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施孝瑋/朝野消費國防資源 荒腔走板談募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31 10:31
▲身為三軍統帥的馬英九為解決義務役非可用戰力的方式就是實施「全募兵制」,幾位軍人出身部長為達成統帥使命莫不全力以赴,但是難度太高,筆者甚至認為難度高於國機國造或潛艦國造這樣的硬體自製計畫。(圖/施孝瑋提供)
募兵,可說是現在中華民國國防事務中比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更讓人頭疼的事。
全募兵制的推行,更可說是朝野聯手搞爛國防的重要事蹟!
全募兵制無法歸責藍或綠,因為兩邊都有責任,或許可說是難得的「藍綠共識」呢。
全募兵制影響所及就是中華民國軍隊的規模,台灣到底需要多少部隊,其實一直是個大哉問的問題。部隊規模不僅僅決定了資源分配,也牽涉到一旦發生戰爭時,要打到怎樣的地步才要進行停戰談判。所以部隊規模和台灣的固安作戰計畫高度正相關,更和台澎防衛作戰裡國軍要抵抗到怎樣的階段有直接關聯。
在李登輝前總統主政期,當時國軍總員額超過 40 餘萬,但由於整體戰略目標已經改變,所以第一階段的裁軍計畫精實案上路,當時把原本超過 40 萬的國軍,調整至 38 萬,希望精簡高司單位,充實基層部隊,但是整個裁軍過程,最後變成三軍依照固定比例裁減,成為衝擊國軍戰力的第一支箭,而為配合精實案,也將義務兵役役期在 1999 年 10 月 1 日由 2 年縮減為 1 年 10 個月。
裁軍的重要目的,是因為國防預算中人員維持費比例太高,當時超過 50%。
隨著精實案完成,主政者也由李登輝變為陳水扁,陳水扁任內連續 4 次縮短役期,為台灣的義務兵制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當然歷次裁軍主因都是因為人員維持費用太高。
陳水扁主政時期,進一步以精進案推動裁軍,目標為總兵力 27 萬,其中軍官 5.5 萬;士官兵各 11 萬,並擴大招募志願役士兵。為配合精進案,2004 年實施義務役役期縮短為 1 年 8 個月、2005 至 07 年各縮短 2 個月,至 2008 年義務役縮短為 1 年,扣除高中職與大專軍訓課程後,實際服役約 10.5 個月,至此義務兵役已可判定為無效戰力。
2008 年馬英九上台主政,為徹底解決不及一年役期的義務兵制問題,順勢推出「全募兵制」為因應。在精進案後,再度推出精粹案,將國軍員額由 27.5 萬調降至 21.5 萬,並宣示不再徵集 1994 年以後出生役男服常備兵役,改以 4 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替代,至此台灣的義務兵制告終,只是時間的問題。
精粹案後,國軍現有兵力仍不足以支持 21.5 萬人的規模,嚴明前部長任內再提出「勇固」案,計畫進一步調降現有員額至 17.5 萬,編制員額仍保持 21.5 萬,這個計畫也被譏為「精光」案。
這個脈絡很清楚的說明,全募兵制是為了解決義務兵制的無戰力化,馬前總統希望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強、小而美」的國軍。
但是軍隊從來就不是不花錢的投資,即便勇固案成功實施後人員維持費一樣佔國防預算的 50% 上下!
首先從人口比例看募兵,一般實施全募兵制的國家,多為海洋國家,而且軍隊佔總人口比例約 0.6-0.2 上下,也就是以台灣 2350 萬人來看,軍隊 21.5 萬人的軍隊佔總人口數的 0.9,要比美英法日等國都高,這個難度也不用我多言。
其次,從文化背景看募兵,華人社會普遍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於是在全募兵的單位,呈現平均教育水準下滑的狀況。例如在徵募並行時,一般基層連隊約有 40% 左右士兵是大專教育程度,但是在全募兵之後,下滑至 20% 左右。
另外一個狀況,由於全募兵可以依照志願優先分發,外加上投考時也可以報考專長,造成部分單位女性超過原本編制上限,另外就是行政等後勤兵科爆滿,但是戰鬥單位卻乏人問津。戰鬥單位近年若非仍有義務役人員在支撐,戰力早已亮紅燈。
馬前總統卸任前,一直相信他任用的國防部長們,向他保證實施全募兵制沒有問題,絕對可以達成目標。記得在 2012 年筆者受邀為隔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建言時,與會莫不一致建議國防部須檢討募兵成效,向總統說實話,甚至當時與會的國安會人員也說,馬總統過去跳票的政見也不差全募兵制,但是每次問國防部,答案都是沒有問題可以達成,真的不行你國防部要誠實說嘛!結果國防部還是強調全募兵制可以如期如質完成。一直到高廣圻擔任部長時,全募兵制要延遲 2 年,2017 年上路,馬前總統至此方知全募兵制是一項難度很高的任務,一延再延。
台灣要實施全募兵制已經是一項難以成功的政策,但是朝野仍不能誠實面對。
軍人擔任政務官,對於長官交辦命令,絕對是「誓死達成任務」,甚至不惜開「軍令狀」確保長官命令如期如質達成。如果是戰場指揮官,絕對是必須的特質,但是面對政策..... 結果就是搞垮自己,外加失去民眾的信心與信任!
●本文作者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 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