全社會輕裝上陣,通過積極的智慧創造,推動社會持續進步,才是現代社會成熟與現代文明的重要表現,而房地產價格的畸高,無疑是人為地通過變相地抬高資產價格,最終拉高全社會的運營成本,實現一次集中的短期的迅速變現,這一短期行為雖然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加速社會資本的集聚,實現財富積累,但長期看損傷整個社會持續運營的社會基礎。
使命完成,房地產業的退出
近期,以大規模減稅為標的的美國自雷根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減稅行動,標誌著以啟動市場,加強市場活力的“特朗普新政”正式推開亮相,也彰顯了商人總統特朗普在強化市場建設上的魄力。
隨後,日本、韓國紛紛跟進,在應對即將到來的市場變動上做足功課。
無論是美國引導的此次大規模減稅,形成全球各大經濟體陸續跟進,還是隨後將開啟的美國加息週期與縮表計畫,引發全球資本流向變動,雖然目前尚不知中國政府在應對這一從產品市場到資本市場呈現出的世界結構性、系統性變動中將採取何種舉措,但顯然這種衝擊所帶來的危機,背後蘊藏著的就是機遇。
多年來,我們屢屢強調但始終收效甚微的改革領域,從政府機構,到紅頂仲介,到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從教育、醫療、住房到能源、交通,從財政稅費收支到資金使用效率,各領域存在的改革“硬骨頭”,能夠從此次全球減稅、加息、縮表的契機中下重手,涉險灘,取得重大突破,甩掉多年的沉重包袱,實現一次市場出清,我們就換取了一次重新出發的新市場空間,迎來未來經濟增長的社會基礎。
我們的住房從曾經的福利分房到全面市場化,每次住房領域的重大調整都是一次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配套化部署,作為1998年啟動的房地產市場化舉措,以應對當時國內經濟低迷的態勢,無疑以巨大的市場空間換來了中國經濟長達20年的高速增長,顯示了決策的正確性。然而,時過境遷,在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已至今天尷尬的情境下,房地產作為領中國走出當時困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適時退出房地產作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已經成熟,通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金融衍生工具等多種形式、多管道支撐實體經濟,形成新時期實體經濟支撐、帶動社會發展的新氣象,並依託現有經濟存量與未來經濟增量形成的消費空間與消費實力,開啟經濟發展的“實體+消費”的雙引擎,這樣一種依靠實體帶動社會發展動能的提升,進而帶動居民財富增長,繼而形成消費社會,最終呈現社會良性發展的格局,無疑彰顯了一個社會與時俱進的經濟發展理念,而不是停留於過去為經濟發展開闢發展管道的狹隘思維。
■ 作者|劉福生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