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光:博通併高通對台影響更大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7-12-06 13:45
文╱蔡立勳
高通暫停與工研院的 5G 合作,引起譁然。沒多久,博通又想以小吃大,宣布以 1030 億美元收購高通,兩大事件,究竟如何影響台灣?
11 月底,台北又進入陰雨連綿的時節,不只藍天變灰,路上行人多也無精打采。
不過,接掌工研院、資策會董座不到兩個月,寫下台灣首例的李世光,在接受《遠見》採訪當天,即使剛從美國返台,行程滿檔,卻不見絲毫倦容,笑臉滿盈,與外頭的天灰形成對比。
入座後,他等不及分享工研院在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豐碩成果。
百大科技研發獲 9 獎 破紀錄
自 2008 年迄今,工研院已連續十年在該獎項入圍且獲獎。
今年入圍的 11 項技術,總計 8 項獲得 9 個獎項,數量超越麻省理工學院(MIT)、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是工研院歷年之最。
這些成果,也已陸續技轉國內廠商,打破以往得獎不等於能順利商化、實際應用的迷思。
然而,在風光得獎前,爆發了一件燙手山芋,還在等著李世光處理。
10 月 11 日,公平交易委員會認定,美國行動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以不合理的專利授權機制、基頻(baseband)晶片供應以及獨家交易折讓等手段,限制公平競爭,祭出高達 234 億台幣的罰鍰。
兩週後,工研院證實,接獲高通口頭通知,暫緩 5G 合作。
去年 8 月,高通宣布,攜手工研院與多家國內網通廠商,發展由 5G 新空中介面技術驅動的小型基地台。
工研院不但能藉此提早獲得高通關鍵技術,可望加速國內 OEM、ODM 廠商在小型基地台與基礎設備的上市時程。更重要的,是扭轉台灣過去在通訊標準始終落後的頹勢,搶得先機。
高通台灣區總裁劉思泰曾表示,經由合作,高通不僅在台灣扮演晶片與解決方案供應者,國際廠商也能透過平台,了解台灣技術強項,進而媒合、合作。
然而,這項合作告停了,台灣是否將因此再次錯過各國都積極布局的 5G 時代?
談工研院與高通〉「雙通」合併案更應關注
「現在是暫停,但我們也不是只跟它(高通)合作,」言下之意,李世光並不悲觀。
李世光反倒認為,除了工研院與高通暫停合作,更應該關注通訊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與高通的併購案。
「這兩件事加起來對台灣的影響,遠比高通(暫停合作)要來得大,」他強調。
為什麼?因為「雙通」若真的合併,「Single source(單一來源)的問題,一定會出現,」李世光指出,國際大廠慣例,不可能向單一供應商採購,從台灣觀點思考,聯發科、瑞昱等國內 IC 設計廠可望受惠,成為第二供應商,趁勢切入供應鏈,但也不可忽視議價權的掌握,因此,「(影響)好跟不好,都有可能,」李世光說。
話鋒一轉,李世光坦言,工研院發展小型基地台,其實曾受業者質疑。但他強調,台灣過去以終端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生產為主,「從來沒辦法跨過局端(電信訊號交換處,如電信業者機房)那一段。」然而,小型基地台可望成為突破的關鍵。
「它(小型基地台)是接近局端的,營業額的確不大,可是意義很大。」為此,李世光認為,台灣必須透過與大廠合作,從中獲取更多樣的關鍵技術,將觸角自終端延伸至局端,才能為通訊產業帶來更多成長動能。
目前高通董事會已正式回絕博通,認為高通的價值被低估,不過,拓墣產業研究院觀察,擁有多次併購成功經驗的博通,應會持續與高通董事會、重要股東交涉。不過,即使高通點頭,也得通過各國的反托拉斯審查,後續值得關注。
談工研院與資策會〉軟硬整合 架平台扶植產業
同時出任工研院與資策會董座,雙方喧騰一時的整合問題,自然也是李世光避不掉的。
其實,從蔡英文政府上任前,這兩個集結產業創新動能的法人單位究竟會不會合併,便是關注焦點。
去年 5 月,隨著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出任資策會執行長,及資策會數位創新服務研究所所長楊仁達接任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主任等人事案公布後,合併傳聞更只增無減。
「我沒有說過要整併,是整合,」李世光澄清。
當時接任經濟部長,除了加速讓「電業法」三讀通過,法人改革也一直是他的目標。
只是,隸屬經濟部的法人單位高達 41 個,職掌、文化與股東結構相去甚遠,改革談何容易?
在部長任內,李世光盤點各法人規模、開了近百場規劃會議,耗時一年,將工研院、資策會與外貿協會定位為「平台型法人」,搭配生技中心、金屬中心等 13 個與產業科技相關的「領域型法人」。未來四年,將投入 50 億進行改革、跨領域合作,帶動產業創新。
「從沒有部長這麼仔細分析(法人)之間的結構,」李世光語帶幽默。
細探這項架構,李世光解釋,工研院以縱向、深入的研究見長,資策會則著重軟體、商業模式等橫向發展,「軟硬整合,的確形成一個經緯的結構。」
他進一步指出,若再加上外貿協會協助產業在國際上的鏈結,對企業的服務能更到位。
目前,行政院也正參照經濟部這套結構,逐一盤點農委會、衛生福利部等部會旗下的法人單位,調整組織,期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談科技趨勢〉量子電腦應先開發軟體
距離上次任職工研院副院長已有七年之久,再回鍋工研院的感覺如何?「很好啊!同仁也很努力,所以一直在進步,」李世光燦笑。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處長林佳蓉觀察,平易近人的李世光,筆電常常不離身,一看到不熟悉的新科技,立刻上網解惑,甚至,「我們送給董事長的書,他也會認真讀完。」
談到未來的科技趨勢,李世光指出,AI(人工智慧)與量子電腦是關鍵。「AI 是幾乎沒辦法不考慮的,」而台灣在 AI 發展上,軟硬體皆仍具優勢。至於計算能力超越傳統電腦極限、今年 3 月登上《經濟學人》封面的量子電腦,「我覺得做這個的硬體太慢了,使用的軟體先出現,恐怕才是重要的,」李世光說。
李世光堅信,工研院需找到更合宜的服務模式,才能協助產業界,持續往前衝。
來源:《遠見雜誌》 2017 年 12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帶量突破均線糾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