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英國“脫歐”這回恐怕不再是虛張聲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9 08:14


有評論文章提到,輿觀調查公司(yougov)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英國人希望英國能留在歐盟,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希望英國離開歐盟,而大多數人仍然很迷茫。據此,英國“脫歐”的肥皂劇還會繼續演下去。這一動向值得關注。

11月9日,英國“脫歐”再起波瀾。當天卡梅倫首相在英國工業聯合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如果歐盟想說服英國人民留在歐盟,那么歐盟自身的政策應該更加靈活。“如果它有足夠的靈活性,那么我們會留下來。如果不夠靈活,我們不得不問自己一個深刻的問題:這個組織是否適合我們?”


為了不讓歐盟誤判英國這一回重提“脫歐”還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口號,卡梅倫特意提高嗓門說,“這回我是極其認真的。”

這一次英國似乎是向歐盟提出了最後通牒,卡梅倫亮出了四項條件,即保護英國及其他非歐元區國家的單一市場;增強歐盟競爭力;英國不參與建立更緊密聯盟;不濫用歐盟人口自由流動原則。這四項條件,項項都在捍衛英國的國家利益,也直搗歐盟的軟肋。這四項條件也完成了英國“脫歐”從口號到綱領的過渡,從振臂一呼到放言條件清單,英國“脫歐”更具系統性訴求。

但是,歐盟發言人在隨后的回應中表示,卡梅倫一些提議似乎可行,比如尋找增強國家議會發揮作用的途徑,有一些提議實施起來較為困難,比如在歐元區內外構建更加緊密的聯盟和關係如何實施,還有一些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可能危及內部市場的根本自由這一底線,而歐盟公民的直接歧視顯然歸於最後一類。

歐盟對四項條件的認知差異太大,很可能會觸發英國“脫歐”危機,給尚在經濟下行中掙扎的歐盟再澆上一瓢冷水。

莎士比亞式的戲劇

近幾年來,一系列矛盾的疊加,讓英國上演一部莎士比亞式的戲劇,退出還是留在歐盟?而劇情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增添新的素材。早在2013年1月23日,卡梅倫在第43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講話時就承諾,如果他所領導的政黨在下次大選中獲勝,最遲將在2017年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這是向外界放出一只英國“脫歐”的探空氣球。2014年5月31日,卡梅倫警告,若盧森堡前首相容克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他將無法確保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理由為容克是一名主張擴大歐盟權力的聯邦主義者。同年10月24日的歐盟秋季峰會上,歐盟委員會要求英國於12月1日為當年的歐盟預算增付21億歐元,大約合17億英鎊。追加的“攤派”費相當於英國向歐盟繳納預算份額的20%。

這讓卡梅倫“很生氣”,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在深情挽留蘇格蘭不要離開英國的演講之后不久,卡梅倫語氣急轉直下,聲色俱厲,並怒拍桌子,強硬拒絕歐盟峰會攤派給英國的21億歐元追加預算。演講結束前,卡梅倫再次以英國退出歐盟相威脅,表示出魚死網破的決心。今年,英國與歐盟在難民問題上又鬧翻了臉。歐盟提議“配額”分配地中海難民遭英國“杯葛”,歐盟也對英國立場表示不滿。二者的積怨在加深。

其實英國與歐盟離心離德是有地緣因素的。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英國的文化、宗教、習俗與歐洲大陸國家有較大差距,在與歐洲各國的合作中產生了種種隔閡。這是先天性的隱患。英國在1973年成為歐盟創建后首批吸收的新成員國,當時在歐盟內的影響力與德、法比肩而立。但伴隨著歐盟的幾次擴容,歐盟越來越呈現“多速”之勢,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一貫是若即若離,身在歐洲,心卻飛向別處。英國這樣的經濟大國,雖是歐盟成員國,卻沒有加入歐元區,本身就存貳心。當歐盟各國為挽救歐債危機奔走呼號時,英國的態度卻極其冷漠,袖手旁觀。

英國還與德國有“一箭之仇”。想當年英國加入歐洲匯率機制,英鎊緊盯德國馬克等貨幣。東西德統一后,德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存在過熱現象。德國央行不得不上調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這給英鎊帶來巨大的壓力。英國試圖說服德國調降利率,減輕英鎊升值壓力,被德國拒絕。這時候,資本大鱷索羅斯又從中插了一杠,市場大肆做空英鎊英鎊地位江河日下,從此失去了貨幣霸主地位,於是,英國對德國埋下仇恨的種子,也遷怒於歐洲其他國家。

英國與歐盟總是“同床異夢”

再從歷史上看,幾百年來,英國人不喜歡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的國家,“日不落帝國”的驕傲總是掛在臉上,總覺得自己是歐洲大陸的當家人,負責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英國早就想當歐洲的頭頭,二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出建立歐洲合眾國,目的是聯合西方對抗蘇聯,挾持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第三極力量。當英國這一如意算盤落空后,英國就與歐洲漸行漸遠。

而作為鐵桿盟友,號稱極具吸引力的永久性伙伴,美國一直是離間英國對歐盟忠誠度的“第三者”。因此,英國總是與歐盟“同床異夢”。

但也許是害怕孤獨,權衡利弊,這么多年來,英國還是呆在歐盟集團中,畢竟從歐盟這個大家庭中得到了實際利益,如果沒有好處,精於算計的英國人不會傻乎乎地呆在歐盟里。所以,它時不時地喊幾句要退出歐盟的口號,其實是一種心理戰術,想逼歐盟其他成員國讓步,從而撈取更多的利益。

英國“脫歐”,對於英國和歐盟雙方來說,都不啻於一場災難。在歐盟年度預算總額中,英國上繳規模的貢獻值緊隨德法兩國之后,位居第三,約占歐盟預算的12.5%。倘若英國退出歐盟,歐盟的年度預算等於是抽掉了一根頂梁柱。英國“脫歐”后,歐盟經濟世界一極的位置恐很難保。而英國的政治優勢、地理位置及歐洲歷史沿革等諸多因素,都決定了英國在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當下,歐盟正遭受久拖不決的烏克蘭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洶涌的難民潮的折磨,如果再攤上英國“脫歐”這件大事,歐盟真的要趴下了。

反觀“脫歐”對英國本身的影響,英國是一個大國,它一方面想得到身處歐盟所能得到的經濟好處,又不想喪失本國獨立性,更不想讓自己的大國地位受到矮化。目前,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額占該國貿易總量的50%以上。離開歐盟后的英國將失去在歐盟享有的各種貿易保護待遇。若其單槍匹馬與外界進行貿易談判,必定因勢單力薄而無法像歐盟成員國那樣享有對等地位。屆時,英國會為脫歐的沖動咽下苦酒。而如果英格蘭鬧獨立再與英國“脫歐”相交集,英國的日子也不好過。

統觀而言,此次英國提出的四項條件,反映了英國的國家利益和歐盟的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歐盟為了歐洲的團結、統一和強大,一直致力於實現歐洲的政治、經濟、外交乃至防務的一體化,這需要成員國向歐盟進行權力讓渡,作出一定犧牲。不過,歐盟對英國的改革要求會非常謹慎地應對,既不會全盤同意,也不會悉數駁回。英國方面則會在公開亮出“脫歐”綱領后,要與歐盟貼身肉博,激烈的討價還價還在后面呢。

而輿觀調查公司(yougov)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英國人希望英國能留在歐盟,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希望英國離開歐盟,而大多數人仍然很迷茫。據此,英國“脫歐”的肥皂劇還會繼續演下去。(聯合早報)

作者蔡恩澤是中國財經媒體專欄作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