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是全球黃金產量第一大國 為何沒能掌握定價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0-23 09:13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第一大黃金消費國,第一大黃金加工國。但是,中國卻只是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市場,排在英美之後,國際黃金定價權也在英美手中。專家表示,這是因為我國黃金產業起步晚,底子薄。不過,中國已經走在了奪得國際黃金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的路上,但長路漫漫,至於路況和里程,未知卻充滿希望。

據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10月22日報導,當人類第一塊鑄金幣在西元前700年誕生,黃金就為各世界強國所覬覦,不過,黃金社會生產力的突破發生在19世紀後半葉,黃金產地也從此擴展到多個國家。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全球黃金產量平均在2500噸左右,是二十世紀年均產量的一倍左右。在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中國黃金產量于2007年超越南非,成為全球黃金產量的新冠軍,直至今年,已維持十年之久。

據中國黃金協會會長宋鑫介紹,中國目前已在國際黃金產業中囊獲三個“第一”,分別是: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第一大黃金消費國,第一大黃金加工國。但是,中國卻只是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市場,排在中國之前的是英國和美國,全球擁有國際黃金定價權的也只有倫敦黃金交易所和紐約黃金交易所兩家。


金磚匯通首席策略師趙相賓對經緯君表示,由於我國在全球黃金金融交易市場方面的發展起步較晚、金融交易程度不高交易數量不大,因此我國仍缺乏在國際黃金市場中的定價權。

“比如,英國掌握了話語權,是因為在歷史上很多地區和國家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從事黃金貿易的礦產商、加工商、首飾商、貿易商等,都在倫敦黃金市場進行交易、交割,採用倫敦的黃金報價。” 趙相賓介紹說,“在黃金市場發展和交易的過程中,倫敦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交割標準、品質標準,這些標準也隨著歷史成為全世界黃金行業的公認準則。黃金交易和交割的標準建立並得到全世界市場的認可,使得倫敦形成權威的交易中心也因此掌握了第一手價格,定價權自然也在其中。”

英國為什麼能掌握定價權?

從歷史來看,英國倫敦黃金市場堪稱世界最古老的黃金交易市場,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在1968年以前,英國都壟斷了黃金儲備及對南非黃金的收購。

從地位來看,英國是最早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也是最早在國際黃金市場進行黃金定價的國家。

中新經緯獲悉,倫敦黃金定價開始於1919年,使用的是以德意志銀行、興業銀行、豐業銀行、花旗銀行和巴克萊銀行五家商業銀行為“做市商”的定價模式。後由於德意志銀行的退出,以及過去這種並不透明的“黃金屋”(Gold Room)定價方式備受爭議,導致了倫敦黃金市場傳統定價模式的終結。直至2015年3月,持續了近百年的倫敦黃金定盤價被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價格取代。新的定價系統採用電子競價,公開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是國際黃金現貨交易中心,而紐約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市場。自1974年12月31日黃金非貨幣化以後,紐約就在世界黃金交易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而現貨、期貨兩大市場都是以美元定價,單位為盎司。受供需等多因素影響,價格變化頻繁。

中國何時能參與國際黃金定價?

簡言之,中國已經走在了奪得國際黃金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的路上,但長路漫漫,至於路況和里程,未知卻充滿希望。

從歷史原因來看,還是因為中國的黃金產業起步晚、底子薄。

建國初期,中國以黃金產量年產量四五噸的薄弱基礎起步,于1965年成立中國黃金礦產公司,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黃金工業體系。

1988年正式成立中國黃金管理局,對黃金生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以金養金”優惠政策體系,黃金地質勘探、生產建設等各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到1990年,我國黃金產量達66.2噸,是1970年的3倍。

1993年,國家實行國內金價按照國際市場浮動的定價制度,中國黃金工業從此開始市場化改革的探索之路。到2000年,我國產金量達到177噸,是1980年的7.3倍。

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掛牌,國內的黃金交易統一納入規範的市場交易系統,這是黃金行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重要標誌。

據紙黃金網報導,由於中國的黃金市場較為封閉,在價格傳導鏈上較為“呆滯”,無法把中國黃金價格市場的供求關係真實的傳遞到國際市場。

不過,隨著LBMA在2015年6月16日宣佈,中國銀行成為首家參與黃金定價的中資銀行,也成為了倫敦黃金市場的直接定價會員,從而為國內投資者的黃金需求直接傳達到國際黃金市場、集中反映中國黃金市場的供求關係構建了一條通道。

而據《勞動報》報導,上海黃金交易所在2014年9月啟動的“黃金國際板”,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使用離岸人民幣自由參與上金交易所所有產品交易的平臺。截止2017年10月,上金所已累計招募國際會員69家,成交金額3.21萬億元。

同時,上金所在2016年4月推出的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金”,可謂是讓中國向奪得黃金定價權的路上又邁進一步。報導指出,這不僅為黃金租賃、抵押等資金融通業務及黃金衍生產品提供了價格基礎,也為亞洲時段國際黃金市場提供了價格風向標。

而就在今年4月9日,“上海金”揚帆出海。以“上海金”黃金期貨合約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上海金”也將在國際黃金市場中大放光彩。

中國黃金產業將如何走?

基於我國黃金產業已占席全球黃金產量、消費和加工的三個“第一”,以及已經邁步通往國際定價權的漫漫長路,接下來,中國黃金產業該如何走?

金磚匯通首席策略師趙相賓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首先,中國黃金採礦企業已經走向全球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礦開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在全球尋找優質金礦資源並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是我們國家採礦企業的使命。”趙相賓說,這樣不僅幫助我國獲得優勢金礦資源,擴大我國金礦企業的獲利能力,在獲得儲備黃金數量方面已經打下基礎,更能為中國黃金產業鏈打開另一條發展的道路。

其次,趙相賓認為,黃金產業的發展應該加強聯合和合作。比如由黃金行業協會等組織進行統一協調,金礦企業在產業鏈中處於前端,在採礦冶煉的同時,組織黃金首飾行業和上海黃金交易所連袂開展消費和標準金錠金條的制定和銷售。建立和倫敦同樣品質和規格以及交割的標準,對接全世界已經形成習慣的黃金交易和交割標準的同時,也要發展自己的交割交易標準和標的,利用一帶一路發揮這些交易和交割標準,進行更多的創新,才能發揮我國前三個優勢並利用一帶一路的便利為黃金定價權打下基礎。

另外,可採取集中-分散-集中的方式,建設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黃金交易市場平臺,“集中以我們國家黃金交易為核心,分散到每個國家,金融機構能來我們這裡進行集中地交易、交割,進行價值的挖掘,實現風險的規避。”他說。

趙相賓還建議,在黃金產業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在開展和培育黃金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的同時,進行黃金文化的交流。

他認為,由於不同國家有不同黃金文化,加強對當地黃金文化的理解,加強黃金文化的交流也能快速取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同;利用黃金的普遍性和人類的共識文化,利用黃金文化來促進我國黃金產業的發展是一條符合“一帶一路”精神的方式。也能為我國黃金企業與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產生積極作用。

來源: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