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攜手陽明大學培養有溫度跨領域生醫人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01 15:43
▲中研院攜手陽明大學培養有溫度跨領域生醫人才。(圖/公關照片)
伊波拉疫情從西非延燒至全球,是當地資療落後? 還是醫療體系缺乏文化敏感性而導致國際援助失靈? 「桃莉羊」堪稱是基因複製技術的里程碑,為何又會衝擊人類社會中的道德觀念? 而面對一位急需手術的愛滋病患者,醫院又該如何權衡經濟利益與醫療倫理?
自 2014 年起,陽明大學和中研院攜手開辦「人文講座」,把人文思維放入生醫領域,讓學生得以用宏觀角度去思考科學與人類社會的關聯性。開辦至今共延攬 40 位研究員與 3 名院士,以充滿學術氣息的中研院為教學場域,為陽明大學學生打造一系列以人文教育為基礎的講座課程,藉此培養新世代跨領域人才,也讓科學人更溫暖、更貼近人性。
日前,陽明大學和中研院共同舉辦成果展,邀請參與人文課程的學生分享在經濟、歷史、科技、藝術、哲學與倫理等六大領域的研究心得,學生皆稱收穫頗豐。
「凌晨五點,當站在高台上看著果菜市場裡商販叫價的場景,我頭一次能清楚理解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作業方式,透過與大、中盤商及小農對談,去感受他們當下想法以及對價格的考量。」陽明大學護理系四年級的王瑋欣,談起修讀「農業與經濟」課程後,推動自己思考綠色經濟與生醫科學的連動性。美學對生醫科學領域的學生重要嗎? 對他們的生活又有何影響? 目前就讀陽明大學醫放系三年級的林函儀同學與眾人分享學習心得時,也同時反饋了上述問題的解答。「以前的我非常理性,覺得科學與人文之間存在一條明顯的界線。但透過實驗室美學課程,讓我對科學之美有了另一番想像,即使在閱讀生硬原文書時,都能從欣賞圖片上獲得能量。」
負責籌辦人文講座的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彭小妍表示,人文講座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討論課形式拉近教學者與學生的距離,並提供一個知識激盪的平台,在過程中鼓勵學員走出舒適圈,學習自我表達、與他人溝通,掌握社會脈動及世界趨勢的能力。
陽明大學是國內培育生醫優秀人才的著名學府,期望透過中研院的傑出師資與一流人文教育典範課程,將學生提升為全方位人才,放寬視野,深化人文素養。「我們期待陽明的學生不只具備醫學專業,更能將『人文』帶進醫療領域,以一個溫暖且能體恤他人的心,對社會和國家有更深遠的貢獻。」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鄭凱元如是說。
另外,陽明大學鄭凱元院長也自信表示,期待陽明可以作為一個人文教育的推動者,藉此拋磚引玉吸引更多醫學大學參與此計畫,讓生醫領域的人才進行更深厚的交流,也能為台灣的醫療產業注入人文的暖流。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