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文:“十三五”期間的金融新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17 09:49
王靜文
作者簡介 王靜文,世界經濟博士,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關注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等研究領域,曾在《財經》(博客,微博)、《中國金融》、《農村金融研究》、《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發表文章摘錄:“保障房博弈的政治經濟學”(《財經》網站)、“歐債危機下的銀行危機”《中國金融》。
本文章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十二五”即將收官,“十三五”呼嘯而來。這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突破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後沖刺期,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視窗機遇期。
在中央定調“十三五”規劃之際,各家商業銀行也在抓緊制定自己在新階段的發展戰略和遠景規劃。銀行業協會曾在10月底舉行過一次“商業銀行‘十三五’期間改革發展”研討會,組織各商業銀行就如何編制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進行交流。會上各行的共識是這次五年規劃編制是最難的一次,原因在於“十三五”可能是近些年以來不確定性最大的一個時期。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經濟增速到產業結構,從區域版面到宏觀調控,從發展方式到社會形態,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調整。與此同時,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涌現,並孕育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能否把握趨勢,找準方向,對銀行業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就筆者近段時間的觀察而言,以下幾個領域的機遇值得密切關注。
一是消費升級。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完成人均收入水平相比2010年翻番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相應的,居民消費需求將從“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求向“學樂康安美”的方向升級,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已經盯上了這一塊市場,如工行提出要重點發展“大資管、大零售、大數據和資訊化”;交行提出“兩化一行”戰略,即國際化、綜合化和財富管理銀行;招行的“一體兩翼戰略”,“一體”就是指零售銀行。
二是產業轉型。十三五期間,按照總書記的“兩只鳥”論,一方面,傳統行業要實現“鳳凰涅槃”,繼續轉型升級,與此同時,行業並購重組會快速擴張,從而加大對並購貸款、投行服務等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騰籠換鳥”,為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提供空間。新興產業除了信貸需求之外,還將產生對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資本市場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各家行也已經瞄準了這一領域,都強調對公業務要“商行”+“投行”,“融資”+“融智”。如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提出要實現“公司、零售、同業、投行”四輪驅動。
三是小微金融。十三五期間,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等發展趨勢將繼續深化,銀行以利差為主的傳統盈利模式將被迫轉型。大型客戶可以通過直接融資方式降低財務成本,商業銀行只能將關注點向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傾斜,特別是小微金融,可能是銀行業的新藍海。目前除了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直接提出要做“民營企業的銀行、小微企業的銀行、高階客戶的銀行”之外,招行、興業、浦發等股份制銀行也都開始向小微金融領域進軍,對於網商、微眾等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銀行而言,小微業務更是其看家本領。
四是區域格局調整。十三五期間,三大國家級戰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將會繼續推進,四大板塊(東、中、西部及東北)之間發展也將趨於平衡,這種區域戰略版面的優化將會產生新的業務機會。特別是隨著我國成為對外投資大國和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企業對於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新需求。十三五將會成為銀行業推進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時期。目前四大行已經悉數成為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也是中資銀行國際化的主力,股份制銀行主要采取的是追隨和配合的戰略。
除了這幾個領域之外,隨著監管牌照的放開,商業銀行將會繼續加大綜合化經營和多元化服務的能力,會出現新的具有全牌照的金融服務集團。同時,在經受了互聯網企業的第一波沖擊之后,商業銀行將會伺機展開反擊,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這些領域也都蘊含著新機遇。
當然,十三五絕非一片坦途,諸多不確定因素也將給商業帶來新的沖擊和挑戰。經濟轉型階段,恰如彎道行駛,既容易超車,也容易翻車。商業銀行只有加強形勢研判,及時把握機遇,積極應對轉型,才能成功通過這段急流險灘,迎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新階段。
(王靜文 作者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僅代表個人觀點)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