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向創投說不

鉅亨網黃欣 2015-11-20 07:26


Everlan共同創辦人Michael Preysman出席2013年TechCrunch論壇 (圖:AFP)
Everlan共同創辦人Michael Preysman出席2013年TechCrunch論壇 (圖:AFP)

說到網路服飾零售商 Everlane,極簡的設計風格是許多時尚愛好者的心頭好。而在該公司的刻意設計下,其財務結構也是一樣簡單。不像其他新創公司,Everlane 的投資人名單中並沒有大型創投列於其中。


許多新創公司都會想辦法贏得創投青睞,盼獲得資金注入。據 Dow Jones VentureSource 資料,今年第 3 季美國新創公司共獲 190 億美元注資,較去年同期增加 68%。

不過有些新創公司選擇了不同的道路,與其盡可能取得資金,它們寧願換取對公司發展的掌控權,有些企業則是過了很久才向創投籌資。協作軟體公司 Atlassian 等待了 8 年、資料分析公司 Qualtrics 過了 10 年才將創投資金引入。

《紐約時報》報導,產官學界中,很多人都在討論美國企業追求短期獲利的不良現象。不過據 Everlan 共同創辦人 Michael Preysman 表示,該公司只進行兩輪種子投資與一輪中型籌資,總計大約不到 2000 萬美元。雖然 Everlane 的確有法人股東,但大部份外部投資人都是個人,且 Preysman 與 Everlane 員工仍然擁有公司大部份股權。

一般而言,普通公司創業初期大部分都是「bootstrapping」,意即由創辦人憑自身能力來支應開銷。在矽谷的創業環境則較為不同,吸引來自投資人的豐厚資金並非難事,相對選擇 bootstrapping 的企業反而是少數。

不過,這條路雖然比較困難,但回報也更巨大。

開發《當個創世神 (Minecraft)》的瑞典遊戲公司 Mojang ,在去年被微軟以 25 億美元收購之前,也並未接受過外部資金。雖然追求者不斷,甚至包括前 Facebook 總裁 Sean Parker,但  Mojang 一直是以自家遊戲營收來維持運作。也因此創辦人 Markus Persson 出售公司的獲利,完全不需與其他投資人分享。

況且,盡可能不接受外部資金挹注,維持營運的獨立性,能讓公司在決策過程上明快很多。觀察業界前例,Everlan 知道哪些事最好別做。[NT:PAGE=$]

如以每日特賣為主要特色的購物網站 Gilt,在募得 2.86 億美元資金後,就不計一切瘋狂擴張顧客數與銷售額。又如曾經風靡一時的時尚購物網站 Fab.com,在其募得 3.25 億美元後,公司估值曾上看 10 億美元。但 Fab.com 一直做不出銷售預測,董事會於 2013 年初決定調整公司策略加速推動銷售,也加快該公司燒錢的速度。後來 Fab.com 不得不裁員,在 2014 年底的收購談判中,估值已經跌落至 1500 萬美元。

Preysman 指出,當企業將籌得的資金都用在吸引客戶,卻仍然無法轉盈,最終就只好墜落。創投投資人 Bill Gurley 則說,許多公司為了證明募來的巨額款項有所發揮,燒錢也燒得很快,但這對長期經營是有害的。

既然 Everlane 拒絕外部資金進入,就可以採行自己想要的策略,不必依創投想法行事。具體來說,就是不必像其他網路零售商那樣,在行銷上花費太多費用。相對地,Everlane 可以專注在口碑和揭露成本的透明標價策略。Everlane 不是沒有行銷活動,但規模較小、型式特別, 大部份的效果都不是立即可以測量得知的。Preysman 認為,Everlane 專注在很多小事情上,但整體而言它們卻帶來更巨大的效益。

創投人士 Mike Abbott 指出,憑公司自身能力營運,能鍛練企業的紀律與靈活性,這是創業初期就銀彈滿手的公司所比較不會有的特色。 另位創投人士 Asheem Chandna 直言,其實很多好的企業並不需要那麼多資金,而現在這樣好的企業並不多。(文:黃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