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從馬侃號事故談起 海上撞船見怪不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28 07:58


請收聽夏明珠製作的新聞專題:從馬侃號事故談起 海上撞船見怪不怪

海洋或許浩瀚,現代的導航技術,或許進步,但是像是前不久發生的,美國驅逐艦與油輪在大海上撞船的事故,還是會發生,這樣的災難有可能避免嗎?


馬侃號撞船事故是半夜發生在馬來西亞外海,它被一艘載著將近一萬兩千公噸油料的大型油輪撞上,十個水兵罹難,這是一起不尋常的悲劇,讓人更不解的是,兩個多月發生了兩次,六月間,費茲傑羅號驅逐艦,也在日本海岸外被一艘貨櫃輪撞了,七名水兵送掉性命。

兩起撞船事故的船隻,都是大船、配備了雷達和導航系統。也有 GPS 追蹤、自動辨識系統以及無線電通訊。在這種狀況下,為什麼還會撞船?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軍事科學部主任羅伯茲說,儀器加上人力,這樣的意外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他說,他並不清楚馬侃號撞船事件的詳細經過,不過,過去的經驗透露,這類意外常常是因為太信任儀器,忽略了即使有先進的配備,人還是不能完全鬆懈警戒。

羅伯茲說,他曾多次搭乘商船出海,有的時候發現艦橋上根本沒人,負責守望的人,很放心的以為萬一有狀況,雷達警報系統自然會叫醒他。不過即使是在這麼大意的情況下,接連兩個月發生重大撞船事故,還是很不尋常,它當然有可能只是個很不幸的巧合,不過也有人懷疑這其中是否涉及人為破壞,比方說,有沒有可能是導航系統被駭客入侵。

雖然有這種謠言,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費茲傑羅和馬侃號系統遭到駭客破壞,不過專家說,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船在大海上碰撞這種事情偶爾是會發生,只不過多數都很輕微,新聞不會報導,馬侃號撞船的前一天,福建外海也有兩艘貨輪相撞,有船員死亡。

這類事故最後經常會發現就是小小的人為疏失造成,不過因為人為介入而避免掉一次可能導致危險結果的碰撞,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

海上運輸日益成長,船隻愈來愈多,海洋也變得愈來愈擁擠,根據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球貨輪總數估計在五萬八千艘左右,以噸位來算,比 2004 年成長了一倍。這是不是意味撞船的意外,發生率會更高。

專家說,自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航運公司因為財務困難,在人事上也是能省則省,不過大型船隻形同一具精密的機具,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它的操作,船公司必須找到對的人,大商船上,經常包含許多不同國籍的船員,語言和文化隔閡,增加了海上航行安全維護這份工作的難度。波羅地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海事科技與法規專家說,現在的船員有個習性,讓人擔心,就是他們太倚賴科技,事實上,海上航行,除了注意儀器上的數字、指針和訊號之外,隨時觀察海上的狀況,也是很重要的。

國際海事組織設想過許多避免海上碰撞事故的方法,包括在像是海峽之類、比較擁擠的航道上,進行分流,把相同和不同方向行進的船隻分隔開來。

第一個採用這種做法的是多佛海峽,從大西洋到北海或波羅的海的船隻,多數會經過多佛海峽,它是全世界上最擁擠的國際航道之一,每天平均有四百多艘船隻通過,多佛海峽從 1967 年開始實施分道航行制度,它有效的減少了船舶碰撞及擱淺事故,現在全世界已經有大約一百個航道採用。分道航行制的建立,打破了「航行自由」的理念,在規畫水域內,縱使航道的設計會增加航行距離,船舶也必須遵照規定航行。

因為再怎麼麻煩,也比碰撞好,依照國際法規,萬一撞船,無論誰對誰錯,雙方都得分擔責任。

雖然最近連續發生了兩起美國軍艦與商船相撞的事故,實際上,這類的海上意外,造成的損失,是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根據安聯保險集團的統計,去年,總共有 85 艘大型船隻因為碰撞而折損,比前一個年度減少了百分之 16。85 艘裡面,只有一艘全毀。

毫無疑問,科技的進步,確實減少了海上交通意外的發生率,不過,海上航行安全,單靠科技不足以完備,人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旦發生事故,人的反應,才是能否把傷亡降到最低的關鍵。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