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如何讓投資者不必擔心擴容過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09 09:45
皮海洲 職業投資者、獨立財經撰稿人、專欄作家(資料圖)
進入2015年,新股發行明顯提速。截止3月2日,證監會今年就已經核准了68家公司的新股發行。其中1月5日核准了20家公司ipo,1月30日核准了24家公司ipo,3月2日再次核准24家公司ipo。也正因如此,不少投資者對新股發行太快充滿了擔憂。
針對這個問題,證監會主席肖鋼3月5日在參加“兩會”時表示,今年新股仍將基本按月均衡發行,並適度增加新股供給。肖鋼同時回應投資者稱:不必擔心擴容過快。不過,肖鋼又稱,具體審核進度需依據發審委的審核情況確定,不會人為確定一個具體數字,但根據目前的審核情況看,預計總體會超過去年。他說,證監會有主板和創業板兩個發審委,審核進度根據發審委每周每月正常的進度來確定。肖鋼表示,“不好說今年ipo有多少家公司,也不好說今年ipo不超過300家。”
從肖鋼主席的上述表態來看,今年新股發行的進度與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尤其是肖鋼表示“不好說今年ipo不超過300家”,這與去年全年125只新股相比,顯然有著巨大的增加,恐怕已經不是“適度增加新股供給”的范圍了。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投資者“不必擔心擴容過快”,實在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
應該說,今年新股發行提速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股市行情告別了低迷階段,上證指數已從2000點區域站到了3000點之上的區間。行情轉暖了,市場的承受能力也會加強,ipo因此提速這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ipo排隊的公司超過600家,而今年又將實施ipo注冊制改革,因此在注冊制正式實施之前,新股發行也有必要盡量地趕一趕,讓更多的ipo排隊公司能夠在注冊制實施前完成新股發行。在這兩重因素的作用下,新股發行加速將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那么,在新股發行提速的情況下,如果讓投資者“不必擔心擴容過快”呢?個人以為,關鍵 是要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新股發行事項需要透明,盡可能地減少不確定性。在這個問題上,去年的“百家發行計劃”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股市之所以能夠告別“新股恐懼症”,之所以能夠從去年7月起走出一輪上升的行情,當時證監會推出的“百家發行計劃”居功至偉。因為這個“百家發行計劃”消除了新股發行的不確定性,讓新股發行的資訊變得透明起來。這種做法可以在今年的ipo中予以借鑒。哪怕就是計劃發行300家,也需要給投資者一個相對明確的預期。
二是新股“按月均衡發行”改為“按周均衡發行”。從去年“百家發行計劃”推出后的實施情況來看,“按月均衡發行”事宜是做得比較好的。但這種“按月均衡發行”也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新股集中發行,將一個月的新股發行任務集中到一個星期內來完成。如今年2月的第2個交易周,一周發行新股24只,其中僅2月10日一天就有17只新股發行。而這種新股密集發行的故事下周又將上演,一周發行23只新股,其中3月11日、12日兩天分別發行10只、11只新股。而這種密集發行將鎖定數萬億計的打新資金,導致市場資金緊張,進而加劇股市短期的動盪不安。以致每一次新股發行都讓股市得一次“女人病”。為此有必要將新股“按月均衡發行”改為“按周均衡發行”,將每周新股發行的數量控制在10只之內,每天最多發股不超過2只。
三是將目前的打新方式由“資金申購”改為“市值配售”。投資者根據持股市值來配號,搖號,號碼中簽后再行繳款。此舉既能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也可以避免新股申購給市場帶來的不必要震盪,有利於維護市場穩定,進而減少投資者對新股過快擴容的擔心。(新浪博客:皮海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