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際夫專欄】金管會這樣 我覺得可以 但那個 我覺得不行
羅際夫 2017-10-20 09:10
上次寫了一篇摩根投信高層被離職事件的文章,好多金融業的朋友說,你好有種敢「槓上」金管會,真是天地良心,實在好笑,我跟金管沒半點瓜葛,又不在金融業了,有什麼好槓不槓的,就是遵守新聞系老師教的:報導事實與評論而已,為了證明我沒偏見,今天要來稱讚金管會一件事。
日前大華銀投信因為旗下首檔基金規模大縮水,因此遭金管會證期局限制募集新基金。事情是這樣的,去年 5 月核准大華銀投信申請募集第一檔基金:大華銀台灣 Smart Beta 基金,由上海商銀擔任保管銀行。然而,今年 1 月 24 日報請核准成立時,規模只有 4.39 億元。
結果到了 6 月底,基金規模不但沒有「長大」,反而縮水剩 8,376 萬元,還計劃召開受益人大會,將基金清算門檻由 1 億元降低至 5,000 萬元,希望能繼續維持該檔基金的運作。
大概金管會也「凍未條」了吧,因為證期局考量此檔基金是大華銀投信來台的首檔台股基金,而且投信也承諾 1 年內可達成 20 億元規模,一再法外開恩,首檔台股基金成立門檻由 30 億元調降至 20 億元,後來不到 5 億元也可報請成立,再同意降低基金清算門檻,都未見改善,最後只好使出殺手鐧:暫停發新基金的權利。
本人真的是舉雙手雙腳贊成這樣的作法,不是馬後炮,也不是想要自我膨脹說自己有先見之明,但早八百年前就在這專欄寫過,投信不停發新基金後規模又大縮水是很畸型的一件事,必須有所限制,如今看到金管會終於「開鍘」,當然要鼓勵一下。希望這作法能一視同仁,對每家投信募集新基金時都用同樣的標準,不要又因人而異,因為還有很多檔基金都有同樣的問題。
不過,這件事有個尷尬的地方。當初大華銀投信成立時,曾經被主管機關及媒體捧為「深耕計劃」(也就是俗稱的愛台灣計劃) 的樣板,如今搞到這種難堪局面,愛台愛得實在難看。也早早說過「深耕計劃」是個笑話,而且有可能造成大者恆大,或者業者繳保護費了事的現象,現在看來好像也證明當初的想法有那麼一些些道理。對了,前陣子出大事的摩根投信還是第一批拿到愛台灣認證的代表呢!
如果要追根究底,造成新基金規模大縮水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不當銷售」,某種程度上,基金公司也怪可憐的,這個之前也寫過,保管銀行拿客戶的同筆資金從舊基金轉到新基金,一檔換一檔,但檔檔的保管費、手續費、行銷費都照收,管你基金規模是大是小、是賺是賠,那是你基金公司跟投資人的事。同樣是歸金管會管,但對銀行不當銷售的部份始終未見什麼有效對策,也許金管會新當家上任對銀行是不是家族經營、資安有沒有落實比較重視吧,這種事對主委來說,可能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
對的政策,絕對不吝給予掌聲,但已歪的作法,像是不倫不類的愛台灣「深耕計劃」收保護費的作法,就砍掉重練吧!砍掉不練,埋進土裡也是可以的。
姐夫的理財心事 FB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jeff5658/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